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缸的前缓冲结构,包括缸筒、安装在缸筒两端的前盖和后盖以及活动安装在缸筒内的活塞和活塞杆,所述前盖上设有无杆腔油口,所述前盖内侧具有与无杆腔油口连通的缓冲内孔,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前缓冲套,所述前缓冲套的内壁和活塞杆之间具有过油间隙,所述前缓冲套的前端开设有至少一个节流孔,所述节流孔内安装有节流阀芯,所述前缓冲套进入缓冲内孔内使前缓冲套和缓冲内孔之间形成节流间隙,并且节流孔使节流间隙和过油间隙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缸的前缓冲结构,通过更换节流阀芯调节缓冲压力和缓冲效果,简化结构,降低加工成本。降低加工成本。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缸的前缓冲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油缸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缸的前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油缸前缓冲泄压方式常为环状间隙配合缓冲环开口或者环状间隙配合端盖泄压孔的结构,端盖的端面需要加工泄压孔,活塞杆需要加工缓冲环安装槽,缓冲套前端面需要加工过油槽。
[0003]对于挖机油缸在设计缓冲时,在考虑缓冲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生产成本以及缓冲备件的成本和调试缓冲时工作效率。现有的油缸前缓冲结构有几点不足:
[0004]现有前缓冲套在进行缓冲调试时,在需要调整节流孔大小时只能更换新的端盖或者缓冲环,成本过高,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拆解活塞和端盖的情况下只更换前缓冲套内部节流阀芯便可调节缓冲压力与效果,可提高调试效率与节省调试成本。
[0005]现有泄压孔有以下形式:
[0006]①
端盖端面加工有泄压孔进行泄压,但是在端盖上加工泄压孔影响端盖自身强度,小孔部位应力集中容易从小孔处疲劳失效。
[0007]②
缓冲套内部配合缓冲环形成缓冲环开口进行泄压,为了安装缓冲环,需要在活塞杆上加工安装槽,安装槽会导致活塞杆有效直径变小,同时槽底部位应力集中影响活塞杆本身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缸的前缓冲结构,通过更换节流阀芯调节缓冲压力和缓冲效果,简化结构,降低加工成本。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缸的前缓冲结构,包括缸筒、安装在缸筒两端的前盖和后盖以及活动安装在缸筒内的活塞和活塞杆,所述前盖上设有无杆腔油口,所述前盖内侧具有与无杆腔油口连通的缓冲内孔,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前缓冲套,所述前缓冲套的内壁和活塞杆之间具有过油间隙,所述前缓冲套的前端开设有至少一个节流孔,所述节流孔内安装有节流阀芯,所述前缓冲套进入缓冲内孔内使前缓冲套和缓冲内孔之间形成节流间隙,并且节流孔使节流间隙和过油间隙连通。
[0010]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孔沿径向开设,所述节流阀芯沿径向设置在节流孔内。
[0011]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内孔的内径大于前缓冲套的最大外径。
[0012]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前缓冲套的外表面上沿轴向开设有扁丝,所述节流孔开设在扁丝的前端,所述前缓冲套进入缓冲内孔内使扁丝和缓冲内孔之间形成节流间隙。
[0013]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扁丝和节流孔对称开设在前缓冲套上。
[0014]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前缓冲套后端开还设有过油槽。
[0015]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前缓冲套套设在活塞杆末端,并且前缓冲套后端与活塞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
[0016]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的后端具有与前缓冲套配合的缩径段,所述缩径段的前端具有台阶状结构,所述前缓冲套的前端与台阶状结构相接触以限制前缓冲套脱离。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油缸的前缓冲结构,不拆解活塞和端盖的情况下只更换前缓冲套内部节流阀芯便可调节缓冲压力与效果,节省调试成本。省去缓冲环和端盖泄压孔,从而省去了在活塞杆上加工安装槽的工序,省去了在端盖上加工节流孔的工序,省去了在缓冲套前端面加工过油槽的工序,节省材料及加工成本且提高产品自身强度。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油缸的前缓冲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前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23]图5是节流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缸筒,2、前盖,3、后盖,4、活塞,5、活塞杆,51、缩径段,52、台阶状结构,6、无杆腔油口,7、缓冲内孔,8、前缓冲套,81、节流孔,82、节流阀芯,83、扁丝,84、过油槽,9、过油间隙,10、节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油缸的前缓冲结构,包括缸筒1、安装在缸筒1两端的前盖2和后盖3以及活动安装在缸筒1内的活塞4和活塞杆5,前盖2上设有无杆腔油口6,前盖2内侧具有与无杆腔油口6连通的缓冲内孔7,活塞杆5上套设有前缓冲套8,前缓冲套8的内壁和活塞杆5之间具有过油间隙9,前缓冲套8的前端开设有至少一个节流孔81,节流孔81内安装有节流阀芯82,前缓冲套8进入缓冲内孔7内使前缓冲套8和缓冲内孔7之间形成节流间隙10,并且节流孔81使节流间隙10和过油间隙9连通。
[0027]另外,节流孔81沿径向开设,节流阀芯82沿径向设置在节流孔81内。
[0028]另外,缓冲内孔7的内径大于前缓冲套8的最大外径。
[0029]另外,前缓冲套8的外表面上沿轴向开设有扁丝83,节流孔81开设在扁丝83的前端,前缓冲套8进入缓冲内孔7内使扁丝83和缓冲内孔7之间形成节流间隙1,调整扁丝83的大小来调整节流间隙10的空间。
[0030]另外,扁丝83和节流孔81对称开设在前缓冲套8上。扁丝83和节流孔8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优选的数量为4个。通过更换节流孔83内节流阀芯82来调节油液流量,以此来调节缓冲压力与效果。
[0031]另外,前缓冲套8后端开还设有过油槽84。
[0032]另外,前缓冲套8套设在活塞杆末端,并且前缓冲套8后端与活塞5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
[0033]另外,活塞杆5的后端具有与前缓冲套8配合的缩径段51,缩径段51的前端具有台阶状结构52,前缓冲套8的前端与台阶状结构52相接触以限制前缓冲套8脱离,缩径段51和前缓冲套8之间的空间即为过油间隙9。
[0034]本技术油缸的前缓冲结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有杆腔油口进油,活塞杆5逐渐伸出,活塞杆5继续伸出直到活塞杆5上的前缓冲套8进入节流孔81中,无杆腔中的一部分油液进入节流孔81,另一部分油液通过前缓冲套8和活塞4之间的间隙和过油槽84流入过油间隙9,然后通过前缓冲套8前端的节流孔81和节流阀芯82进入缓冲内孔7合流后再从无杆腔油口6流出。通过上述前缓冲结构可以将高速运动的活塞在缓冲行程内的速度慢慢降低,避免活塞运行到底时撞击缸底而产生剧烈的振动,可以有效的保护液压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缸的前缓冲结构,包括缸筒、安装在缸筒两端的前盖和后盖以及活动安装在缸筒内的活塞和活塞杆,所述前盖上设有无杆腔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内侧具有与无杆腔油口连通的缓冲内孔,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前缓冲套,所述前缓冲套的内壁和活塞杆之间具有过油间隙,所述前缓冲套的前端开设有至少一个节流孔,所述节流孔内安装有节流阀芯,所述前缓冲套进入缓冲内孔内使前缓冲套和缓冲内孔之间形成节流间隙,并且节流孔使节流间隙和过油间隙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缸的前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沿径向开设,所述节流阀芯沿径向设置在节流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缸的前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内孔的内径大于前缓冲套的最大外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缸的前缓冲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永宁,张辽原,陆勇勇,苏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