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负压救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835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正负压救护车,包括救护车本体、正压机构、负压机构和切换机构;所述救护车本体设有驾驶舱和救护舱,所述正压机构和所述负压机构均安装在救护舱内的靠驾驶舱一侧;负压机构用于使救护舱保持在一个负压环境,并将救护舱内的气体经消毒灭菌后排出;正压机构用于将外部空气经消毒灭菌后送入驾驶舱和救护舱,使驾驶舱和救护舱保持在一个正压环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负压机构工作时,可以将救护舱内的气体经消毒灭菌后排出,使救护舱保持在一个负压环境,可避免救护舱内的污染气体泄漏至车外;正压机构工作时,负压机构停止工作,使驾驶舱和救护舱保持在一个正压环境,有效地避免车外的污染气体进入车内。免车外的污染气体进入车内。免车外的污染气体进入车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负压救护车


[0001]本技术涉及救护车
,具体涉及一种正负压救护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公共卫生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应对流行传染病的防控治过程中,对医学观察人员、疑似患者及确诊者的运送和转运提出了更专业、更先进、更可靠的流行传染病运送要求。目前,普通型的救护车通常只具备正常的车辆功能,包括空调冷暖系统、自然气压等,舱内人员能够正常呼吸。然而,当车辆进入病毒污染区时,污染气体容易通过车辆的门缝等进入舱内,对舱内人员造成污染;或者当舱内运输了病毒感染患者时,病毒感染患者呼出的气体又会泄漏至车外,造成车外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正负压救护车,以有效地避免车外的污染气体进入车内;同时也可避免车内的污染气体泄漏至车外,保护了车外的环境。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负压救护车,包括救护车本体、正压机构、负压机构和切换机构;所述救护车本体设有驾驶舱和救护舱,所述正压机构和所述负压机构均安装在救护舱内的靠驾驶舱一侧;负压机构用于使救护舱保持在一个负压环境,并将救护舱内的气体经消毒灭菌后排出;正压机构用于将外部空气经消毒灭菌后送入驾驶舱和救护舱,使驾驶舱和救护舱保持在一个正压环境;
[0005]所述切换机构安装在救护舱内,切换机构包括切换套筒、第一端部环形板、第二端部环形板、第一过渡环形板、第二过渡环形板、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执行气缸、推拉杆、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和第四盖板,第一端部环形板和第二端部环形板分别与切换套筒的两端同轴连接,第一过渡环形板的边缘和第二过渡环形板的边缘均与切换套筒的内壁同轴密封连接;切换套筒开设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连接口连接,第二连接管与第二连接口连接,第三连接管与第三连接口连接,第一连接管位于第一端部环形板和第一过渡环形板之间,第二连接管位于第二端部环形板和第二过渡环形板之间,第三连接管位于第一过渡环形板和第二过渡环形板之间;切换套筒和执行气缸均安装在救护舱内,推拉杆的一端与执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推拉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端部环形板、第二过渡环形板和第一过渡环形板凸出第一端部环形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和第四盖板均与推拉杆连接,切换套筒位于第一盖板和第四盖板之间,第二盖板位于第一端部环形板和第一过渡环形板之间,第三盖板位于第二端部环形板和第二过渡环形板之间;
[0006]当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连通时,第二盖板与第一端部环形板封堵贴合,第三盖板与第二过渡环形板封堵贴合,第四盖板与第二端部环形板封堵贴合;当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连通时,第三盖板与第二端部环形板封堵贴合,第二盖板与第一过渡环形板封堵贴合,第一盖板与第一端部环形板封堵贴合;
[0007]所述救护舱的侧壁上设有贯穿救护车本体的排风口,排风口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三连接管连接,第一连接管通过连接管道与负压机构的排风端连接,第二连接管通过连接管道与正压机构的进风端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负压机构包括负压柜体、第一面板、第一消毒灭菌机构和负压风机,负压柜体安装在救护舱内的靠驾驶舱一侧,负压柜体设有第一安装槽以及与第一安装槽连通的第一安装腔,第一消毒灭菌机构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连接,负压风机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负压柜体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安装腔连通的第一排气管,负压风机的排风端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一排气管的对应端连接,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排气管通过连接管道连接;第一面板与负压柜体的靠第一安装槽的端面连接,第一面板设有与第一安装槽对应的第一进风口,第一面板的第一进风口处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多个呈纵横均布的通风孔。
[0009]优选地,所述正压机构包括正压柜体、正压风机、第二面板和第二消毒灭菌机构,正压柜体安装在救护舱内的靠驾驶舱一侧,正压柜体设有第二安装槽以及与第二安装槽连通的第二安装腔,第二消毒灭菌机构与第二安装槽的内壁连接,正压风机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正压柜体的一侧设有与第二安装腔连通的第二排气管和第三排气管,正压风机的排风端通过连接管道分别与第二排气管和第三排气管的对应端连接;第二面板与负压柜体的靠第二安装槽的端面连接,第二面板设有与第二安装槽对应的第二进风口,第二连接管与第二进风口通过连接管道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驾驶舱和救护舱内分别设有用于送入新风的第一新风内机和第二新风内机,第一新风内机与第二排气管连接,第二新风内机与第三排气管连接。
[0011]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方案的负压机构工作时,可以将救护舱内的气体经消毒灭菌后排出,使救护舱保持在一个负压环境,此时救护车本体周围的空气只会通过救护舱的四周缝隙进入救护舱,可避免救护舱内的污染气体泄漏至车外,保护了车外的环境;正压机构工作时,负压机构停止工作,切换机构进行切换动作,使正压机构与排风口连通,外部空气经过正压机构进行消毒灭菌后送入驾驶舱和救护舱内,使驾驶舱和救护舱保持在一个正压环境,从而可有效地避免车外的污染气体进入车内。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正压机构和负压机构在救护车本体的布置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正压机构和负压机构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正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负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
救护车本体,101

驾驶舱,102

救护舱,103

排风口,2

正压机构,201
‑ꢀ
正压柜体,202

正压风机,203

第二面板,204

第二消毒灭菌机构,205

第二进风口,206

第一新风内机,207

第二新风内机,208

第二排气管,209

第三排气管,3

负压机构,301

负压柜体,302

第一面板,303

第一消毒灭菌机构, 304

负压风机,305

第一连接板,306

通风孔,
307

第一排气管,4

切换机构, 401

切换套筒,402

第一端部环形板,403

第二端部环形板,404

第一过渡环形板,405

第二过渡环形板,406

第一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负压救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救护车本体、正压机构、负压机构和切换机构;所述救护车本体设有驾驶舱和救护舱,所述正压机构和所述负压机构均安装在救护舱内的靠驾驶舱一侧;负压机构用于使救护舱保持在一个负压环境,并将救护舱内的气体经消毒灭菌后排出;正压机构用于将外部空气经消毒灭菌后送入驾驶舱和救护舱,使驾驶舱和救护舱保持在一个正压环境;所述切换机构安装在救护舱内,切换机构包括切换套筒、第一端部环形板、第二端部环形板、第一过渡环形板、第二过渡环形板、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执行气缸、推拉杆、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和第四盖板,第一端部环形板和第二端部环形板分别与切换套筒的两端同轴连接,第一过渡环形板的边缘和第二过渡环形板的边缘均与切换套筒的内壁同轴密封连接;切换套筒开设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连接口连接,第二连接管与第二连接口连接,第三连接管与第三连接口连接,第一连接管位于第一端部环形板和第一过渡环形板之间,第二连接管位于第二端部环形板和第二过渡环形板之间,第三连接管位于第一过渡环形板和第二过渡环形板之间;切换套筒和执行气缸均安装在救护舱内,推拉杆的一端与执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推拉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端部环形板、第二过渡环形板和第一过渡环形板凸出第一端部环形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盖板和第四盖板均与推拉杆连接,切换套筒位于第一盖板和第四盖板之间,第二盖板位于第一端部环形板和第一过渡环形板之间,第三盖板位于第二端部环形板和第二过渡环形板之间;当第一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连通时,第二盖板与第一端部环形板封堵贴合,第三盖板与第二过渡环形板封堵贴合,第四盖板与第二端部环形板封堵贴合;当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连通时,第三盖板与第二端部环形板封堵贴合,第二盖板与第一过渡环形板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黎明巫大杰黄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迪科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