一种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1680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涉及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旨在提出一种土壤含水率高效、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在煤矸石复垦场雷达测线的不同深度覆土中预埋“铝锭”,然后利用探地雷达获取并计算经过“铝锭”时反射的电磁波速,并采用水分传感器法探测“铝锭”所处层位土壤含水率,建立雷达电磁波速与土壤含水率间的关系模型,进而测算出矸石复垦场覆土层不同层位土壤含水率的分布,最后采用插值法得到复垦地含水率空间分布图,实现对复垦场地土壤含水率连续、高效探测,提高测量评估效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推广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推广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推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煤矸石具有高温、自燃以及养分低的特点。矸石作为复垦基质层时,上覆土层也面临土壤持水能力差、土壤质量恶化、植被存活能力低等问题,对表层覆土土壤含水率进行检测,适时进行覆土层灌溉,是保证复垦效果的关键。土壤含水率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直接因子,传统烘干法、水分传感器法(TimeDomainReflectometry,简称TDR法)等测量方法具有工程量大、必须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破坏土壤结构、效率低、不适用于大范围检测等特点,探地雷达作为一种新兴的探测技术,根据电磁波在地下不同介质界面以及目标体中传播能力不同,能够连续、快速、高效的进行地下目标探测,但由于土壤属于单一介质,利用探地雷达无法直接探测不同层位土壤含水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解决了传统的烘干法、TDR法等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低,无法获取尺度范围内土壤含水率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一:根据设计煤矸石复垦场面积大小,按照“五点法”确定雷达测线位置,同时在煤矸石复垦过程中在每条雷达测线位置根据比例x(x为相邻两个反射介质埋深之比)将反射介质预埋在覆土层中;
[0006]步骤二:利用探地雷达对煤矸石复垦地每条雷达测线进行探测;
[0007]步骤三:对获取的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与雷达波速计算;
[0008]步骤四:利用TDR法探测其中一条雷达测线剖面上不同反射介质埋藏深度土壤含水率,并取平均值作为该深度的含水率,将雷达波速与含水率进行拟合得到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
[0009]步骤五:利用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结合复垦区其他测线雷达波速,得到复垦区每层土壤含水率,同时利用插值法得到复垦地含水率空间分布图。
[0010]进一步的,步骤一具体包括:复垦前,根据设计煤矸石复垦场面积大小,按照“五点法”确定雷达测线位置,即根据修复场地面积在修复场东南西北中各布置一条测线,具体范围根据修复场地特征确定,然后在每条测线上预埋反射介质,雷达测线长度不小于10m。同时在煤矸石复垦过程中在每条雷达测线位置根据比例x(x为相邻两个反射介质埋深之比)按台阶状将反射介质等距预埋在覆土层中;按台阶状接收不同层位反射电磁波、进而得到不同层位土壤含水率。
[0011]进一步的,步骤一具体包括:土壤属于单一介质,利用探地雷达无法直接探测不同层位土壤含水率,要想探测不同层位土壤含水率,必须在各层位布置相异于土壤的反射介质,可以用区别于土壤的不同介质代替:钢筋、铁块、铝块等;考虑地下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铁块、钢筋等易锈蚀、重量大,故选择质轻、不易锈蚀的铝锭做反射介质,铝锭直径为8~10cm,高度为6~8cm,预埋时水平间距不小于50cm。
[0012]进一步的,步骤二具体包括:采用中心频率为200

1000MHz的探地雷达,对复垦矸石场的雷达测线进行探测,获取雷达数据,主要为反射波波形;发射天线将高频短脉冲电磁波定向送入地下,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层或目标体就会发生反射,接收天线收到反射波信号并将其数字化然后由电脑以反射波波形的形式记录下来。
[0013]进一步的,步骤三具体包括:对获取的雷达数据进行的预处理包括滤波、小波变换、自动增益控制(AGC增益)及背景去噪处理。探地雷达波在每层土壤层中传播速度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其中:V1为雷达波在第1层土壤中传播速度,S1为第1层反射介质土壤埋深,t1为探地雷达波从地表发射经第1个反射介质反射后被接收所需要的时间;为探地雷达波从地表发射经第1个反射介质反射后被接收所需要的时间;其中:V
i
为雷达波在第i层土壤中传播速度,S
i
‑1为第i

1层反射介质土壤埋深,t
i
为雷达波从发射经第i个反射介质反射后被接收所需要的时间,S
i
为第i层反射介质土壤埋深,x为第i层反射介质土壤埋深与第i

1层反射介质土壤埋深的比值。
[0014]进一步的,步骤四具体包括:利用TDR探测其中一条雷达测线剖面上不同铝锭埋藏深度土壤含水率,每个深度探测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该深度的含水率,将雷达波速与含水率进行拟合得到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
[0015]进一步的,步骤五具体包括:利用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结合复垦区其他测线雷达波速,得到复垦区每层土壤含水率,同时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插值法得到复垦地含水率空间分布图。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监测时的难题,通过在煤矸石复垦场雷达测线的不同深度覆土中按台阶状预埋“铝锭”,然后利用探地雷达获取经过“铝锭”时反射的电磁波速,并采用水分传感器法探测“铝锭”所处层位土壤含水率,建立雷达电磁波速与土壤含水率间的关系模型,进而测算出矸石复垦场覆土层不同层位土壤含水率的分布,最后利用插值法得到复垦地含水率空间分布图。本专利技术可实现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的多次检测,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满足了现代化快速测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雷达测线布置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复某垦场地表(0

25cm)含水率分布图;
[0021]图中:1

煤矸石复垦场,2

雷达测线,3

反射介质,4

探地雷达,5

覆土层,6

矸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案例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某煤矿矸石大量堆积,对其表面平整后需进行覆土并评价复垦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根据图1技术流程对复垦场地土壤含水率进行多次探测。
[0024]1)根据复垦地施工工程的设计资料,煤矸石复垦场1面积0.24km2,覆土厚度为1.0m,按照“五点法”在煤矸石复垦场东南西北中确定五条雷达测线2,雷达测线2长度10m,同时在煤矸石复垦过程中,在每条雷达测线2位置按台阶状将直径为10cm,高度为8cm的4个反射介质3(采用铝锭)等间距预埋在覆土层5中,相邻两个预埋“铝锭”的垂直间距为25cm,水平间距设置为3m。如图2所示。
[0025]2)采用中心频率为500MHz的探地雷达4,对煤矸石复垦场1的每条雷达测线2进行探测,设置探地雷达时窗为20ns;每条测线每间隔25cm处布设一电极,共布设40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煤矸石复垦场(1)面积大小,确定雷达测线(2)位置,根据每条雷达测线(2)位置将反射介质(3)预埋在覆土层(5)中;S2:利用探地雷达(4)对煤矸石复垦地每条雷达测线(2)进行探测;S3:对获取的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与雷达波速计算;S4:探测其中一条雷达测线(2)剖面上不同反射介质(3)埋藏深度土壤含水率,并取平均值作为该深度的含水率,将雷达波速与含水率进行拟合得到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S5:利用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结合复垦区其他测线雷达波速,得到复垦区每层土壤含水率,利用插值法得到煤矸石复垦场(1)含水率空间分布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按照五点法确定雷达测线(2)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雷达测线(2)长度不小于10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按台阶状将反射介质(3)等距预埋在覆土层(5)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反射介质(3)为铝锭,铝锭直径为8~10cm,高度为6~8cm,预埋时水平间距不小于50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矸石复垦场土壤含水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中心频率为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亚超康向南雷永超任予鑫杨恒吴宜珊单成方杜昭李晓彤李响杨旭吕凤圆井源鑫李俊孟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