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桥面板循环预制工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478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桥面板循环预制工装系统,是沿横向分段设置底模支架,包括中段底模支架、两侧腹板底模支架,以及两侧侧翼底模支架;中段底模支架和侧翼底模支架均为固定支架,其顶面轮廓线与桥面板的底部线形重合;腹板底模支架为可移动支架,是以可移动台车为支撑,能沿轨道移动,在可移动台车中设置千斤顶,利用千斤顶顶升桥面板使桥面板脱离固定支架,并随着可移动台车沿转运至养护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固定支架和可移动支架的配合设置,大大提高了固定支架的利用率,提高施工工效。工效。工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桥面板循环预制工装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钢板组合梁桥的桥面板预制施工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混凝土桥面板循环预制工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钢板组合梁桥为一种钢

混组合结构,其主要承重构件为钢结构,桥面板采用混凝土板;目前,钢板组合梁桥在公路常规跨径的钢结构桥梁建造中越来越常见。现有技术中,钢板组合梁桥的桥面混凝土板大多采用卧式钢结构台座进行工厂化集中预制生产,受到桥面板混凝土张拉龄期、桥面板混凝土养生龄期及桥面板吊装搬运龄期的影响,通常需要多套卧式钢结构台座才能保证桥面板连续预制,存在着桥面板预制台座周转周期长、施工工效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避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桥面板循环预制工装系统,以期能够缩短桥面板预制台座周转周期,提高施工生产工效。
[0004]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混凝土桥面板循环预制工装系统的结构特点是:
[0006]针对混凝土桥面板,沿横向分段设置底模支架,包括:位于中部的中段底模支架、对应于桥面板的两侧腹板所在位置的两侧腹板底模支架,以及对应于桥面板的两侧翼所在位置的两侧侧翼底模支架;
[0007]所述中段底模支架和侧翼底模支架均为固定支架,其底部固定于地面,其顶面轮廓线与桥面板的底部线形重合;
[0008]所述腹板底模支架为可移动支架,所述可移动支架是由可移动台车为支撑,所述可移动台车置于地面轨道上,并能沿轨道移动,在所述可移动台车中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能够顶升桥面板使所述桥面板脱离固定支架,并能够随着所述可移动台车沿轨道转运。
[0009]本技术混凝土桥面板循环预制工装系统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中段底模支架和侧翼底模支架均为型钢及钢板的组焊件,分别利用销轴固定安装在各自所在位置的地面底座上。
[0010]本技术混凝土桥面板循环预制工装系统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可移动台车中设置由电机驱动的走行机构,使所述可移动台车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沿轨道移动,所述千斤顶对应设置在所述走行机构的顶面。
[0011]本技术混凝土桥面板循环预制工装系统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轨道是由压轨板焊接固定在地面钢板上。
[0012]施工中,当桥面板达到脱模条件时,利用可移动台车中的千斤顶将桥面板进行顶升,使其脱离中段底模支架和侧翼底模支架,进而在电机的驱动下,由可移动台车将桥面板
沿轨道转运至桥面板养护区;然后,下一组可移动台车在中段底模支架和侧翼底模支架之间就位,并与中段底模支架和侧翼底模支架继续匹配组成完整的桥面板预制底模支撑架,如此形成循环预制工装体系,实现工业化流水线生产。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其大大提高了固定支架和相应工位的利用率,有效提高施工工效。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侧翼底模支架,2中段底模支架,3可移动台车,4地面,5桥面板,6轨道,7千斤顶,8销轴,9地面底座,10走行机构,11压轨板,12地面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桥面板循环预制工装系统的结构形式是:
[0017]针对混凝土桥面板,沿横向分段设置底模支架,包括:位于中部的中段底模支架2、对应于桥面板5的两侧腹板所在位置的两侧腹板底模支架,以及对应于桥面板5的两侧翼所在位置的两侧侧翼底模支架1。
[0018]中段底模支架2和侧翼底模支架1均为固定支架,其底部固定于地面4,其顶面轮廓线与桥面板5的底部线形重合。
[0019]腹板底模支架为可移动支架,可移动支架是由可移动台车3为支撑,可移动台车3置于地面轨道6上,并能沿轨道6移动,在可移动台车3中设置有千斤顶7,千斤顶7能够顶升桥面板5使桥面板5脱离固定支架,并能够随着可移动台车3沿轨道6转运。
[0020]具体实施中,中段底模支架2和侧翼底模支架1均为型钢及钢板的组焊件,分别利用销轴8固定安装在各自所在位置的地面底座9上;在可移动台车3中设置由电机驱动的走行机构10,使可移动台车3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沿轨道6移动,千斤顶7对应设置在走行机构10的顶面;轨道6是由压轨板11焊接固定在地面钢板12上。
[0021]具体实施中,轨道6是地面4上的预埋固定构件;轨道6沿纵向设置,使可移动台车3为沿纵向移动。
[0022]施工中,以左右两段侧翼底模支架1、中间一段中段底模支架2,以及一左一右设置在侧翼底模支架1和段底模支架2之间两台可移动台车3共同构成桥面板预制底模支撑架;当前桥面板达到脱模条件时,由两台可移动台车3中的千斤顶7一左一右对桥面板呈水平顶升,使其脱离中段底模支架和侧翼底模支架;随后,由电机驱动,可移动台车沿轨道6行进,将桥面板转运至桥面板养护区,完成当前一片桥面板的浇筑;此时,将下一组可移动台车在中段底模支架和侧翼底模支架之间就位,并与中段底模支架和侧翼底模支架继续匹配,共同组成又一台完整的桥面板预制底模支撑架,投入下一片桥面板的浇筑的,如此形成循环预制工装体系,实现工业化流水线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桥面板循环预制工装系统,其特征是:针对混凝土桥面板,沿横向分段设置底模支架,包括:位于中部的中段底模支架(2)、对应于桥面板(5)的两侧腹板所在位置的两侧腹板底模支架,以及对应于桥面板(5)的两侧翼所在位置的两侧侧翼底模支架(1);所述中段底模支架(2)和侧翼底模支架(1)均为固定支架,其底部固定于地面,其顶面轮廓线与桥面板(5)的底部线形重合;所述腹板底模支架为可移动支架,所述可移动支架是由可移动台车(3)为支撑,所述可移动台车(3)置于地面轨道(6)上,并能沿轨道(6)移动,在所述可移动台车(3)中设置有千斤顶(7),所述千斤顶(7)能够顶升桥面板(5)使所述桥面板(5)脱离固定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明马乐乐廖星星严来章张宜柳刘宗族李鹤林王亚坤侯立君杨亮廖志洲苏红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