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651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上的导电层,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设置在相邻两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以及设置在相邻的触控电极和引线之间的虚拟电极,每一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虚拟电极不与触控电极、引线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其中,触控电极、引线和虚拟电极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触控电极、引线和虚拟电极三者的网格结构的形状设置为相同,使得三者的反光效果相同,从而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屏幕亮暗不均现象的发生,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触控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和智能穿戴产品等智能设备简化了人机互动,给用户带来了优质的用户体验。其中,触控屏主要包括电阻式触控屏、电容式触控屏、红外触控屏和表面声波式触控屏这四种,由于电容式触控屏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和耐用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上述智能设备中。
[0003]为了减少成本并增加产能,单层金属自容式触控屏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单层金属自容式触控屏的金属触控层常采用网格状的布局,金属触控层包括触控区、引线区和遮挡区,其中,触控区包括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引线区包括与多个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的多组引线,遮挡区为金属触控层中除去触控区与引线区之外的其他区域。触控区、引线区和遮挡区三者的网格形状彼此不相同,因此三者的反光效果不相同,导致屏幕亮暗不均,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亮暗不均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设置在相邻两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之间的虚拟电极,每一所述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虚拟电极不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
[0006]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和所述虚拟电极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和所述导电层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
[0008]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结构均包括绕对应所述发光像素设置的网格主体,和至少一段用于与相邻网格主体电连接的网格连线,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的所述网格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段将相邻两所述网格主体电连接的网格连线,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主体的形状相同。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结构中的多个所述网格主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网格主体包括位于对应的所述发光像素两侧的两子网格主体;
[0010]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子网格主体中,相邻两所述子网格主体之间连接有所述网格连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且相连设置的所述子网格主体和所述网格连线形成为一条状结构。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格主体中其中一所述子网格主体远离另一所述子网格主体
的一侧连接有断线结构。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水平子引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水平子引线的一侧;
[0013]其中,所述水平子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电性连接的多个所述子网格主体。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引线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水平子引线连接的竖直子引线,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竖直子引线的一侧;
[0015]其中,所述竖直子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相邻两所述条状结构电性连接或者绝缘设置。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搭接点,每一所述搭接点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中的相邻两所述网格主体之间,多个所述搭接点呈分散均匀分布。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主干区,所述主干区位于所述触控电极的中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主干区内的多个所述搭接点形成的外轮廓形成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菱形结构。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所述虚拟电极中的所述条状结构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均绝缘设置。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设置在相邻两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之间的虚拟电极,每一所述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虚拟电极不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和所述虚拟电极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中,触控电极、引线和虚拟电极三者的网格结构的形状彼此相同,因此三者的反光效果相同,从而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屏幕亮暗不均现象的发生,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层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电极及其附近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层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层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层的再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平子引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竖直子引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电极及其附近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针对现有技术中单层金属自容式触控屏的金属触控层的触控区、引线区和遮挡区三者的网格形状彼此不相同导致屏幕亮暗不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新的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0032]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1、设置在相邻两所述触控电极11之间的引线12、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11和所述引线12之间的虚拟电极13,每一所述引线12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11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虚拟电极13不与所述触控电极11、所述引线12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其中,所述触控电极11、所述引线12和所述虚拟电极13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
[0033]其中,多个所述触控电极11形成为触控区,多个所述触控电极11同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设置在相邻两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之间的虚拟电极,每一所述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虚拟电极不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和所述虚拟电极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和所述导电层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结构均包括绕对应所述发光像素设置的网格主体,和至少一段用于与相邻网格主体电连接的网格连线,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的所述网格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段将相邻两所述网格主体电连接的网格连线,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主体的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结构中的多个所述网格主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网格主体包括位于对应的所述发光像素两侧的两子网格主体;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子网格主体中,相邻两所述子网格主体之间连接有所述网格连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且相连设置的所述子网格主体和所述网格连线形成为一条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主体中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幸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