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58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其包括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注射结构的外侧设置用于支撑注射结构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控制注射结构注射或抽吸操作的操作结构;所述操作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所述支撑结构下端设置用于调节支撑结构和注射结构所在高度、倾斜角度的调控结构;所述操作结构包括:操作组件、螺纹杆一和螺纹外套管,操作组件和螺纹杆一连接,螺纹外套管外套在螺纹杆一的外侧,螺纹外套管通过连接组件和注射结构连接;在操作结构的外侧设置用于限定螺纹外套管的防护壳,防护壳和第二支撑板一体连接;在防护壳内部设置有仅供螺纹外套管和连接组件移动的移动腔。的移动腔。的移动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泛指经各种管道进入人体,以观察人体内部状况的医疗仪器。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肿瘤,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0003]纤维鼻咽喉镜是对鼻咽部、咽喉部及喉部进行检查,可进行活检、声带小结或较小的声带息肉的手术治疗、取咽部异物等的医疗器械。它是一种光纤设备,在进行喉部详细的检查时,通过显微镜的显像技术,可以将病灶放大到数千倍,医生可将放大的声带囊肿等病变组织利用其自带的手术钳对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及其它声带病变进行门诊手术治疗,操作时间短,病人基本上无痛苦。临床上还有向目标位置注射药物、抽吸体液的需求,现有技术中的鼻咽喉镜虽然具有注药功能,但是仍具有以下缺陷:1、采用药物注射器在使用时存在手部容易滑动、用力不稳,导致药物注射过程不好操控等问题;2、因鼻咽喉镜为软式内镜,因此在药物喷射过程中喷药的地方容易发生滑动。
[0004]另外,内窥镜一般是直接置入患者体内进行检查,但由于患者体内情况复杂,有时会带动内窥镜产生位移,导致内窥镜的使用容易失去控制,使用效果欠佳;临床在操作鼻咽喉镜时,患者需要根据异物的位置采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坐位或者仰卧位时患者也会有不同幅度的位置变化,此时药物注射器的位置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以避免操作过程中鼻咽喉镜对目标位置或者途径位置造成损伤,增加患者痛苦;为了方便检查,临床上一般通过支撑架进行有效固定和支撑,但是现有的支撑架也存在以下缺陷:临床上使用的支撑架不方便对高度、角度进行自由调节;不同病人、不同环境都会对支撑架的高度和角度有具体要求,如果检查时的高度、角度有误,便无法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准确检查,进而有可能延误病人病情,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同时也可能损伤内窥镜的目标位置和途经位置处组织。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
[0007]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其包括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活动连接;所述注射结构的外侧设置用于支撑注射结构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控制注射结构注射或抽吸操作的操作结构;所述操作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所述支撑结构下端设置用于调节支撑结构和注射结构所在高度、倾斜角度的调控结构;所述操作结构包括:操作组件、螺纹杆一和螺纹外套管,操作组件和螺纹杆一连接,螺纹外套管外套在螺纹杆一的外侧,螺纹外套管通过连接组件和注射结构连接;在操作结构的外侧设置用于限定螺纹外套管的防护壳,防护壳和第二支撑板一体连接;在防护壳内部设置有
仅供螺纹外套管和连接组件移动的移动腔;医护人员操作操作组件,带动螺纹杆一的旋转,使得螺纹外套管相对防护壳发生垂直移动,进而实现注射结构的注射、抽吸功能;通过此种方式利用支撑结构对注射结构和鼻喉镜本体做有效支撑,通过调控结构对支撑结构、注射结构和鼻喉镜本体的高度、倾斜角度进行自由调整,满足临床患者给药/抽吸时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需求,再根据临床需求把握操作结构,控制注射结构的给药、抽吸力度,最终实现对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所在高度、角度进行自由调整目的,并自由控制注射结构注射/抽吸力度的功能。
[0008]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固定注射结构的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第一面的固定环;固定环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可以打开,且具有锁死结构。
[0009]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一体连接;操作结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此种设置保证医护人员在操作操作结构时,注射结构的稳定性。第一支撑板的第一面和第二支撑板的第一面始终相互平行。
[0010]进一步,所述操作组件包括和螺纹杆一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一,和操作杆一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二一体连接的操作杆三,以及和操作杆三一体连接的旋转手柄;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三互相垂直;通过此种方式操作旋转手柄,顺序带动操作杆三和操作杆二发生转动,此时操作杆一的位置会随着操作杆二的旋转而发生变化,操作杆一围绕着操作杆一和螺纹杆一的连接点发生旋转,进而改变螺纹杆一和操作杆二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螺纹杆一相对第二支撑板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最终实现控制注射结构的注射或抽吸效果。
[0011]进一步,所述旋转手柄和操作杆三之间设置操作杆四,操作杆四和操作杆三互相垂直,操作杆四和旋转手柄互相垂直;此种设置可以节省操作旋转手柄时的力气。旋转手柄的外侧设置为磨砂面。
[0012]进一步,所述操作杆三贯穿第二支撑板,操作杆三能够相对第二支撑板发生相对旋转;旋转手柄和螺纹杆一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相对面,或者旋转手柄和螺纹杆一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同面;此种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医护人员的操作需求。
[0013]或者,所述操作组件包括和螺纹杆一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一,和操作杆一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二一体连接的操作杆三,以及和操作杆三连接的旋转控制件;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三互相垂直;通过此种方式操作旋转控制件,顺序带动操作杆三和操作杆二发生转动,此时操作杆一的位置会随着操作杆二的旋转而发生变化,操作杆一围绕着操作杆一和螺纹杆一的连接点发生旋转,进而改变螺纹杆一和操作杆二之间的距离,从而带动螺纹杆一相对第二支撑板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最终实现控制注射结构的注射或抽吸效果。
[0014]进一步,所述操作杆三贯穿第二支撑板,操作杆三能够相对第二支撑板发生相对旋转;旋转控制件和螺纹杆一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相对面,或者旋转控制件和螺纹杆一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同面;此种设置能够满足不同医护人员的操作需求。
[0015]进一步,所述旋转控制件包括:齿轮三、齿轮四和电机二,齿轮三和齿轮四相互啮合,电机二控制齿轮四是否旋转;齿轮三和操作杆三一体连接,齿轮三的中心点和操作杆三的中心点垂直映射为一点;使用时,通过控制电机二的旋转,实现控制齿轮四和齿轮三发生旋转,齿轮三的旋转带动操作杆三、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一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螺纹杆一的移动。
[0016]进一步,所述齿轮三的直径大于齿轮四的直径,此种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的设置能够实现减速效果,避免因电机二转速过快影响注射或抽吸效果。
[0017]进一步,在所述电机二和齿轮四外设置用于支撑电机二和齿轮四的支撑壳二,支撑壳二和支撑结构一体连接;此种设置保证电机二和齿轮四运转时的稳定性。
[0018]进一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面或第二面设置固定块,固定块设置有供螺纹杆一伸入并旋转的螺纹孔;固定块和第二支撑板一体连接;固定块的设置能够对螺纹杆一的位置做进一步限定,更好地保证了螺纹杆一水平方向移动的稳定性。
[0019]进一步,所述调控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结构下端的调节板,相对调节板发生移动的齿条带,设置在齿条带内侧上端的齿轮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其包括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结构的外侧设置用于支撑注射结构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控制注射结构注射或抽吸操作的操作结构;所述操作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所述支撑结构下端设置用于调节支撑结构和注射结构所在高度、倾斜角度的调控结构;所述操作结构包括:操作组件、螺纹杆一和螺纹外套管,操作组件和螺纹杆一连接,螺纹外套管外套在螺纹杆一的外侧,螺纹外套管通过连接组件和注射结构连接;在操作结构的外侧设置用于限定螺纹外套管的防护壳,防护壳和第二支撑板一体连接;在防护壳内部设置有仅供螺纹外套管和连接组件移动的移动腔;医护人员操作操作组件,带动螺纹杆一的旋转,使得螺纹外套管相对防护壳发生垂直移动,进而实现注射结构的注射、抽吸功能;通过此种方式利用支撑结构对注射结构和鼻喉镜本体做有效支撑,通过调控结构对支撑结构、注射结构和鼻喉镜本体的高度、倾斜角度进行自由调整,满足临床患者给药/抽吸时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需求,再根据临床需求把握操作结构,控制注射结构的给药、抽吸力度,最终实现对鼻喉镜本体和注射结构所在高度、角度进行自由调整目的,并自由控制注射结构注射/抽吸力度的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用于固定注射结构的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第一面的固定环;固定环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可以打开,且具有锁死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一体连接;操作结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组件包括和螺纹杆一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一,和操作杆一活动连接的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二一体连接的操作杆三,以及和操作杆三一体连接的旋转手柄;操作杆二和操作杆三互相垂直;通过此种方式操作旋转手柄,顺序带动操作杆三和操作杆二发生转动,此时操作杆一的位置会随着操作杆二的旋转而发生变化,操作杆一围绕着操作杆一和螺纹杆一的连接点发生旋转,进而改变螺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承刚常鹏白亚平张丛丛尚玉荣
申请(专利权)人:固安博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