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具备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所述第一基板具备:绝缘基板;开关元件,位于所述绝缘基板上并具有中继电极;有机绝缘膜,将所述开关元件覆盖,并具有贯通至所述中继电极的第一贯通孔;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与所述中继电极相接;第一电容绝缘膜,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将所述像素电极覆盖;绝缘性的填充部件,至少填充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并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第一电容绝缘膜上;以及共用电极,将所述填充部件覆盖。充部件覆盖。充部件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显示装置中,各像素具有用于保持施加于显示元件的信号电位的保持电容。近年来,随着显示装置的高精细化,要求一边维持保持电容一边使像素电极小型化。为了增大保持电容,已知有具备各像素层叠而成的三层透明电极的结构。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589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随着高精细化而显示品质降低进行抑制的显示装置。
[0008]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9]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备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所述第一基板具备:绝缘基板;开关元件,位于所述绝缘基板上并具有中继电极;有机绝缘膜,将所述开关元件覆盖,并具有贯通至所述中继电极的第一贯通孔;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与所述中继电极相接;第一电容绝缘膜,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将所述像素电极覆盖;绝缘性的填充部件,至少填充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并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第一电容绝缘膜上;以及共用电极,将所述填充部件覆盖。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及等效电路的图。
[0011]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像素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0012]图3是沿图2所示的A
‑<br/>B线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0013]图4是沿图2所示的C
‑
D线的第一基板的剖视图。
[0014]图5是沿图2所示的C
‑
D线的第一基板的剖视图的变形例。
[0015]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中继电极RE的详细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0016]图7是表示第一基板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0017]图8是表示第一基板SUB1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
[0018]图9是表示第一基板的第三变形例的剖视图。
[0019]图10是表示第一基板的第四变形例的剖视图。
[0020]图11是表示第一基板的第五变形例的剖视图。
[0021]图12是表示图3所示的电容电极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0022]图13是表示图3所示的共用电极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仅为一个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保持专利技术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与实际形态相比,附图中的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有时示意性地进行表示,说到底只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有时对发挥与在已出现的附图中描述过的要素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0024]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结构及等效电路的图。
[0025]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相互正交,但也可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相当于与构成显示装置DSP的基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第三方向Z相当于显示装置DSP的厚度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将朝向表示第三方向Z的箭头的前端的方向称为上方(或者,仅称为上),将从箭头的前端朝向相反的方向称为下方(或者,仅称为下)。
[0026]显示装置DSP具备显示面板PNL和安装于显示面板PNL的布线基板WB。显示面板PNL是液晶显示面板,具备第一基板SUB1、与第一基板SUB1对置的第二基板SUB2、密封材料SE、液晶层LC、信号线S、扫描线G、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以及共用电极CE等。另外,显示面板PNL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包围显示区域DA的非显示区域NDA。此外,显示面板PNL也可以是具有电泳元件的显示面板。
[0027]第一基板SUB1具有比第二基板SUB2更向外侧露出的安装部MA。密封材料SE位于非显示区域NDA,将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粘接。在图1中,用斜线表示配置密封材料SE的区域。显示区域DA位于被密封材料SE包围的内侧。显示面板PNL具备在显示区域DA中沿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PX。
[0028]上述的信号线S、扫描线G、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共用电极CE、液晶层LC位于显示区域DA。信号线S沿第二方向Y延伸,扫描线G沿第一方向X延伸。开关元件SW例如由薄膜晶体管(TFT)构成,与扫描线G及信号线S电连接。像素电极PE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分别与共用电极CE对置,通过在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液晶层LC。保持电容CS例如形成于与共用电极CE同电位的电极、以及与像素电极PE同电位的电极之间。
[0029]柔性的布线基板WB安装于安装部MA。另外,布线基板WB具备驱动显示面板PNL的驱动IC芯片2。此外,驱动IC芯片2也可以安装于安装部MA。
[0030]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PNL可以是具备通过选择性地使来自第一基板SUB1的背面侧的光透过而显示图像的透射显示功能的透射型、具备通过选择性地使来自第二基板SUB2的前面侧的光反射而显示图像的反射显示功能的反射型、或者具备透射显示功能及反射显示功能的半透射型中的任意一种。
[0031]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像素PX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在图2中,未图示电容电极和共用电极CE。电容电极的详细的平面如图10所示,共用电极CE的详细的平面如图11所示。
[0032]扫描线G1及G2分别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第二方向Y上隔开间隔地排列。信号线S1
及S2分别沿第二方向Y延伸,在第一方向X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像素PX相当于由扫描线G1及G2和信号线S1及S2划分的区域。
[0033]在一个例子中,开关元件SW是双栅极型的薄膜晶体管。开关元件SW具备中继电极RE、半导体层SC、栅极电极GE1及GE2等。
[0034]中继电极RE位于信号线S1与信号线S2之间。中继电极RE的一部分与扫描线G1重叠。中继电极RE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宽度W1。中继电极RE与信号线S1之间的间隔GP1比宽度W1小。同样地,中继电极RE与信号线S2之间的间隔GP2小于宽度W1。
[0035]半导体层SC具有第一部分SC1、第二部分SC2以及第三部分SC3。第一部分SC1位于信号线S1的正下方。第一部分SC1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与扫描线G1交叉。第二部分SC2位于信号线S1与信号线S2之间。第二部分SC2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与扫描线G1交叉。第三部分SC3沿第一方向X延伸,将第一部分SC1与第二部分SC2连接。
[0036]半导体层SC在贯通孔CH1处与信号线S1连接。信号线S1作为开关元件SW的源极电极发挥功能。另外,半导体层SC在贯通孔CH2处与中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所述第一基板具备:绝缘基板;开关元件,位于所述绝缘基板上并具有中继电极;有机绝缘膜,将所述开关元件覆盖,并具有贯通至所述中继电极的第一贯通孔;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与所述中继电极相接;第一电容绝缘膜,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将所述像素电极覆盖;绝缘性的填充部件,至少填充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并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及所述第一电容绝缘膜上;以及共用电极,将所述填充部件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具备位于所述有机绝缘膜上的电容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在所述电容电极之上延伸,所述电容电极不与所述第一贯通孔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中继电极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宽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中继电极的宽度比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宽度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关芳孝,尾崎靖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