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648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发光元件、第一降反射层及第二降反射层。扫描线及数据线分别沿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延伸。发光元件被扫描线及数据线围绕。第一降反射层覆盖扫描线和数据线,且具有多个开口,其中多个开口暴露出发光元件。在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第二降反射层至少与第一降反射层重叠。发光元件的发光波长不同于第二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第一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不同于第二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收波长不同于第二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收波长不同于第二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至少两种降反射层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LED)具有诸如寿命长、体积小、高抗震性、低热产生及低功率消耗等优点,在目前也已被应用于平板及小型尺寸的显示装置。目前采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显示面板中金属走线外露无遮蔽,易导致显示面板存在高反射率的问题。
[0003]一般解决方式例如为:实施抗反射表面处理(Anti

Reflect surface treatment)以形成一抗反射膜于显示面板上,如此可降低约4%的反射率;或者,将一圆偏光片(circular polarizer)配置于显示面板上,虽可降低约95%的反射率,然圆偏光片会遮挡住设置有发光元件的区域(即显示面板的发光区),使得显示面板的穿透率下降约60%;或者,形成黑矩阵(Black matrix,BM)于金属走线上,然目前形成黑矩阵的制程受限于制程能力而无法大面积完全地覆盖于金属走线上,且若采用圆偏光片遮蔽露出的金属走线时,仍存在上述显示面板的穿透率下降约60%的问题。因此如何设计出同时兼具低反射率及高穿透率的显示装置,已成为本领域研究人员的一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设计可有助于在降低反射率的同时,也可避免穿透率下降及维持色相等色彩特性优异,进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发光元件、第一降反射层及第二降反射层。扫描线配置于基板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数据线配置于基板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发光元件阵列排列于基板上。每一发光元件被多条扫描线的相邻两条及多条数据线的相邻两条围绕,且发光元件与多条扫描线的其中一者和多条数据线的其中一者电性连接。第一降反射层覆盖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且具有多个开口,其中开口暴露出发光元件。第二降反射层配置于基板上。在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第二降反射层至少与第一降反射层重叠。发光元件的发光波长不同于第二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第一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不同于第二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降反射层的颜色包括棕色,上述第二降反射层的颜色包括偏蓝色。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经第一降反射层反射的反射光在D65光源条件下的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l

Eclairage,CIE)色度坐标(x,y)满足下述式(1)与式(2):
[0008]0.350≦x≦0.400
ꢀꢀꢀꢀ
式(1)
[0009]0.350≦y≦0.400
ꢀꢀꢀꢀ
式(2)。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经第一降反射层反射且穿透第二降反射层的反射光在D65光源条件下的CIE色度坐标(x,y)满足下述式(3)与式(4):
[0011]0.280≦x≦0.350
ꢀꢀꢀꢀ
式(3)
[0012]0.280≦y≦0.350
ꢀꢀꢀꢀ
式(4)。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为590nm~600nm,且第二降反射层在波长为590nm~600nm的光穿透率为0.30以下。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降反射层全面性地覆盖于基板上。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降反射层包括平坦层以及吸收层。平坦层配置于基板上,且覆盖第一降反射层及发光元件。吸收层配置于平坦层上。在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吸收层至少与第一降反射层重叠。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降反射层包括平坦层以及吸收粒子。平坦层配置于基板上,且覆盖第一降反射层及发光元件。吸收粒子分散于平坦层中。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降反射层自基板侧依序包括第一介电层、光阻层以及第二介电层,且第二介电层共形地覆盖光阻层。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介电层与上述第二介电层的材料为氮化硅,上述光阻层的材料为正型光阻。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更包括多个接垫图案。接垫图案阵列排列于基板上,且与发光元件电性连接。第一降反射层的多个开口的其中一者暴露出至少一接垫图案,其中多个开口的其中一者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一侧壁与被暴露的接垫图案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一侧面之间的距离约10
±
3%μm。
[0020]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藉由设置第一降反射层来遮蔽大面积的信号线,以降低因显示装置的信号线外露所造成的反射率。另外,利用具有与第一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不同的吸收波长的第二降反射层覆盖于第一降反射层上,使经由第一降反射层反射的反射光可在穿透第二降反射层后转换为接近自然光色相的反射光,如此显示装置在具有低反射率的同时,也能呈现色相等色彩特性优异的显示效果。此外,使第二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不同于发光元件的发光波长,如此即使第二降反射层遮蔽发光元件,也可避免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穿透率下降。
[0021]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图1A至图1C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C的显示装置中沿剖线A

A

的剖面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C的显示装置中沿剖线A

A

的剖面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5]图4A至图4C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频谱图(spectrum)。
[0026]图5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穿透率及反射率的变化示意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
[0028]10、10A、10B:显示装置
[0029]100:基板
[0030]110:驱动元件
[0031]112:通道层
[0032]114:欧姆接触层
[0033]116:绝缘层
[0034]200:发光元件
[0035]200a:顶面
[0036]200b:侧面
[0037]300:第一降反射层
[0038]302:第一介电层
[0039]304:光阻层
[0040]306:第二介电层
[0041]400、400A、400B:第二降反射层
[0042]410:平坦层
[0043]410a:表面
[0044]420:吸收层
[0045]430:吸收粒子
[0046]B:蓝色发光元件
[0047]B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多条扫描线,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数据线,配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多个发光元件,阵列排列于所述基板上,每一所述发光元件被所述多条扫描线的相邻两条及所述多条数据线的相邻两条围绕,且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多条扫描线的其中一者和所述多条数据线的其中一者电性连接;第一降反射层,覆盖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且具有多个开口,其中所述多个开口暴露出所述发光元件;以及第二降反射层,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俯视图中,所述第二降反射层至少与所述第一降反射层重叠,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波长不同于所述第二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所述第一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不同于所述第二降反射层的吸收波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反射层的颜色包括棕色,所述第二降反射层的颜色包括偏蓝色。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经所述第一降反射层反射的反射光在D65光源条件下的CIE色度坐标(x,y)满足下述式(1)与式(2):0.350≦x≦0.400
ꢀꢀꢀ
式(1)0.350≦y≦0.400
ꢀꢀꢀ
式(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经所述第一降反射层反射且穿透所述第二降反射层的反射光在D65光源条件下的CIE色度坐标(x,y)满足下述式(3)与式(4):0.280≦x≦0.350
ꢀꢀꢀ
式(3)0.280≦y≦0.3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任王彦凯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