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79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包括疏松砂岩地层、隔离体填充层和防砂管柱,所述疏松砂岩地层的内部开设有井口,井口的内部设置有防砂管柱,且所述防砂管柱的四周位于井口的内部设置有隔离体填充层,井口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机构,且所述定位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封隔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座圈、限位插筒和定位滑筒,所述座圈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插筒,且所述限位插筒与井口的上端相互插合,所述限位插筒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滑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定位机构和封隔机构的设置,便于防砂管柱相对井口的下入以及拔出操作,且可对隔离体填充层的上部进行封隔保护,使用效果较佳。使用效果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全球油气田存在大量易出砂的疏松砂岩油藏,对于疏松砂岩油藏的油气井,无论是直井,斜井还是水平井,油井出砂是油田开发经常遇见的问题之一,因而,防止井下地层出砂是极为重要的,当前,油气井常用的机械防砂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在油气井中下入防砂管柱防砂,另一种是先下入防砂管柱,后在防砂管柱和井壁的环空充填砾石,利用砾石层阻挡地层砂进入井筒,当进行拔管作业时,地层砂或砾石与其紧抱住的防砂管柱会产生巨大的摩擦阻力,难以拔出防砂管,操作较为不便。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1320799528.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该专利技术在井壁与防砂管柱之间的环空中建立一种可渗透、上提管柱时对管柱产生低阻力的隔离体,简称可渗透、低阻力隔离体,当上提管柱时,隔离体与管柱产生的摩擦阻力很低,可以很容易地拔出管柱。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的不足:首先,防砂管柱与井口之间缺乏较好的定位,不利于防砂管柱相对井口的居中下入和上拔,井口中的防砂管柱易于偏斜,进一步造成防砂管柱四周的填充的隔离体填充层厚薄不均,从而影响防砂管柱的平稳上拔,其次,当进行拔管作业时,井口内的防砂管柱的外壁四周亦粘附带出隔离体填充层中的隔离体颗粒,防砂管柱外壁四周的隔离体颗粒清理清洁不易,给防砂管柱后续的保养以及下次使用带来了不便,并且,隔离体填充层在填充后上端封隔效果不佳,隔离体填充层上部缺乏较好的保护,外部飞沙易从隔离体填充层的上部进入隔离体填充层中,而与隔离体填充层内填入的隔离体颗粒相混合,给隔离体填充层中隔离体颗粒的重复筛选使用增加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具有定位简单、刮壁便捷和封隔快捷的特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包括疏松砂岩地层、隔离体填充层和防砂管柱,所述疏松砂岩地层的内部开设有井口,井口的内部设置有防砂管柱,且所述防砂管柱的四周位于井口的内部设置有隔离体填充层,井口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机构,且所述定位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封隔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座圈、限位插筒和定位滑筒,所述座圈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插筒,且所述限位插筒与井口的上端相互插合,所述限位插筒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滑筒,所述定位滑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刮环,所述定位滑筒的底端固定有下刮环,且所述上刮环和下刮环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强刮头,所述定位滑筒的内部四周开设有若干个滚槽,所述滚槽的内部活动连接
有滚珠,且上下相邻的所述滚槽之间开设有通油管,所述定位滑筒的上端内部四周开设有若干个注油管,且所述注油管与通油管内部相通,所述封隔机构包括封堵圈和封堵环,所述封堵圈的底端固定有封堵环,且所述封堵环卡于座圈与定位滑筒之间的空隙中。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圈的两侧中间位置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下握把,且所述下握把一侧上端开设有限位凹孔,所述封堵圈的两侧中间位置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上握把,且所述上握把的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轴,所述限位凹孔与限位卡轴相互卡合。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圈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限位插条,所述限位插条为锥形结构且与疏松砂岩地层相互插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圈的底端与疏松砂岩地层的上端相互贴合,所述座圈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圈且减震垫圈为橡胶构件,所述封堵圈的底端与座圈的上端相互贴合,且所述封堵圈的底端面与减震垫圈弹性接触。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插筒与定位滑筒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插筒的内壁和定位滑筒外壁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刮环、下刮环和加强刮头的剖面均为三角形结构,且所述加强刮头为锰钢构件。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滑筒的上端外壁四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封堵块,所述封堵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封堵塞,且所述封堵塞与注油管的上端相互嵌合。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条和封堵塞均为橡胶构件。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堵圈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加强肋环,且所述加强肋环的内壁与定位滑筒的外壁相互贴合。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连在一起的的定位机构以及封隔机构居中置于井口上方,使定位机构中限位插筒居中插入井口上端进行限位,从而完成定位机构以及封隔机构相对井口的安装,然后将防砂管柱居中插入井口中并下入至预定位置,在下入防砂管柱的过程中,通过定位机构中的定位滑筒便于防砂管柱的居中下入,井口中的防砂管柱不易偏斜,同理,当进行拔管作业时,通过定位机构中的定位滑筒便于防砂管柱的平稳上拔。
[0017]2、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定位滑筒上端的上刮环,可对下入过程中防砂管柱外壁四周粘带的灰渍进行刮除,保证防砂管柱的外壁平整光滑,便于防砂管柱的平滑下入以及防砂管柱后续的拔出,通过定位滑筒底端的下刮环,可对上拔过程中防砂管柱外壁四周粘带的隔离体颗粒进行刮除,防止隔离体填充层内的隔离体颗粒被防砂管柱粘附带出,去除不必要的清理清洁时间,以便于防砂管柱后续的保养以及使用,并且,具有加强刮头的上刮环和下刮环经久耐用,不易变形损坏,刮除效果较好。
[0018]3、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下刮环内部滚动的滚珠,便于防砂管柱相对定位滑筒的
平滑活动,以便于防砂管柱的平滑下入和拔出,并且,通过与下刮环相通的通油管和注油管,可向滚槽内注入润滑液,以便于下刮环内滚珠的低磨损滚动,提高滚珠的使用效果,延长滚珠的使用寿命。
[0019]4、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相对定位机构上提封隔机构,使封隔机构中的封堵圈与定位机构相互分离,并使封隔机构中的封堵环从定位机构中内脱出,然后可通过定位机构中座圈与定位滑筒之间的空隙向井口填充隔离体颗粒从而形成隔离体填充层,之后相对定位机构下落封隔机构,使封堵圈与座圈上下贴合,并使封堵环对座圈与定位滑筒之间的空隙进行封堵,从而完成隔离体填充层上部的较佳封隔,便于隔离体填充层上部封隔保护,外部飞沙不易从隔离体填充层的上部进入隔离体填充层中。
附图说明
[00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包括疏松砂岩地层(26)、隔离体填充层(27)和防砂管柱(28),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松砂岩地层(26)的内部开设有井口,井口的内部设置有防砂管柱(28),且所述防砂管柱(28)的四周位于井口的内部设置有隔离体填充层(27),井口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机构(1),且所述定位机构(1)的上端设置有封隔机构(9),所述定位机构(1)包括座圈(2)、限位插筒(6)和定位滑筒(8),所述座圈(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插筒(6),且所述限位插筒(6)与井口的上端相互插合,所述限位插筒(6)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滑筒(8),所述定位滑筒(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刮环(14),所述定位滑筒(8)的底端固定有下刮环(15),且所述上刮环(14)和下刮环(15)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加强刮头(23),所述定位滑筒(8)的内部四周开设有若干个滚槽(16),所述滚槽(1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滚珠(17),且上下相邻的所述滚槽(16)之间开设有通油管(18),所述定位滑筒(8)的上端内部四周开设有若干个注油管(19),且所述注油管(19)与通油管(18)内部相通,所述封隔机构(9)包括封堵圈(10)和封堵环(12),所述封堵圈(10)的底端固定有封堵环(12),且所述封堵环(12)卡于座圈(2)与定位滑筒(8)之间的空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拔出井下防砂管柱的防砂井完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2)的两侧中间位置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下握把(3),且所述下握把(3)一侧上端开设有限位凹孔(24),所述封堵圈(10)的两侧中间位置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上握把(11),且所述上握把(11)的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轴(25),所述限位凹孔(24)与限位卡轴(25)相互卡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张文杰汪宁飞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三丰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