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69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的问题。它包括固定于机壳上的电机、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的驱动件以及固定在压脚轴上的摆杆,电机沿竖直方向布置且电机转轴具有上端和下端,驱动件包括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端的凸轮一以及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下端的凸轮二,凸轮一的顶部具有与摆杆相抵靠并在凸轮一转动时能推动摆杆上摆的凸轮面一,本驱动机构还包括与剪线轴固定连接的连杆组件,凸轮二转动时能推动连杆组件平移。它具有结构简洁、故障率低、生产成本低等优点。生产成本低等优点。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缝纫机
,涉及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绷缝机也被称为特种缝纫机,它缝制的线迹为链式缝纫线迹,此线迹多用于针织服装的滚领、滚边、摺边、绷缝、拼接缝和饰边等,是大型生产工厂必备的缝纫设备。绷缝机具有抬压脚和剪线机构,传统绷缝机都是采用两个单独设置的电磁铁来分别驱动剪线和抬压脚功能,但这样会导致成本变得很高。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并提出了专利申请号为201920042424.2的一种缝纫机上用于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装置,缝纫机包括机壳、机座、设置在机壳上的压脚杆以及设置在压脚杆下端的压脚,机座上位于压脚正下方的位置还设有剪线机构,驱动装置包括抬压脚轴、剪线轴以及能够正反转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设在机壳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分别固设有剪线凸轮和抬压脚凸轮,剪线凸轮和抬压脚凸轮上均具有凸出部,剪线凸轮和抬压脚凸轮的凸出部错开设置;剪线凸轮通过剪线曲柄能够带动剪线轴轴向移动,剪线轴的端部通过摆杆与剪线机构相连接且能够带动剪线机构作剪切运动;抬压脚凸轮通过抬压脚摆动杆能够带动抬压脚轴转动,抬压脚轴的端部通过通过连接板与压脚杆相连接且能够带动压脚杆上下移动。它采用驱动电机驱动剪线机构以及压脚,替代电磁铁而减少了驱动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4]结合其说明书附图可知,抬压脚轴位于机壳内腔的顶部位置处而剪线轴则位于机座的侧部,抬压脚轴与剪线轴之间具有较大的高度差,而驱动电机具体是设置在机壳靠近下方位置处且是与机壳侧面相垂直的,这样导致抬压脚凸轮与抬压脚凸轮之间的实际传动结构要复杂得多(一方面是传动部件比较多,除了抬压脚摆动杆外,还有抬压脚扳手、抬压脚曲柄、连接臂、扳手轴及扳手曲柄等,另一方面是力在传递过程中有多次方向的变化,如);而且抬压脚凸轮与剪线凸轮均设置于电机的同一侧,除了要考虑抬压脚凸轮与剪线凸轮之间作用角度相错开外,还需要在设计时着重注意用于实现抬压脚的各部件与用于实现剪线的各部件之间的避让问题。因此,该缝纫机上用于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装置存在着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解决了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机壳上的电机、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的驱动件以及固定在压脚轴上的摆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沿竖直方向布置且电机转轴具有上端和下端,驱动件包括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端的凸轮一以及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下端的凸轮二,凸轮一的顶部具有与摆杆相抵靠并在凸轮一转动时能推动摆杆上摆的凸
轮面一,本驱动机构还包括与剪线轴固定连接的连杆组件,凸轮二转动时能推动连杆组件平移。
[0008]需要抬压脚时,由电机的转轴朝一个方向转动,随着凸轮一的转动而使其与摆杆之间的接触店点从凸轮面一的最低点变为凸轮面一的最高点,在该过程中摆杆会受力向上摆动,进而使压脚轴转动并将压脚向上抬起;需要剪线时,由电机的转轴朝另一个方向转动,凸轮二推动连杆组件,由于连杆组件与剪线轴相固定,因此剪线轴也会平移而完成剪线动作。
[0009]本驱动机构将电机沿竖直方向进行布置,并结合设置在凸轮一顶部的凸轮面一与摆杆接触位置的高度变化来直接驱动摆杆摆动,使得凸轮一与剪线轴的位置更近,实现抬压脚的传动结构仅有凸轮一与摆杆构成而变得更加简洁,同时这种通过接触位置高度变化的方式由于施加的作用力是直接朝上的而能够实现摆杆更大角度的摆动。而且,连杆组件是直接与剪线轴相固定的,只要凸轮二转动推动连杆组件平移,就可以使剪线轴同步平移来实现剪线,中间也没有其他传动方向的改变,因此实现剪线传动部分的结构也变得简洁。同时,实现抬压脚的结构与实现剪线的结构分别位于电机的上下侧,而不再集中于同一个区域,大大地拉开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使得结构进一步变得简洁,且在安装时只需考虑凸轮一与凸轮二之间工作角度错开的问题即可,无需再考虑其他部件之间的空间避让问题,因此又降低了故障率。
[0010]在上述的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的摆杆与凸轮一的接触点靠近凸轮面一的边沿。
[0011]摆杆与凸轮一的接触点靠近凸轮面一的边沿设置,这样能够提高摆杆的摆动角度,使沿竖直布置的电机能够利用设置在凸轮一顶部的凸轮面一将压脚顺利抬起。
[0012]在上述的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的凸轮一的顶部沿其边沿具有向上凸出于凸轮面一的限位凸起,凸轮面一位于限位凸起的内侧并与限位凸起的内侧壁相连接。
[0013]由于摆杆与凸轮一的接触点靠近凸轮面一的边沿设置,而电机工作时会有振动,这样容易造成凸轮面一与摆杆之间接触不足或是脱离接触。因此利用限位凸起能够将摆杆始终限制住与凸轮一相接触,确保本驱动机构仅利用设置在顶部的凸轮面一与摆杆相接触来驱动完成抬压脚工作的稳定性、降低了故障率。
[0014]在上述的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的摆杆上与凸轮一的接触部位为球面。
[0015]凸轮面一为曲面,将摆杆上与凸轮一的接触部位设置为球面,使得两者之间的配合更加顺畅,尤其是凸轮一在转动时的阻力更小,能够很轻松地将摆杆顶起。
[0016]在上述的缝纫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的凸轮一顶部还具有一端与凸轮面一最低处相连接且高度相一致的空行程面一,空行程面一位于限位凸起内侧并与限位凸起内侧壁相连接,当凸轮二驱动剪线轴平移时摆杆与空行程面一相抵靠。
[0017]空行程面一的一端与凸轮面一最低处相连接且其高度与凸轮面一的最低处相一致,使得在凸轮二驱动剪线轴平移时摆杆沿空行程面一移动,这样能够保证凸轮一此时的转动不会带动摆杆上摆以避免与抬压脚动作存在干涉。
[0018]在上述的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
连杆一与连杆二以及与连杆一相垂直并与剪线轴平行设置的连杆三,凸轮二边缘具有凸轮面二,连杆一的一端位于凸轮二的一侧并与凸轮二的边缘相抵靠,连杆二的一端与剪线轴相固定,连杆三的两端分别与连杆一的另一端以及连杆二的另一端相固定,绷缝机的机座上固定有导向座,连杆三穿过导向座。
[0019]连杆一的一端位于凸轮二的一侧并与凸轮二的边缘相抵靠,同时连杆二的一端与剪线轴相固定,同时连杆三的两端分别与连杆一的另一端及连杆二的另一端相固定并且连杆三又是与连杆一相垂直及与剪线轴相平行的,导向座能够对连杆三进行限制使其只能沿轴线方向进行平移以保证整个连杆组件只能沿连杆三的轴线方向进行平移,当凸轮二转动至凸轮面二与连杆一相接触时会施加推力在连杆一上,进而由连杆一与连杆三的固定、连杆三与连杆二的固定而使整个连杆组件进行平移,并最终由连杆组件借助连杆二与剪线轴的固定来带动剪线轴进行平移完成剪线工作。整个过程中,仅有凸轮二的转动转化为整个连杆组件平移这一变化,未有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机壳(1)上的电机(10)、固定在电机(10)的转轴上的驱动件以及固定在压脚轴(3)上的摆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10)沿竖直方向布置且电机(10)转轴具有上端和下端,驱动件包括固定在电机(10)的转轴上端的凸轮一(12)以及固定在电机(10)的转轴下端的凸轮二(15),凸轮一(12)的顶部具有与摆杆(13)相抵靠并在凸轮一(12)转动时能推动摆杆(13)上摆的凸轮面一(12a),本驱动机构还包括与剪线轴(7)固定连接的连杆组件(16),凸轮二(15)转动时能推动连杆组件(16)平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杆(13)与凸轮一(12)的接触点靠近凸轮面一(12a)的边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一(12)的顶部沿其边沿具有向上凸出于凸轮面一(12a)的限位凸起(12c),凸轮面一(12a)位于限位凸起(12c)的内侧并与限位凸起(12c)的内侧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杆(13)上与凸轮一(12)的接触部位为球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一(12)顶部还具有一端与凸轮面一(12a)最低处相连接且高度相一致的空行程面一(12b),空行程面一(12b)位于限位凸起(12c)内侧并与限位凸起(12c)的内侧壁相连接,当凸轮二(15)驱动剪线轴(7)平移时摆杆(13)与空行程面一(12b)相抵靠。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绷缝机中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组件(16)包括平行设置的连杆一(16a)与连杆二(16b)以及与连杆一(16a)相垂直并与剪线轴(7)平行设置的连杆三(16c),凸轮二(15)边缘具有凸轮面二(15a),连杆一(16a)的一端位于凸轮二(15)的一侧并与凸轮二(15)的边缘相抵靠,连杆二(16b)的一端与剪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群李质彬刘冰陶国挺郭灵爱许宁鹏连泮忠韦思园郑嘉滨
申请(专利权)人:琦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