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组合式桩基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66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组合式桩基节点结构,包括:桩基底座、动支撑组件、运动监测组件以及固定安装于桩基底座底面的桩基固定组件,桩基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桩基架,桩基架的顶面活动连接有与动支撑组件顶端相连接的建筑桩支座,桩基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运动限位组件;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和运动撑杆,运动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球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动支撑组件结构,利用支撑座和运动撑杆进行建筑桩基的活动连接,在建筑受外力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发生晃动时,震动可由地面传递到主体钢架,主体钢架和墙板附随震动形成整体结构,避免主体钢架和墙板的相对运动造成的结构损坏,提高该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组合式桩基节点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组合式桩基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然后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最后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惯用的钢框架建筑结构一般需要一个主要骨架结构,包括内部联系件、竖放支柱、平放梁、屋顶桁架等,以及次级板式构件,例如以各种方法连接到主要框架结构上,从而构成竖放墙体、平放楼板、顶棚、屋顶构件等,承台作为桩基与上部结构的传力体,其与桩基当前主要有以下连接方式:桩基顶直接埋入承台,桩基顶面端板上焊接锚固钢筋;但这种连接方式存在缺陷:桩基顶直接埋入承台的连接方式施工简便。
[0003]现有的桩基承台主要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在装配式建筑安全性的改进中,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采用轻量化布局以降低房屋支撑结构的承重压力,轻量化后的装配式建筑在发生外力晃动情况下时震动由地面传递到主体钢架,主体钢架随之震动,而墙板震动幅度通常小于钢架震动幅度,因此这也导致主体钢架与墙板连接处易产生开裂,而裂缝的产生严重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简单的设置有橡胶垫等减震结构,当建筑物的结构受到震动冲击等,现有的减震结构减震缓冲性能较差,对建筑结构的保护效果也较差,易产生长时间不良震动造成结构耗损,导致建筑实用寿命低。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组合式桩基节点结构,来解决目前存在的无减震结构且不良震动损害结构安全性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组合式桩基节点结构,包括:桩基底座、动支撑组件、运动监测组件以及固定安装于桩基底座底面的桩基固定组件,所述桩基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桩基架,所述桩基架的顶面活动连接有与动支撑组件顶端相连接的建筑桩支座,所述桩基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运动限位组件;所述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和运动撑杆,所述运动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球块,所述支撑座的底面与桩基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球块的底面与支撑座的内部活动抵接,所述运动撑杆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运动凸球,所述运动监测组件包括监测导缸和活塞运动杆,所述运动球套的外侧与活塞运动杆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监测导缸活动套接于活塞运动杆的外侧,所述监测导缸的另一端与桩基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运动凸球活动套接于运动球套的内侧;所述运动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阻尼缸套以及固定套接于运动撑杆外侧的运动环,所述阻
尼缸套固定安装于限位板的表面,所述运动环活动套接于阻尼缸套的内部,所述阻尼缸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流道管,所述阻尼缸套和流道管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液。
[000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运动监测组件的数量为若干且呈周向均匀分布于动支撑组件的外周,所述运动监测组件呈斜向布置,所述运动撑杆呈竖直方向布置,多向布置的运动监测组件可检测任意方向上的动支撑组件运动。
[0007]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运动球套呈空腔球体结构,且运动球套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与运动撑杆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运动球套活动套接于运动凸球和运动撑杆的外侧,所述活塞运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球头连接杆,所述运动球套的外侧与球头连接杆的端部活动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活塞运动杆套接运动凸球进行运动撑杆的运动限位,在运动撑杆跟随建筑小幅度晃动时,运动球套在活塞运动杆和监测导缸的支撑下保持静止不触发警报,而动支撑组件大幅度运动时,运动凸球与运动球套的内壁撞击触发活塞运动杆和监测导缸的相对运动,从而发出预警警报。
[0009]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监测导缸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感应线圈,所述活塞运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磁杆,所述磁杆活动套接于感应线圈的内部,所述感应线圈的端部电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端部电连接蜂鸣报警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塞运动杆和监测导缸的相对运动使磁杆和感应线圈发生相对运动,从而在感应线圈的内部产生感应电流,由控制器检测感应线圈端部的电流从而自动开启蜂鸣器进行预警警报。
[0011]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尼缸套和运动环呈圆盘状结构,所述阻尼缸套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圆孔,且圆孔直径大于运动撑杆的直径,所述运动环的外侧与阻尼缸套的内侧过盈配合,使运动环跟随运动撑杆在阻尼缸套的内部进行全向的晃动。
[001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阻尼缸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导向隔片,所述阻尼缸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若干流道管,且流道管与导向隔片一一对应,所述流道管的两端分别与导向隔片两侧的阻尼缸套内腔相连通,所述运动环的外周固定连接有活塞压条,所述活塞压条的外侧与导向隔片的内侧滑动抵接,所述流道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阻流片,所述阻流片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限流通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动环同步运动,活塞压条压缩各个导向隔片隔间内侧的阻尼液进行对向流动,阻尼液在通过流道管时受阻流片的限阻运动,通过流道管进行阻尼液流动限阻转换为对运动撑杆和阻尼缸套的动能吸收。
[0014]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桩基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桩钉、驱动螺杆和防脱爪,所述防脱爪的数量为若干且呈周向分布活动安装于固定桩钉的表面,所述驱动螺杆的表面螺纹套接有驱动螺环,所述防脱爪的一端与驱动螺环的外侧活动连接,所述防脱爪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倒爪结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驱动螺杆带动驱动螺环下行运动,使防脱爪的一端绕支点进行偏转运动,从而使得防脱爪的另一端进行外扩运动,嵌入地面与地面进行紧密抓合。
[001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桩钉的底端设有桩钉锥头,
所述固定桩钉的顶面与桩基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桩钉、驱动螺杆和防脱爪的外侧电镀有防锈漆层。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桩钉锥头便于桩基固定组件钉入地面,通过电镀的防锈漆层提高桩基固定组件的防护能力,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0018]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动支撑组件结构,利用支撑座和运动撑杆进行建筑桩基的活动连接,在建筑受外力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发生晃动时,震动可由地面传递到主体钢架,主体钢架和墙板附随震动形成整体结构,避免主体钢架和墙板的相对运动造成的结构损坏,提高该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实用性。
[0019]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阻尼缓震组件,利用动支撑组件运动时驱动运动环进行多向的运动压缩阻尼缸套内部阻尼液进行流动,并通过流道管进行阻尼液流动限阻转换为对运动撑杆和阻尼缸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组合式桩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底座(100)、动支撑组件(200)、运动监测组件(300)以及固定安装于桩基底座(100)底面的桩基固定组件(500),所述桩基底座(100)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桩基架(110),所述桩基架(110)的顶面活动连接有与动支撑组件(200)顶端相连接的建筑桩支座(120),所述桩基架(110)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运动限位组件(400);所述动支撑组件(200)包括支撑座(210)和运动撑杆(220),所述运动撑杆(2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球块(240),所述支撑座(210)的底面与桩基底座(100)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球块(240)的底面与支撑座(210)的内部活动抵接,所述运动撑杆(220)的外侧固定套接有运动凸球(230),所述运动监测组件(300)包括监测导缸(310)和活塞运动杆(320),所述运动球套(330)的外侧与活塞运动杆(320)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监测导缸(310)活动套接于活塞运动杆(320)的外侧,所述监测导缸(310)的另一端与桩基底座(100)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运动凸球(230)活动套接于运动球套(330)的内侧;所述运动限位组件(400)包括限位板(410)、阻尼缸套(420)以及固定套接于运动撑杆(220)外侧的运动环(430),所述阻尼缸套(420)固定安装于限位板(410)的表面,所述运动环(430)活动套接于阻尼缸套(420)的内部,所述阻尼缸套(42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流道管(421),所述阻尼缸套(420)和流道管(421)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组合式桩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监测组件(300)的数量为若干且呈周向均匀分布于动支撑组件(200)的外周,所述运动监测组件(300)呈斜向布置,所述运动撑杆(220)呈竖直方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组合式桩基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球套(330)呈空腔球体结构,且运动球套(330)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与运动撑杆(220)相适配的通孔,所述运动球套(330)活动套接于运动凸球(230)和运动撑杆(220)的外侧,所述活塞运动杆(3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球头连接杆(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华许莉莉袁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千禧杭萧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