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及防止生产井水窜的预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1554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47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及防止生产井水窜的预警方法。深度确定方法包括:基于水锥界面的压力平衡、径向达西流动产油量方程、水锥高度和储集体厚度以及含水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类储集体顶部到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与该生产井的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检测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的含水率和储集体顶部距离地表的深度;根据测得的含水率,利用所述关系模型,确定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根据储集体顶部距离地表的深度和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确定该生产井的油水界面深度。本实施例能够准确的确定油水界面深度。面深度。面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及防止生产井水窜的预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缝洞型油藏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及防止生产井水窜的预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缝洞型油藏大部分生产井钻遇奥陶系顶部完钻,缺少储层完整的测井数据及产液剖面测试数据,难以确定动态油水界面深度。而动态油水界面深度的确定对于生产井防止水窜措施的制定和开发调整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用于确定动态油水界面的方法主要包括测井法、经验公式法两大类。
[0004]测井法:基于储层完整的饱和度测井数据,利用含水饱和度来判别油水界面的方法。如:郭振彬,曹文丽,吴剑峰等利用测井资料和观察井油水界面资料综合确定了裂缝性油藏动态油水界面(郭振彬,曹文丽,吴剑峰.一种确定裂缝性油藏动态油水界面的综合方法.测井技术,1997,21(4):269~271)。
[0005]基于目的层深度的经验公式法:根据动静态资料确定生产井的动态油水界面,然后拟合确定动态油水界面的经验公式。如:郭分乔等综合利用静态和单井动态资料综合分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并拟合得到了油水界面深度与目的层顶面深度的经验公式(郭分乔,宋付英,李远钦等.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确定方法探讨.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5:74~76)。
[0006]基于压力的经验公式法:运用原始地层压力参数和油层中部深度压力参数,推导地层油水界面深度的计算公式。如闫晓芳,邹伟宏,陈戈等通过对塔里木油田轮古13区块单井资料的分析,利用各井动静态资料确定了油水界面位置与油层压力的经验关系式(闫晓芳,邹伟宏,陈戈等.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水界面计算方法—以塔里木油田轮古15区块为例.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5):67~69)。
[0007]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利用测井法计算动态油水界面,需要完整的饱和度测井数据,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少进行测井,现场产液剖面数据也比较稀缺,因此通过饱和度测井和产液剖面测试难以对所有钻遇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类生产井的动态油水界面进行确定。而经验公式法只适应于某些特定区块,对未知区块难以通过经验公式进行动态油水界面的准确确定,而且经验公式中的某些特定的参数难以准确确定,从而影响了经验公式法的推广应用。
[0008]因此,现有的测井法和经验公式法,难以准确确定缝洞型油藏钻遇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类生产井的动态油水界面的深度。有必要探索一种针对缝洞型油藏充填溶洞-溶蚀孔洞生产井动态油水界面的确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及防止生产井水窜的预警方法,以准确确定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的油水界面深度。
[0010]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应用于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类储集体生产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水锥界面的压力平衡、径向达西流动产油量方程、水锥高度和储集体厚度以及含水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类储集体顶部到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与该生产井的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检测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的含水率和储集体顶部距离地表的深度;根据测得的含水率,利用所述关系模型,确定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根据储集体顶部距离地表的深度和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确定该生产井的油水界面深度。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水锥界面的压力平衡、径向达西流动产油量方程、水锥高度和储集体厚度以及含水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类储集体顶部到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与该生产井的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包括:基于水锥界面的压力平衡确定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界面的压力平衡方程,基于径向达西流动确定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的产油量方程,通过联立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界面的压力平衡方程和该生产井的产油量方程建立该生产井下方与储集体厚度相关的水锥高度计算式;确定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储集体厚度以及该生产井的含水率三者之间的第一函数关系;根据所述水锥高度计算式和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确定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与所述含水率之间的第二函数关系;确定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储集体厚度以及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的第三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函数关系和所述第三函数关系,确定所述水锥高度、所述含水率以及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的第四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函数关系和所述第四函数关系构建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与该生产井的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
[0012]在一实施例中,基于径向达西流动确定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的产油量方程,包括:确定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界面的油的流速方程;基于径向达西流动根据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界面的油的流速方程确定该生产井的产油量方程。
[0013]在一实施例中,该生产井的产油量方程为:
[0014][0015]其中,Q
o
为产油量,单位为m3,B
o
为原油体积系数,μ
o
为原油粘度,单位为mpa
·
s,k为渗透率,单位为μm2,r表示水锥半径,p表示水锥界面压强,f(r)表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H表示储集体厚度。
[0016]在一实施例中,该生产井下方与储集体厚度相关的水锥高度计算式为:
[0017][0018]其中,f(r)表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H表示储集体厚度,Q
o
为产油量,单位为m3,B
o
为原油体积系数,μ
o
为原油粘度,单位为mpa
·
s,k为渗透率,单位
为μm2,Δρ
ow
表示油水密度差,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r
e
为泄油半径,r表示水锥半径。
[0019]在一实施例中,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储集体厚度以及该生产井的含水率三者之间的第一函数关系为:
[0020][0021]其中,f
w
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的含水率,h表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H表示储集体厚度。
[0022]在一实施例中,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与所述含水率之间的第二函数关系为:
[0023][0024]其中,h表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Q
o
为产油量,单位为m3,B
o
为原油体积系数,μ
o
为原油粘度,单位为mpa
·
s,k为渗透率,单位为μm2,Δρ
ow
表示油水密度差,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r
e
为泄油半径,r
w
为井筒半径,f...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应用于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类储集体生产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水锥界面的压力平衡、径向达西流动产油量方程、水锥高度和储集体厚度以及含水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类储集体顶部到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与该生产井的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检测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的含水率和储集体顶部距离地表的深度;根据测得的含水率,利用所述关系模型,确定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根据储集体顶部距离地表的深度和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确定该生产井的油水界面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水锥界面的压力平衡、径向达西流动产油量方程、水锥高度和储集体厚度以及含水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类储集体顶部到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与该生产井的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包括:基于水锥界面的压力平衡确定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界面的压力平衡方程,基于径向达西流动确定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的产油量方程,通过联立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界面的压力平衡方程和该生产井的产油量方程建立该生产井下方与储集体厚度相关的水锥高度计算式;确定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储集体厚度以及该生产井的含水率三者之间的第一函数关系;根据所述水锥高度计算式和所述第一函数关系确定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与所述含水率之间的第二函数关系;确定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储集体厚度以及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的第三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函数关系和所述第三函数关系,确定所述水锥高度、所述含水率以及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的第四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函数关系和所述第四函数关系构建储集体顶部到该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顶部之间的距离与该生产井的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径向达西流动确定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的产油量方程,包括:确定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界面的油的流速方程;基于径向达西流动根据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界面的油的流速方程确定该生产井的产油量方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产井的产油量方程为:其中,Q
o
为产油量,单位为m3,B
o
为原油体积系数,μ
o
为原油粘度,单位为mpa
·
s,k为渗透
率,单位为μm2,r表示水锥半径,p表示水锥界面压强,f(r)表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H表示储集体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产井下方与储集体厚度相关的水锥高度计算式为:其中,f(r)表示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H表示储集体厚度,Q
o
为产油量,单位为m3,B
o
为原油体积系数,μ
o
为原油粘度,单位为mpa
·
s,k为渗透率,单位为μm2,Δρ
ow
表示油水密度差,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r
e
为泄油半径,r表示水锥半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充填溶洞或溶蚀孔洞生产井下方的水锥高度、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桂良刘中春程倩宋传真袁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