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包括油气分离器壳体,所述油气分离器壳体的一端上设有止通阀,所述止通阀的一侧固定插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卡接机构,所述油气分离器壳体远离出气管的一端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固定连接有粗滤机构,所述粗滤机构的一侧设有精滤机构,所述油气分离器壳体远离进气口的一端底部固定插设有出油管,所述油气分离器壳体中端处设有固定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压力损失小的翻板结构、孔板撞击织物结构,整体压力损失较低,利用使用小孔加速油气撞击织物形式作为精分离结构,达到很好的油气分离效果,且能够使管道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松脱,安装整体稳定性更高。安装整体稳定性更高。安装整体稳定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相关制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机器,是汽车的心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从气缸中泄漏出来的混合油气若不及时排出曲轴箱,曲轴箱内的压力会不断上升导致发动机中密封零件失效;其次在开式通风系统中混合燃气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去,这样既浪费了燃料又对大气造成污染。因此目前发动机上均采用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较高的分离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整个用于小型卡车的油气分离器进行固定、增加连接牢固性、避免进气管、出气管、回油管渗漏的用于小型卡车的油气分离器。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上设有止通阀,所述止通阀的一侧固定插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卡接机构,所述壳体远离出气管的一端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固定连接有粗滤机构,所述粗滤机构的一侧设有精滤机构,所述壳体远离进气口的一端底部固定插设有出油管,所述壳体中端处设有固定机构。
[0005]优选的,所述粗滤机构包括固定在进气口内的多个曲型块,所述曲型块的一侧设有翻板,所述翻板的顶端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的位置设于翻板的正下方。
[0006]优选的,所述精滤机构包括分离卡板,所述分离卡板中端处设有加速孔,所述分离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设有织物,所述安装板的下方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壳体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套设在出气管上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有多个螺口,多个所述螺口内均螺纹插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位于固定套内的一端上转动连接有抵压板,所述螺纹杆远离抵压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
[0008]优选的,所述转块的外侧壁上设有多道呈倾斜设置的防滑纹。
[0009]优选的,所述织物为涂有PVC材料的涤纶布。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内的丝杆,所述丝杆上固定套接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齿轮,所述壳体上转动插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丝杆上螺纹套接有两个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螺口内的螺纹均为相反设置,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均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内设有抵压块,所述抵压块的一端通过对称设置的两个连接杆与移动块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压力损失小的翻板结构、孔板撞击织物结构,整体压力损失较低,利用使用小孔加速油气撞击织物形式作为精分离结构,达到很好的油气分离效果,通过在油气分离器出气管上设置卡接机构能够有效增加出气管连接稳定性,且在内部通过粗滤机构与精滤机构的设置增加油气分离效率,且能够使管道的连接更加稳定不易松脱,安装整体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的卡接机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的固定机构示意图。
[0017]图中所示:1、壳体,2、止通阀,3、出气管,
[0018]4、卡接机构,401、固定套,402、螺纹杆,403、抵压板,404、转块,
[0019]5、进气口,
[0020]6、粗滤机构,601、曲型块,602、翻板,
[0021]7、精滤机构,701、分离卡板,702、加速孔,703、安装板,704、织物,
[0022]8、出油管,
[0023]9、固定机构,901、丝杆,902、第一齿轮,903、转杆,904、第二齿轮,905、移动块,906、抵压块,907、连接杆907,
[0024]10、回油口,
[0025]11、导流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包括油气分离器壳体1,油气分离器壳体1的一端上设有止通阀2,止通阀2的一侧固定插设有出气管3,出气管3上设有卡接机构4,油气分离器壳体1远离出气管的一端底部设有进气口5,进气口5内固定连接有粗滤机构6,粗滤机构6的一侧设有精滤机构7,油气分离器壳体1远离进气口5的一端底部固定插设有出油管8,通过在油气分离器出气管3上设置卡接机构4能够有效增加出气管3连接稳定性,且在内部通过粗滤机构6与精滤机构7的设置增加油气分离效率;
[0028]请参阅图2,粗滤机构6包括固定在进气口内的多个曲型块601,曲型块601的一侧设有翻板602,翻板602的顶端与油气分离器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油气分离器壳体1的底部设有回油口10,回油口10的位置设于翻板602的正下方,具体的讲,混合油气先由进气口5进入到油气分离器壳体1内,首先撞击多个曲型块601形成回旋运动,随后撞击翻板602,在这个过程中较大粒径机油颗粒附着、凝聚并最终在重力、离心力作用下沉降,由回油口10流回曲轴箱内部;进一步,精滤机构7包括分离卡板701,分离卡板701中端处设有加速孔702,分
离卡板7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03,安装板703上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设有织物704,安装板703的下方设有导流板11,导流板11与油气分离器壳体1固定连接,具体的讲,粗滤后的油气经过加速孔702加速,较小粒径机油颗粒继续凝聚成较大粒径颗粒,加速后的机油颗粒附着在织,704上从而实现较小粒径机油的分离,附着的机油逐渐凝聚并脱落,经过导流板11流回曲轴箱内部,织物704为涂有PVC材料的涤纶布,具有很好的防油透气透湿性能。
[0029]请参阅图4,卡接机构4包括套设在出气管3上的固定套401,固定套401上设有多个螺口,多个螺口内均螺纹插设有螺纹杆402,螺纹杆402位于固定套401内的一端上转动连接有抵压板403,螺纹杆402远离抵压板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404,具体的讲,转块404带动螺纹杆402在固定套401上转动,在螺纹杆402转动的同时将推动抵压板403 移动从而对外部管道进行挤压固定;转块404的外侧壁上设有多道呈倾斜设置的防滑纹,增大转块404的摩擦力,方便转动。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上设有止通阀(2),所述止通阀(2)的一侧固定插设有出气管(3),所述出气管(3)上设有卡接机构(4),所述壳体(1)远离出气管的一端底部设有进气口(5),所述进气口(5)内固定连接有粗滤机构(6),所述粗滤机构(6)的一侧设有精滤机构(7),所述壳体(1)远离进气口(5)的一端底部固定插设有出油管(8),所述壳体(1)中端处设有固定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机构(6)包括固定在进气口内的多个曲型块(601),所述曲型块(601)的一侧设有翻板(602),所述翻板(602)的顶端与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回油口(10),所述回油口(10)的位置设于翻板(602)的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机构(7)包括分离卡板(701),所述分离卡板(701)中端处设有加速孔(702),所述分离卡板(7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03),所述安装板(703)上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设有织物(704),所述安装板(703)的下方设有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与壳体(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4)包括套设在出气管(3)上的固定套(401),所述固定套(401)上设有多个螺口,多个所述螺口内均螺纹插设有螺纹杆(402),所述螺纹杆(402)位于固定套(401)内的一端上转动连接有抵压板(403),所述螺纹杆(402)远离抵压板(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块(4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志雄,王彤,袁经煌,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县雄达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