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动力电池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609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动力电池系统以及车辆,该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封板和分隔筋,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合围成安装腔,所述第二箱体具有凹陷区,所述封板封闭所述凹陷区、并与所述第二箱体合围成冷却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冷却腔分布在所述第二箱体的两侧;所述第二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分隔筋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的凹陷区中,以在所述冷却腔内形成分别对应所述安装腔内电芯、DCDC组件、OBC组件的位置的电芯冷却区、DCDC冷却区和OBC冷却区,所述电芯冷却区、所述DCDC冷却区和所述OBC冷却区相互连通,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箱体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动力电池系统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动力电池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电动汽车应运而生。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来说,具有无尾气排放的特点,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电动汽车现阶段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例如,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驱等部件在长时间工作后需要冷却,而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电动汽车启动和充电时,需要提前给动力电池、电驱等部件加热。一方面,现有的冷却系统复杂、对冷却流道的设计要求高。另一方面,现有电池箱体动力电池箱体的冷却系统的液冷管道直接置于电池箱体动力电池箱体的电池腔安装腔内部,若液冷管道发生泄漏,冷却液将直接浸泡电池箱内的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等部件,严重威胁电池的使用安全。
[000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池箱体动力电池箱体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以及冷却液泄漏导致的绝缘阻值下降甚至短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动力电池系统以及车辆,制造成本低、有效减少占用空间,避免了冷却液泄漏导致的绝缘阻值下降甚至短路的风险。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封板和分隔筋,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合围成一封闭的安装腔,所述第二箱体具有凹陷区,所述封板封闭所述凹陷区、并与所述第二箱体合围成冷却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冷却腔分布在所述第二箱体的两侧;所述第二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分隔筋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的凹陷区中,所述冷却腔通过所述分隔筋内分隔为电芯冷却区、DCDC冷却区和OBC冷却区。
[0006]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冷却区、所述DCDC冷却区和所述OBC冷却区通过连通通道相互连通,且各个所述连通通道中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的凹陷区中设置有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进水主流道和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出水主流道,所述DCDC冷却区和所述OBC冷却区中,其中一个通过所述进水流道口与所述进水主流道连通、另一个通过所述出水流道口与所述出水主流道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上沿所述进水主流道的流通方向并排设置有2个以上进水流道口,所述进水主流道和所述电芯冷却区通过2个以上所述进水流道口连通;所述第二箱体上沿所述进水主流道的流通方向并排设置有2个以上出水流道口,所述出水主流道和所述电芯冷却区通过2个以上所述流道口连通,所述控制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水主流道和所述出水主流道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的凹陷区中设置有凸脊,所述凸脊与所述第二箱体的侧
壁构成所述进水主流道和所述出水主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口和所述出水流道口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进水主流道和所述出水主流道对应的凸脊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上设置有扰流凸起,所述扰流凸起位于所述出水流道口和/或所述进水流道口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冷却区、所述DCDC冷却区和所述OBC冷却区的区域中均设置有2条以上流道分支;2条以上所述流道分支相互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区域中设置有电池安装位,所述凹陷区中间隔设置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分布在所述冷却区中与所述电池安装位对应的区域,所述导热柱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流道分支。
[0013]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包括电芯、DCDC组件、OBC组件以及上述的动力电池箱体,所述电芯、所述DCDC组件和所述OBC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箱体的安装腔内。
[0014]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系统。
[00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封板和分隔筋,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合围成一封闭的安装腔,第二箱体具有凹陷区,封板封闭凹陷区、并与第二箱体合围成冷却腔,安装腔与冷却腔分布在第二箱体的两侧,冷却腔与第二箱体的接触面和电池腔与第二箱体的接触面位于第二箱体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即以第二箱体构成电池腔侧壁的区域为界,冷却腔位于电池腔的背侧,实现动力电池箱体内安装的带电部件和冷却液的物理隔绝,大大降低由于冷却液泄露造成绝缘阻值下降甚至短路的风险。第二箱体上设置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隔筋设置在第二箱体的凹陷区中,冷却腔通过分隔筋内分隔为电芯冷却区、DCDC(电压变换器)冷却区和OBC(车载充电机)冷却区,将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与电驱模块冷却系统均集成在动力电池箱体上,相比于现有技术,占用空间明显降低,同时制造简单。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系统以及车辆,均采用上述的动力电池箱体结构,即在动力电池箱体的安装腔的背面的设置冷却液流道,直接将液冷板与动力电池箱体集成为一体,热管理系统的液冷水道设计在箱体底部,通过封板密封形成水道,实现电池系统内带电部件和热管理系统的物理隔绝。通过将动力电池组冷却系统与电驱模块冷却系统均集成在动力电池箱体,减少了冷却回路的占用空间、节约了成本、节省了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动力电池箱体的第二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第二箱体与封板的组装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第二箱体的凹陷区的示意图。
[0020]附图说明:1

动力电池箱体,11

第二箱体,12

封板,13

分隔筋,14

安装部,15

进液口,16

出液口;2

进水主流道,21

进水流道口;3

出水主流道,31

出水流道口;4

扰流凸起;5

电芯冷却区;6

DCDC冷却区;7

OBC冷却区;8

导热柱;9

加强筋,91

通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申请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
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002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箱体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以及冷却液泄漏导致的绝缘阻值下降甚至短路的风险,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动力电池系统以及车辆。下面通过3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箱体1,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11、封板12和分隔筋13,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11合围成一封闭的安装腔,第二箱体11具有凹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封板和分隔筋,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合围成一封闭的安装腔,所述第二箱体具有凹陷区,所述封板封闭所述凹陷区、并与所述第二箱体合围成冷却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冷却腔分布在所述第二箱体的两侧;所述第二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分隔筋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的凹陷区中,所述冷却腔通过所述分隔筋内分隔为电芯冷却区、DCDC冷却区和OBC冷却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冷却区、所述DCDC冷却区和所述OBC冷却区通过连通通道相互连通,且各个所述连通通道中均设置有控制阀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凹陷区中设置有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进水主流道和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出水主流道,所述DCDC冷却区和所述OBC冷却区中,其中一个通过所述进水流道口与所述进水主流道连通、另一个通过所述出水流道口与所述出水主流道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上沿所述进水主流道的流通方向并排设置有2个以上进水流道口,所述进水主流道和所述电芯冷却区通过2个以上所述进水流道口连通;所述第二箱体上沿所述进水主流道的流通方向并排设置有2个以上出水流道口,所述出水主流道和所述电芯冷却区通过2个以上所述流道口连通,所述控制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水主流道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丽娜姜勇周坤杨问弘黄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