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特长箱涵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45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涵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公路特长箱涵洞结构,包括单孔箱和滑板,单孔箱安装在滑板的上端,单孔箱包括底板、顶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底板的左右两侧端,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上端分别连接在顶板的左右两侧端,第一腹板的内外侧均安装有第一钢板层,第二腹板的内外层均安装有第二钢板层,单孔箱的外部埋填有覆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底板、顶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内均穿插有钢筋以及在外部均安装有钢板,钢筋和钢板可以提高单孔箱强度,不易产生开裂、塌陷、隆起及“折皱”等问题。等问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特长箱涵洞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涵箱
,尤其是一种公路特长箱涵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地增长,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级不断提高(行车道加宽),建设规模亦随之不断地扩大,于是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路及其他已有(大跨度)建筑设施的相遇“交叉”问题时有发生。箱涵作为解决上述工程问题的重要结构物之一,与架设立交桥、修筑地下通道等相比,其具有工程成本低、施工速度快及对工程所在地周围交通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在公路、铁路及市政等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受箱涵穿越长度和涵顶覆土厚度影响,顶进施工中箱涵结构和涵顶覆土(路基路面)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差异较大[1

2],而箱涵就位工作的顺利与否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亦不同。与普通箱涵相比,公路特长箱涵具有穿越长度长的特点,顶进施工中涵身各截面的受力与变形不尽相同,同一截面的顶板、底板及腹板的受力与变形特性差异亦较大,且随着顶入长度增加,涵身与周围土体间摩阻力随之增大,涵身产生“拱起”变形或局部碎裂破坏等引起涵顶覆土产生开裂、塌陷、隆起及“折皱”等变形,对路面上快速行驶车辆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影响到工程的顺利施工。
[0003]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公路特长箱涵洞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公路特长箱涵洞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公路特长箱涵洞结构,包括单孔箱和滑板,所述单孔箱安装在滑板的上端,所述单孔箱包括底板、顶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底板的左右两侧端,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上端分别连接在顶板的左右两侧端,所述第一腹板的内外侧均安装有第一钢板层,所述第二腹板的内外层均安装有第二钢板层,所述单孔箱的外部埋填有覆土层。
[0007]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上端安装有第三钢板层,所述顶板的上下端均安装有第四钢板层。
[0008]优选地,所述单孔箱的内部形成有涵洞。
[0009]优选地,所述底板、顶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内均穿插有钢筋。
[0010]优选地,所述底板、顶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一体式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单孔箱的宽度为2.8m,高度为2.9m。
[0012]优选地,所述顶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厚度均为0.3m,所述底板的厚度为0.4m。
[0013]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底板、顶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内均穿插有钢筋以及在外部均安装有钢板,钢筋和钢板可以提高单孔箱强度,不易产生开裂、塌陷、隆
起及“折皱”等问题。
[0014]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公路特长箱涵洞结构,包括单孔箱和滑板1,所述单孔箱安装在滑板1的上端,所述单孔箱包括底板2、顶板3、第一腹板4和第二腹板5,所述第一腹板4和第二腹板5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底板2的左右两侧端,所述第一腹板4和第二腹板5的上端分别连接在顶板的左右两侧端,所述第一腹板4的内外侧均安装有第一钢板层7,所述第二腹板5的内外层均安装有第二钢板层8,所述单孔箱的外部埋填有覆土层11。
[001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2的上端安装有第三钢板层9,所述顶板3的上下端均安装有第四钢板层10,所述单孔箱的内部形成有涵洞。
[0019]其中,所述底板2、顶板3、第一腹板4和第二腹板5内均穿插有钢筋12,所述底板2、顶板3、第一腹板4和第二腹板5一体式连接。
[0020]此外,所述单孔箱的宽度为2.8m,高度为2.9m,所述顶板2、第一腹板4和第二腹板5的厚度均为0.3m,所述底板的厚度为0.4m。
[0021]本技术在底板、顶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内均穿插有钢筋以及在外部均安装有钢板,钢筋和钢板可以提高单孔箱强度,不易产生开裂、塌陷、隆起及“折皱”等问题。
[0022]施工方案:
[0023]①
施工准备
[0024]在顶进施工开始之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工作坑、人行道及附属工程等开挖修筑,出入口端支撑体系、后背墙、滑板及后背梁等修筑,顶进力施加设备、出土及涵节调运设备等的安装。
[0025]②
试顶
[0026]在箱涵实际顶进工作开展之前应先进行试顶,以对顶力系统进行调试,其目的是观察千斤顶的液压元件能否正常工作及管路是否泄露,并查看检验每一台高压油泵的出油情况,有效调试保证各顶镐能够正常运转;顶进过程中箱涵滑动速度及滑板的沉降量是否在设计范围内,后背墙裂缝及损伤变形是否能够满足顶进施工要求等。试顶工作通常应在箱身被顶动的时候方可停止。
[0027]③
顶进
[0028]顶进机开始入土时需缓慢进行,且应保证涵身不能偏离设计顶进轴线方向,刀盘切削涵端土体的端面型式一般为矩形,对于硬度较大土体需注水进行软化。顶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出土量,使土压仓内土压力值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维持开挖面稳定,减小顶进推力,避免顶进力过大造成箱涵结构损坏和上覆路基路面变形。顶进施工过程中应在涵身周
围均匀涂抹减阻材料,以减小涵身外侧与周围土体间摩阻力及顶进施工对上覆路基路面影响。除此之外,顶进施工过程中应利用专用测量仪器对施工各项指标及时观测,每一次顶进需实测一次,以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并防止涵身偏斜或“起拱”及局部损伤破坏等问题。每次箱涵顶进行程为顶镐的4/5,每次顶进完毕后应及时吊装涵节,并把横梁归回原来位置进行下次顶程,依次循环往复直至整个箱涵顶进施工完毕。
[0029]④
施工结束
[0030]顶进施工结束后,涵节接缝处应使用专用水泥浆进行处理,涵节上的压浆孔也需及时进行封堵,待其处理完毕后需在涵身与周围土体间的缝隙中注入水泥浆,以减少涵顶上覆路基路面工后沉降。
[0031]结论:在其他工况相同条件下,随着摩阻系数增大,箱涵结构所受应力应变亦随之增大,与采用油漆减阻措施相比,采用石蜡+机油减阻更为有效;采用减阻措施箱涵的涵顶覆土的竖向沉降量比不采用减阻措施箱涵的涵顶覆土的竖向沉降量小,且采用石蜡+机油混合物减阻措施的竖向沉降量比采用油漆减阻的竖向沉降量小。
[0032]在其他工况相同条件下,随着顶进长度增加,沿顶进方向箱涵顶板和底板的应力应变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均呈现出“台阶”状变化趋势,腹板亦呈现相同变化趋势;涵顶覆土层竖向沉降量均呈现出不断减小变化趋势,且当顶进长度大于40m时沉降量趋于0。
[0033]公路特长箱涵顶进施工,其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特长箱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孔箱和滑板,所述单孔箱安装在滑板的上端,所述单孔箱包括底板、顶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下端分别连接在底板的左右两侧端,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上端分别连接在顶板的左右两侧端,所述第一腹板的内外侧均安装有第一钢板层,所述第二腹板的内外层均安装有第二钢板层,所述单孔箱的外部埋填有覆土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特长箱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端安装有第三钢板层,所述顶板的上下端均安装有第四钢板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瑞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