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612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29
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包含有用于作为与软帽装置联接的第一接口装置(10)、用于作为与夜视仪联接的第二接口装置(50)、设置在第一接口装置(10)和第二接口装置(50)之间的变位架装置,通过第一接口装置(10)和第二接口装置(50),实现了对外部件的连接接口,通过变位架装置,实现了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因此提高了夜视仪的调节可靠性能。调节可靠性能。调节可靠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头盔夜视仪用于夜间驾驶车辆,还可以装备徒步士兵、轻型空降突击部队,用于夜间巡逻、察看地形地图、维修设备、战地作业等,同时也可供直升机驾驶员配用,软帽式头盔连接架与夜视仪的快速连接锁紧、翻转和调整,直接影响使用人员的战术完成效率和佩戴使用的舒适度和可靠性,因此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在现有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中,现有的头盔采用燕尾与夜视仪配合,用螺钉进行锁紧,通过轴孔配合、螺纹锁紧实现夜视仪的翻转和前后位置调整,在使用时操作繁琐,并且压紧方式和固定方式均不能自锁,使用过程中会因螺钉或螺母松动,降低产品使用中的舒适度和可靠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夜视仪的软帽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提高了夜视仪的调节可靠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与软帽装置联接的第一接口装置、用于作为与夜视仪联接的第二接口装置、设置在第一接口装置和第二接口装置之间的变位架装置。
[0006]由于设计了第一接口装置、第二接口装置和变位架装置,通过第一接口装置和第二接口装置,实现了对外部件的连接接口,通过变位架装置,实现了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因此提高了夜视仪的调节可靠性能。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按照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方式把第一接口装置、第二接口装置和变位架装置相互联接。
[000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变位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竖向位移装置、横向位移装置和角度制动板。
[0009]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夜视仪的空间位置的调节,满足夜视仪的观察视场的需要。
[0010]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在竖向位移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接口装置,在横向位移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竖向位移装置和第二接口装置并且在横向位移装置与第二接口装置之间设置有角度制动板。
[001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接口装置、竖向位移装置、横向位移装
置、角度制动板和第二接口装置,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第一接口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锥形弹簧、第一座部和卡板并且在第一座部的横部上设置有滑动槽体,在卡板的横条部上分别设置有舌块和窜动杆并且舌块设置为与滑动槽体滑动式联接,窜动杆设置为与第一座部的竖部滑动式联接并且锥形弹簧设置为与窜动杆套装式联接,锥形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横条部接触式联接并且锥形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座部的竖部接触式联接,第一座部设置为与竖向位移装置联接并且第一座部设置为L字形块状体, 滑动槽体设置为中字形槽状体并且横条部设置为矩形条状体,舌块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窜动杆设置为T字形柱状体,窜动杆的盘头体设置为与第一座部的竖部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座部的竖向中心线、舌块的竖向中心线和窜动杆的竖向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001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对卡板的弹性蓄能的作用力,实现了对夜视仪的嵌入连接,提高了与夜视仪的连接强度。
[0014]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第二接口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定位轴、制动爪、第三回位弹簧和第四座部并且第四座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定位轴与横向位移装置联接,在制动爪的中间部设置有通孔体并且制动爪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定位轴的中间部联接,在制动爪的内端头设置有第三容纳腔体并且第三回位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三容纳腔体联接,定位轴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并且定位轴的盘缘体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角度制动板摩擦式联接,制动爪设置为Z字形板状体并且制动爪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夜视仪接触式联接,第三回位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第四座部设置为燕尾块状体,第四座部设置为与夜视仪嵌入式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设置为圆形盲孔。
[001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对制动爪的弹性蓄能的作用,由定位轴带动制动爪的摆动,实现了对软帽装置的插入式联接,提高了与软帽装置的连接强度。
[0016]本专利技术设计了,竖向位移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齿轴、第一导杆、第一按动柱、第一回位弹簧、第二座部和第一挡螺杆并且在第二座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体,第一容纳腔体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和第一回位弹簧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一按动柱的内端头设置为T字端头,第一按动柱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的底壁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一按动柱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回位弹簧贯串式联接,第一回位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回位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第二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齿轴和第一导杆套装式联接并且在第一按动柱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一缺口体,在第一按动柱的第一缺口体侧壁上设置有齿牙并且第一缺口体设置为与第一齿轴容纳式联接,第二座部设置为与第一接口装置联接并且第一齿轴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一导杆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向位移装置联接,第一齿轴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一导杆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挡螺杆联接,第一齿轴设置为具有齿牙的圆形杆并且第一齿轴的齿牙设置为与第一缺口体的齿牙啮合式联接,第一导杆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一按动柱设置为圆形棒状体,第一缺口体设置为矩形开口体并且第一回位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第二座部设置为具有两个通孔体的矩形块状体并且第二座部的其中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导杆联接,第二座部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齿轴联接并且第二座部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呈连通式排列
分布,第一容纳腔体设置为哑铃式孔状体并且第一容纳腔体的内孔部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的T字端头联接,第一容纳腔体的外孔部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的外端头联接,第一挡螺杆设置为圆头螺钉。
[001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按照设定运动轨迹的位移运动,提高了运动的平稳性能和运动轨迹的精度。
[0018]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横向位移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二齿轴、第二导杆、横杆、第二按动柱、第二回位弹簧、第三座部和第二挡螺杆并且在第三座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有第二容纳腔体,第二容纳腔体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和第二回位弹簧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按动柱的内端头设置为T字端头,第二按动柱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的底壁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二按动柱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回位弹簧贯串式联接,第二回位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回位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第三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齿轴和第二导杆套装式联接并且在第二按动柱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与软帽装置联接的第一接口装置(10)、用于作为与夜视仪联接的第二接口装置(50)、设置在第一接口装置(10)和第二接口装置(50)之间的变位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方式把第一接口装置(10)、第二接口装置(50)和变位架装置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变位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竖向位移装置(20)、横向位移装置(30)和角度制动板(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在竖向位移装置(20)上设置有第一接口装置(10),在横向位移装置(30)上分别设置有竖向位移装置(20)和第二接口装置(50)并且在横向位移装置(30)与第二接口装置(50)之间设置有角度制动板(4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接口装置(10)设置为包含有锥形弹簧(101)、第一座部(102)和卡板(103)并且在第一座部(102)的横部上设置有滑动槽体(1021),在卡板(103)的横条部(1031)上分别设置有舌块(1032)和窜动杆(1033)并且舌块(1032)设置为与滑动槽体(1021)滑动式联接,窜动杆(1033)设置为与第一座部(102)的竖部滑动式联接并且锥形弹簧(101)设置为与窜动杆(1033)套装式联接,锥形弹簧(10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横条部(1031)接触式联接并且锥形弹簧(10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座部(102)的竖部接触式联接,第一座部(102)设置为与竖向位移装置(20)联接并且第一座部(102)设置为L字形块状体, 滑动槽体(1021)设置为中字形槽状体并且横条部(1031)设置为矩形条状体,舌块(1032)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窜动杆(1033)设置为T字形柱状体,窜动杆(1033)的盘头体设置为与第一座部(102)的竖部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座部(102)的竖向中心线、舌块(1032)的竖向中心线和窜动杆(1033)的竖向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或,竖向位移装置(20)设置为包含有第一齿轴(201)、第一导杆(202)、第一按动柱(203)、第一回位弹簧(204)、第二座部(205)和第一挡螺杆(206)并且在第二座部(205)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体(2051),第一容纳腔体(2051)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和第一回位弹簧(204)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一按动柱(203)的内端头设置为T字端头,第一按动柱(203)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底壁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一按动柱(203)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回位弹簧(204)贯串式联接,第一回位弹簧(20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回位弹簧(20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第二座部(205)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齿轴(201)和第一导杆(202)套装式联接并且在第一按动柱(203)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一缺口体(2031),在第一按动柱(203)的第一缺口体(2031)侧壁上设置有齿牙并且第一缺口体(2031)设置为与第一齿轴(201)容纳式联接,第二座部(205)设置为与第一接口装置(10)联接并且第一齿轴(201)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一导杆(202)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向位移装置(30)联接,第一齿轴(20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一导杆(20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挡螺杆(206)联接,第一齿轴(201)设置为具有齿牙的圆形杆并且第一齿轴(201)的齿牙设置为与第一缺口体(2031)的齿牙啮合式联接,第一导杆(202)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一按动柱(203)设置为圆形棒状体,第一缺口体(2031)设置为矩形开口体
并且第一回位弹簧(204)设置为柱式弹簧,第二座部(205)设置为具有两个通孔体的矩形块状体并且第二座部(205)的其中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导杆(202)联接,第二座部(205)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齿轴(201)联接并且第二座部(205)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2051)呈连通式排列分布,第一容纳腔体(2051)设置为哑铃式孔状体并且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内孔部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的T字端头联接,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外孔部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的外端头联接,第一挡螺杆(206)设置为圆头螺钉,或,横向位移装置(30)设置为包含有第二齿轴(302)、第二导杆(303)、横杆(304)、第二按动柱(305)、第二回位弹簧(306)、第三座部(301)和第二挡螺杆(307)并且在第三座部(30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有第二容纳腔体(3011),第二容纳腔体(3011)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和第二回位弹簧(306)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按动柱(305)的内端头设置为T字端头,第二按动柱(305)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底壁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二按动柱(305)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回位弹簧(306)贯串式联接,第二回位弹簧(306)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回位弹簧(20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第三座部(301)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齿轴(302)和第二导杆(303)套装式联接并且在第二按动柱(305)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二缺口体(3051),在第二按动柱(305)的第二缺口体(3051)侧壁上设置有齿牙并且第二缺口体(3051)设置为与第二齿轴(302)容纳式联接,第三座部(301)分别设置为与角度制动板(40)和第二接口装置(50)联接并且第二齿轴(302)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导杆(303)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杆(304)联接,第二齿轴(30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导杆(30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挡螺杆(307)联接并且横杆(304)设置为与竖向位移装置(20)联接,第二齿轴(302)设置为具有齿牙的圆形杆并且第二齿轴(302)的齿牙设置为与第二缺口体(3051)的齿牙啮合式联接,第二导杆(303)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二按动柱(305)设置为圆形棒状体,第二缺口体(3051)设置为矩形开口体并且第二回位弹簧(306)设置为柱式弹簧,第三座部(301)设置为具有两个通孔体的矩形块状体并且第三座部(301)的其中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导杆(303)联接,第三座部(301)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齿轴(302)联接并且第三座部(301)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3011)呈连通式排列分布,第二容纳腔体(3011)设置为哑铃式孔状体并且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内孔部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的T字端头联接,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外孔部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的外端头联接,第二挡螺杆(307)设置为圆头螺钉并且横杆(304)设置为矩形棒状体,或,角度制动板(40)设置为L字形弹性片并且角度制动板(40)的竖部设置为与横向位移装置(30)联接,角度制动板(40)的横部设置为与第二接口装置(50)摩擦式联接,或,第二接口装置(50)设置为包含有定位轴(501)、制动爪(502)、第三回位弹簧(503)和第四座部(504)并且第四座部(50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定位轴(501)与横向位移装置(30)联接,在制动爪(502)的中间部设置有通孔体并且制动爪(502)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定位轴(501)的中间部联接,在制动爪(502)的内端头设置有第三容纳腔体(505)并且第三回位弹簧(50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三容纳腔体(505)联接,定位轴(501)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彬严昊邢希达张燕莉徐博贺慧婷赵俊霞阚进吉单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