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减震结构及应用该减震结构的鞋底、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24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弹性减震结构,应用于鞋底上,包括形成于鞋底的若干个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每个所述减震元件的纵向横截面为类8字状结构,所述减震元件顶部具有横向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底部两端连接有缓冲部,两个所述缓冲部底部分别连接有呈X字状的传力部的顶部两端,所述传力部底部两端分别连接有塑形部,两个所述塑形部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部的顶部两端,所述连接部顶部和支撑部底部与鞋底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鞋子的减震效果,分散足部受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相应应用该减震结构的鞋底及鞋子。及鞋子。及鞋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弹减震结构及应用该减震结构的鞋底、鞋子


[0001]本技术涉及鞋类制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弹减震结构及应用该减震结构的鞋底、鞋子。

技术介绍

[0002]运动鞋是供人们参加运动或旅游而设计制造的鞋子。为了保护腿部部位不受伤,现有鞋底一般在脚后跟处和前脚掌处等受力位置设置气垫减震、气囊减震、减震柱减震、中低填充弹性材料减震等减震装置以减少行走、跑、跳对人体产生的不良震动和伤害,减震装置结构相对简单,都只是起到固定的减震效果。当鞋底受到向下的压力较小时,减震效果不明显,只有在鞋底受到较大的向下压力时,减震效果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且足部受力没有得到分散,使足部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增强鞋子的减震效果,对于较小的压力也能达到较佳的减震作用,分散足部受力;本技术还提供了应用该减震结构的鞋底及鞋子。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高弹减震结构,应用于鞋底上,包括形成于鞋底的若干个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每个所述减震元件的纵向横截面为类8字状结构,所述减震元件顶部具有横向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底部两端连接有缓冲部,两个所述缓冲部底部分别连接有呈X字状的传力部的顶部两端,所述传力部底部两端分别连接有塑形部,两个所述塑形部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部的顶部两端,所述连接部顶部和支撑部底部与鞋底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顶部和所述支撑部的底部都设置有尖顶,所述尖顶与鞋底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
[0007]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塑形部的厚度,所述缓冲部的弹性强度小于所述塑形部的弹性强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传力部的两个上臂的厚度小于两个下臂的厚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元件的纵向横截面为对称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元件的材料为EVA、PU、TPU、TPE、PVC、橡胶和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本技术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该鞋底具有上述设高弹减震结构。
[0012]进一步地,该鞋底前掌和/或/至后掌区域设有若干个减震腔,所述减震元件设置于所述减震腔内。
[0013]进一步地,该鞋底底部设置有防滑耐磨片。
[0014]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子,该鞋子包括鞋帮和上述鞋底。
[0015]有益效果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弹减震结构及应用该减震结构的鞋底、鞋子,其通过设置减震元件于鞋底上,利用减震元件本身的减震、回弹、支撑、连接、形变等结构特点以及其弹性材质的特性,对作用于鞋底的向下的作用力起到分散作用力和减震的效果。具体地,支撑部和塑形部以及传力部的两个下臂形成第一闭环结构,结构稳定,有较强承载能力、回弹能力,避免结构坍塌。连接部、缓冲部以及传力部的两个上臂形成第二闭环结构,结构稳定,有一定的承载、回弹、支撑能力,该闭环结构的厚度较小,形变相对来说较大,对于鞋底向下的作用力,不论大小,都能够进行适配、进行减震、支撑和回弹,即便是较小的作用力,足部也能得到较佳的减震效果。鞋底向下的作用力经过逐级递减,反作用到足部的力也势必削减,极大程度的保护足部,防止足部受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中减震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中减震元件应用在鞋底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中减震元件应用在鞋子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注:1

减震元件;11

连接部;12

缓冲部;13

传力部;14

塑形部;15

支撑部;10

第一闭环结构;20

第二闭环结构;100

鞋底;110
‑ꢀ
减震腔;120

防滑耐磨片;200

鞋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两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参见图1和图2,一种高弹减震结构,应用于鞋底100上,包括形成于鞋底100的若干个减震元件1,减震元件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每个减震元件1的纵向横截面为类8字状结构,减震元件1顶部具有横向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底部两端连接有缓冲部12,两个缓冲部12底部分别连接有呈X 字状的传力部13的顶部两端,传力部13底部两端分别连接有塑形部14,两个塑形部14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部15的顶部两端,连接部11顶部和支撑部15底部与鞋底连接。本实施例中,减震元件1的纵向横截面可以是类8字状对称结构,对称结构的设置使得减震元件各部件的受力更加均衡。
[0026]连接部11的纵向横截面为向上隆起的弧线结构且顶部设置有尖顶,尖顶与鞋底100连接。尖顶的设置使鞋底所受向下的作用力较为集中的作用到连接部11,连接部11起到连接、储能的作用。
[0027]缓冲部12接收到连接部11向下传递的作用力,将作用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力,将鞋底100所受向下的作用力部分转化为与地面的滚动摩擦力;一部分为竖直向下的力传递到传力部13。缓冲部12能够根据受力大小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形变,起到缓冲、支撑和分散作用力的作用。
[0028]缓冲部12的厚度小于塑形部14的厚度,缓冲部12的弹性强度小于塑形部14的弹性强度;塑形部14主要起连接、支撑作用,防止减震元件坍塌。
[0029]传力部13的两个上臂的厚度小于两个下臂的厚度,很好的衔接缓冲部 12和塑形部14,起到传力、缓冲、形变以及支撑的作用。当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上臂和下臂之间的距离拉近,传力部13产生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弹减震结构,应用于鞋底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鞋底的若干个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每个所述减震元件的纵向横截面为类8字状结构,所述减震元件顶部具有横向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底部两端连接有缓冲部,两个所述缓冲部底部分别连接有呈X字状的传力部的顶部两端,所述传力部底部两端分别连接有塑形部,两个所述塑形部的底部分别连接有横向设置的支撑部的顶部两端,所述连接部顶部和支撑部底部与鞋底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顶部和所述支撑部的底部都设置有尖顶,所述尖顶与鞋底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塑形部的厚度,所述缓冲部的弹性强度小于所述塑形部的弹性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海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玖富隆鞋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