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灌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82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3
多功能灌肠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灌肠器使用不便的问题;包括三通阀,三通阀左端螺纹连接有中空的连接头,连接头左侧连接有肛管,三通阀右端设有注射接头,三通阀前端经进气管连接有储气瓶,储气瓶上表面上设有刻度线,储气瓶为透明材料且其内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塞板;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灌肠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灌肠器。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需要灌肠,灌肠后当患者咳嗽、腹胀时,腹压会增大,导致灌肠液返流,为了避免灌肠液污染环境,护士需要左手反折肛管,右手抽吸灌肠液,返流的灌肠液会污染护士手套,压力巨大时灌肠液会喷溅,不符合院感要求,也起不到保留灌肠的作用,从而需要反复插拔灌肠器,极易伤及患者皮肤黏膜,增加患者的痛苦,医生可以通过灌肠患者排出的气体量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康复效果,然而由于患者通过现有灌肠器排出的气体量无法收集,从而无法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康复效果,使用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灌肠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灌肠器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三通阀,三通阀左端螺纹连接有中空的连接头,连接头左侧连接有肛管,三通阀右端设有注射接头,三通阀前端经进气管连接有储气瓶,储气瓶上表面上设有刻度线,储气瓶为透明材料且其内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塞板。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可与储气瓶连通及可与肛管的三通阀,便于收集患者体内排出的气体,避免了灌肠液回流的现象,避免了灌肠液污染护士手套及影响院感的现象,增加了保留灌肠的效果,避免了反复插拔肠管的现象,降低了肛管损伤患者黏膜的现象,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设有刻度线、可前后移动的活塞板,便于测量患者排出气体的气体量,有效的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康复效果,肛管可做灌肠管及排出气体的排气管,一管两用,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7]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08]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09]图4是本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
[0010]图5是本技术的阶梯剖切轴主视测图。
[0011]图6是本技术的阶梯剖切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三通阀1,三通阀1左端螺纹连接有中空的连接头2,连接头2左侧连接有肛管3,三通阀1右端设有注射接头4,三通阀1前端经进气管5连接有储气瓶6,储气瓶6上表面上设有刻度线7,储气瓶6为透明材料且其内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塞板8。
[0014]为了便于活塞板8的前后移动,所述的储气瓶6前侧壁上设有后端与活塞板8固定连接的拉杆9,拉杆9前端贯穿储气瓶6且设有把手,储气瓶6前侧壁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槽10。
[0015]为了限制活塞板8的位置,所述的活塞板8上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板11,固定板11上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且上下贯通的插槽12,储气瓶6上设有位于通槽10上方的固定块13,固定块13上滑动连接有下端可插入插槽12内的T形杆14,T形杆14下端面为前低后高的倾斜面,T形杆14阶梯面经拉簧15与固定块13固定连接,通槽10的长度大于固定板11的长度且其高度大于固定板11的高度。
[0016]为了避免患者排出的气体回流入三通阀1,所述的储气瓶6上滑动连接有位于活塞板8后方的滑板16,滑板16下端可与储气瓶6下侧壁接触,滑板16上开设有进气槽17,进气槽17后侧可与进气管5连通且前侧与储气瓶6连通,进气槽17内设有开口朝储气瓶6内部的单向阀18。
[0017]为了使滑板16上下移动,所述的储气瓶6上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左右方向的滑槽19,滑槽19内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滑柱20,滑柱20上铰接有摆杆21,摆杆21自由端经前后轴向的固定柱22与滑板16上端铰接连接。
[0018]为了限制滑板16的位置,所述的摆杆21上设有限位板23,限位板23与摆杆21自由端的夹角小于90
°

[0019]为了避免患者排气过程中储气瓶6意外移动,所述的储气瓶6下端设有吸盘24。
[0020]本技术在使用时,设置连接头2、进气管5及注射接头4三者连通,滑板16下端与储气瓶6下侧壁接触,活塞板8前端面与刻度线7零刻度值齐平,摆杆21右端与滑槽19右侧壁接触的初始状态,将吸盘24吸附在水平面上,并将肛管3插入患者体内,顺时针转动三通阀1的阀门180
°
,此时,注射接头4与连接头2连通且进气管5闭合,使用注射器将药物通过注射接头4、三通阀1、连接头2、肛管3注入患者体内;
[0021]将药物注入患者体内后,顺时针转动三通阀1的阀门90
°
,使连接头2右侧闭合,此时,进气管5与注射接头4连通,当需要将药物排出患者体外时,逆时针转动三通阀1的阀门90
°
,此时,连接头2与注射接头4连通,使用注射器通过注射接头4将药物吸出;
[0022]药物吸出后,若患者需要排气时,逆时针转动三通阀1的阀门90
°
,此时,连接头2与进气管5连通,注射接头4左侧闭合,向前拉动把手,把手经拉杆9带动活塞板8向前移动,活塞板8带动固定板11同步向前移动,活塞板8后侧的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减小,患者体内的气体通过肛管3、连接头2、三通阀1、进气管5、单向阀18进入储气瓶6内部;
[0023]随着活塞板8的移动,当固定板11与T形杆14倾斜面接触时,固定板11推动T形杆14向上移动,拉簧15被拉伸,随着活塞板8的继续向前移动,当患者体内的气体完全进入储气瓶6后,肛管3收缩,拉动T形杆14会有较大的阻力,此时,T形杆14在拉簧15拉力作用下插入插槽12内;
[0024]T形杆14插入插槽12后,松开拉杆9,需要测量患者体内排出的气体时,向上拉动T
形杆14,拉簧15被拉伸,此时,活塞板8在大气压压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此时,松开T形杆14,T形杆14在拉簧15拉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
[0025]随着活塞板8的移动,活塞板8后侧的气体体积被压缩,其气体压强逐渐增大,当活塞板8停止移动时,活塞板8前后两侧的气压相等,此时,活塞板8前端面所对应的刻度线7的刻度值接患者排出的气体量;
[0026]需要将储气瓶6内的气体排出时,逆时针转动三通阀1的阀门90
°
,此时,进气管5与注射接头4连通,将注射器插入注射接头4内,并向左拉动摆杆21,摆杆21经固定柱22带动滑板16向左移动,同时,限位板23向下摆动;
[0027]当摆杆21向左倾斜时,松开摆杆21,滑板16在重力作用下经固定柱22带动摆杆21上端向下移动,同时,摆杆21下端继续向左移动,限位板23继续向下摆动,当限位板23下端与滑槽19底部接触时,滑板16停止向下滑动,此时,滑板16位于进气管5上方,通过注射器吸出气体;
[0028]气体被完全吸出后,向右拉动摆杆21,摆杆21经固定柱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灌肠器,包括三通阀(1),其特征在于,三通阀(1)左端螺纹连接有中空的连接头(2),连接头(2)左侧连接有肛管(3),三通阀(1)右端设有注射接头(4),三通阀(1)前端经进气管(5)连接有储气瓶(6),储气瓶(6)上表面上设有刻度线(7),储气瓶(6)为透明材料且其内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塞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瓶(6)前侧壁上设有后端与活塞板(8)固定连接的拉杆(9),拉杆(9)前端贯穿储气瓶(6)且设有把手,储气瓶(6)前侧壁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槽(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板(8)上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板(11),固定板(11)上开设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且上下贯通的插槽(12),储气瓶(6)上设有位于通槽(10)上方的固定块(13),固定块(13)上滑动连接有下端可插入插槽(12)内的T形杆(14),T形杆(14)下端面为前低后高的倾斜面,T形杆(14)阶梯面经拉簧(15)与固定块(13)固定连接,通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林段梦思秦媛金歌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