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以及注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546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以及注液系统,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壳体、挡板和芯体,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限定出多个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所述芯体;所述注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注液指令,对每个所述芯体对应的电解液杯打入定量的电解液;打液完毕后,对电解液杯进行初次称重W1;注液完毕后,对电解液杯进行第二次称重W2;获取W1与W2的实际差值,并在实际差值不等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电池模组按照不良品排出,在实际差值等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电池模组按照良品排出。由此,可以提高电池模组的良品识别率,使注液方法适用于多腔室结构的电池模组使用,并提高注液方法的可靠性。并提高注液方法的可靠性。并提高注液方法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以及注液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模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以及注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传统注液方法采用定量注液技术,对来料的单体电池进行初次扫码称重,系统记录每个单体电池的重量,转入注液工位进行电解液注入工作;电解液由缓存罐体暂时储存,通过注液泵或其它计量机构打入电解液杯内;打液完毕后再注入单体电池内部,待单体电池吸收完毕后,对单头电池进行二次扫码称重,重量不合格的单体电池放入不良品区,合格的单体电池流转至下一个工序。
[0003]由于电解液在注入的过程中受打液泵精度、电解液杯残留量、注液过程的真空值及正压值、密封件的寿命等因素的影响,单体电池在注入完成后易发生冒液现象,所以必须通过单体电池前后重量差值判断实际注入单体电池内部的电解液量。
[0004]但是,当电池模组的壳体构造为多腔室结构时,多个腔室内部的芯体同步进行电解液注入,采集电池模组前后总质量无法获取单个腔室内部的注液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所述注液方法适用于多腔室结构的电池模组使用,且测量精度高。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注液系统。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壳体、挡板和芯体,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限定出多个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所述芯体;所述注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注液指令,对每个所述芯体对应的电解液杯打入定量的电解液;打液完毕后,对电解液杯进行初次称重W1;注液完毕后,对电解液杯进行第二次称重W2;获取W1与W2的实际差值,并在实际差值不等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电池模组按照不良品排出,在实际差值等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电池模组按照良品排出。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注液方法,通过在打液完毕后以及注液完毕后两次对电解液杯进行称重,可以准确地获取每个电解液杯注液前后的重量变化,以准确地判定注液后的电池模组的状态,从而提高良品识别率,使注液方法适用于多腔室结构的电池模组使用,并提高注液方法的可靠性。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液方法还包括:电池模组来料,并对电池模组进行初次扫码,扫码后进行电解液注入。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次扫码包括:识别容纳空间个数,并对所述容纳空间进行标号。
[0011]进一步地,接收注液指令后,控制与容纳空间个数对应的所述电解液杯进行打液。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注液完毕后,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二次扫码,并根据二次扫码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W1与W2的实际差值,将所述电池模组按照良品排出或按照不良品排出。
[0013]进一步地,所述二次扫码包括:检验芯体盖板的密封性,并识别存在不良的容纳空间。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注液系统,包括:进料工位,所述电池模组在进料工位内进行初次扫码;打液工位,所述电解液杯在所述打液工位内被打入定量的电解液,并对电解液本体进行初次称重;注液工位,所述电池模组初次扫码后进入所述注液工位,打液完毕的电解液杯运动至注液工位,朝向对应的芯体进行注液,注液完毕后对电解液杯进行第二次称重;排出工位,注液完毕后,所述电池模组进入所述排出工位,进行二次扫码,并根据二次扫码的标识信息以及W1与W2的实际差值将所述电池模组排出至对应分区。
[0015]进一步地,所述注液系统还包括:残液处理工位,注液完毕的电解液杯运动至残液处理工位进行残液处理,处理完毕后将电解液杯转运至所述打液工位。
[0016]进一步地,所述分区包括:良品区和不良品区,判定为良品的电池模组转运至良品区,判定为不良品的电池模组转运至不良品区。
[001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注液方法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注液系统的方框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注液系统100,
[0023]进料工位10,打液工位20,注液工位30,排出工位40,残液处理工位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以及注液系统100。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电池模组包括:壳体、挡板和芯体,挡板设置在壳体内以限定出多个容纳空间,每个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芯体。
[0027]其中,本申请的电池模组在进行注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注液装置同步对多个容纳空间内的芯体进行注液,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注液效率,但是,在注液过程中,为了确保注液精度以及注液后电池模组的工作稳定性,现有的注液方法为注液前后对每个单体电池进行称重,以通过两次称重的差值判定注液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注液方法不适用于本申请所提出的多腔室结构的电池模组。
[0028]基于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了针对多腔室结构的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注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如图1所示,接收注液指令,对每个芯体对应的电解液杯打入定量的电解液。也就是说,在接收到注液指令后,可以根据芯体的个数(即电池模组的容纳空间的个数),向对应个数的电解液杯内打入电解液。
[0030]从而,在打液完毕后,对电解液杯进行初次称重W1,注液完毕后,对电解液杯进行第二次称重W2;
[0031]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在打液完毕后的初次称重以及注液完毕后的第二次称重均为对每一个电解液杯进行称重,从而获取每个电解液杯注液前后的重量变化。
[0032]进而,获取W1与W2的实际差值,并在实际差值不等于预设差值时,将电池模组按照不良品排出,在实际差值等于预设差值时,将电池模组按照良品排出。
[0033]具体而言,每一个电解液杯内的重量变化(即实际差值)表征了被该电解液杯注入电解液的容纳腔室的注液状态,当实际差值不等于预设差值时,判定该电解液杯对应的容纳腔室内的电解液量过多或过少,均存在使用隐患,故而将整个电池模组认定为不良品,按照不良品排出,当实际差值等于预设差值时,判定该电解液杯对应的容纳腔室内的电解量合理,判定为良品,按照良品排出。
[0034]需要说明的是,注液过程中的注液量过多会造成电池模组出现冒液现象,注液量过少会出现电池模组电容量较低的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壳体、挡板和芯体,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限定出多个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所述芯体;所述注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注液指令,对每个所述芯体对应的电解液杯打入定量的电解液;打液完毕后,对电解液杯进行初次称重W1;注液完毕后,对电解液杯进行第二次称重W2;获取W1与W2的实际差值,并在实际差值不等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电池模组按照不良品排出,在实际差值等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电池模组按照良品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方法还包括:电池模组来料,并对电池模组进行初次扫码,扫码后进行电解液注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扫码包括:识别容纳空间个数,并对所述容纳空间进行标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注液指令后,控制与容纳空间个数对应的所述电解液杯进行打液。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液完毕后,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二次扫码,并根据二次扫码的标识信息以及所述W1与W2的实际差值,将所述电池模组按照良品排出或按照不良品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新乐王稳王珏陈森高顺航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