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644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包括:支板一、支板二、支撑台、显示屏和内窥镜,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支板一和支板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支撑台的上方,所述内窥镜卡设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靠近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为开口,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保护箱内,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横接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具有能够对显示屏进行有效防护,防止在使用时其上会附着灰尘杂物,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物碰撞致使显示屏损坏的优点。示屏损坏的优点。示屏损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喉镜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喉部位置深在,生理结构复杂,不能直接窥及,喉部检查时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如间接喉镜、直接喉镜、纤维喉镜、电子喉镜、频闪喉镜、超高速电影摄影、声图或声门图,这些检查方式便统称为喉镜,在现阶段用到的最多的喉镜方式,便是具有影像传输功能的纤维喉镜和电子喉镜,这类喉镜具有较高的AI智能化技术,能够根据内窥镜所获得画面进行自适应的数据获取,从而能够从旁辅助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理情况进行了解,从而能对症下药,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治效率和成功率。
[0003]然而,传统的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在使用时发现,其上用于播放影响的显示屏大多直接暴露在空中,且无论是使用还是后期不使用并存放时,其都暴露于空气中,一方面,医院内的过往人员较多,暴露于空气中的较脆弱的显示屏很容易受外界物体碰撞而出现损坏,从而耽误后期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具有一定静电吸附性质的显示屏上会粘附较多的灰尘,甚至是一些体积较大的轻质漂浮物,在后期使用时,不仅需要花费时间进行清理,且若清理不及时,其上的灰尘杂物会遮挡人们的视线,致使医务人员看不清获取的影像或其他数据,从而可能在医治过程带来严重的医疗事故。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显示屏进行有效防护,防止在使用时其上会附着灰尘杂物,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物碰撞致使显示屏损坏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包括支板一、支板二、支撑台、显示屏和内窥镜,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支板一和支板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支撑台的上方,所述内窥镜卡设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靠近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为开口,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保护箱内,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横接杆,两个所述横接杆上滑动安装有连带板,所述连带板的顶部通过螺栓与所述保护箱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保护箱内并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贯穿所述支板一并与所述支板一活动连接,所述防护盒的顶部设为开口,且所述防护盒内转动安装有线辊一和线辊二,所述线辊一和所述线辊二上均缠绕有拉接绳,两个所述拉接绳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带板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拉接绳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线辊一和所述线辊二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盒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与所述线辊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箱内转动安装有毛刷辊,所述毛刷辊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相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保护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与所述毛刷辊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线辊一和所述线辊二上均固定套设有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上套设有同一个同步带。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拉接绳均贯穿所述支撑台并与所述支撑台活动连接,且靠近所述内窥镜的所述拉接绳贯穿所述承载板并与所述承载板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轮,两个所述拉接绳分别缠绕在两个所述导向轮上。
[0009]优选的,所述保护箱靠近所述承载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承载板相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承载板靠近所述保护箱的一侧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滑动安装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保护箱内并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端设有转盘,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保护箱的一侧开设有多个限定槽,所述转盘靠近所述承载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限定杆,两个所述限定杆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限定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靠近所述转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所述圆板的一端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支杆上套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一端与所述圆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支板二上固定安装有衔接座,所述衔接座的顶部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内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靠近所述支板二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压条,所述衔接座远离所述支板二的一侧螺纹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靠近所述支板二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条转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衔接座远离所述支板二的一侧滑动安装有两个销杆,两个所述销杆靠近所述支板二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条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两个所述销杆远离所述支板二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挡片,两个所述销杆上均套设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一端与所述挡片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的另一端与所述衔接座固定连接。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通过设置的保护箱、密封圈和承载板的相互配合,能够将显示屏可靠的保护在一个较为密封的环境中,使其基本不会受到外界物体的直接碰撞,并且密封的环境也能防止外界灰尘和杂物的进入,使得显示屏在存放过程中不会附着较多灰尘,并且在显示屏与保护箱分离时,通过毛刷辊在其上的旋转清理,能够较为彻底的清理掉显示屏上少量的灰尘,使得人们的实现不会受到灰尘的遮挡,此外,通过设置的转轴,以及限定杆和限定槽之间的卡合,能够对显示屏进行方便且可靠的角度调整,相较于传统的阻尼转轴的调节方式,本装置的调节方式更加稳定可靠,能够使显示屏长期停留于一个指定的角度,且不会发生自然调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
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第一实施例中防护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2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第二实施例中衔接座和支板二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第二实施例中连接条和压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号:1、支板一;2、支板二;3、支撑台;4、显示屏;5、内窥镜;6、承载板;7、横接杆;8、连带板;9、保护箱;10、转轴;11、防护盒;12、线辊一;13、线辊二;14、拉接绳;15、电机一;16、毛刷辊;17、电机二;18、衔接座;19、通口;20、连接条;21、压条;22、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包括支板一、支板二、支撑台、显示屏和内窥镜,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支板一和支板二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支撑台的上方,所述内窥镜卡设在所述支撑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支撑台的上方设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靠近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为开口,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保护箱内,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横接杆,两个所述横接杆上滑动安装有连带板,所述连带板的顶部通过螺栓与所述保护箱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保护箱内并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贯穿所述支板一并与所述支板一活动连接,所述防护盒的顶部设为开口,且所述防护盒内转动安装有线辊一和线辊二,所述线辊一和所述线辊二上均缠绕有拉接绳,两个所述拉接绳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带板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拉接绳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线辊一和所述线辊二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盒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与所述线辊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箱内转动安装有毛刷辊,所述毛刷辊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与所述毛刷辊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线辊一和所述线辊二上均固定套设有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上套设有同一个同步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拉接绳均贯穿所述支撑台并与所述支撑台活动连接,且靠近所述内窥镜的所述拉接绳贯穿所述承载板并与所述承载板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轮,两个所述拉接绳分别缠绕在两个所述导向轮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传输喉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弟郑亿庆蔡跃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