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30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包括预制砖胎膜块、硅酸盐水泥层、模板、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可伸缩定位杆、固定插件、安装孔、侧面连接孔;预制砖胎膜块呈长方体,模板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预制砖胎膜块,模板中间形成横截面呈矩形的浇筑空腔,模板通过固定支撑机构固定;预制砖胎膜块包括第一预制砖胎膜块和第二预制砖胎膜块,第一预制砖胎膜块与第二预制砖胎膜块竖向承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预制砖胎膜连接的稳定性,安装方便,实用性强;有利于提高承台和集水坑的施工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

技术介绍

[0002]砖胎模就是用标准砖制作成模板,待有一定强度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砖胎模一般用于地下室外墙外防水或者模板不易拆除的部位,砌好后尺寸和强度须符合设计要求。
[0003]在现代施工中,地下施工要求施工速度快,暴露时间少,高质量。在承台和集水坑等的施工中大多利用砖砌体做砖胎膜,需要塔吊配合进行材料调运和砖胎膜施工,并且砖胎膜需抹灰找平,干燥后才能进行施工。砖砌体施工工期长,投入大,速度慢。预制板砖胎膜连接质量不好,现场施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组装预制砖胎膜,形成浇筑模板,提高施工效率;如何利用固定支撑机构替代传统木方支撑,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包括预制砖胎膜块、硅酸盐水泥层、模板、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可伸缩定位杆、固定插件、安装孔、侧面连接孔;预制砖胎膜块呈长方体,模板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预制砖胎膜块,模板中间形成横截面呈矩形的浇筑空腔,模板通过固定支撑机构固定;预制砖胎膜块包括第一预制砖胎膜块和第二预制砖胎膜块,第一预制砖胎膜块与第二预制砖胎膜块竖向承插连接;第一预制砖胎膜块预制砖胎膜块上侧和下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插件和第一连接凹槽;第二预制砖胎膜块预制砖胎膜块上侧和下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插件和第二连接凹槽;第一连接插件承插在第二连接凹槽内,第一预制砖胎膜块的下端面与第二预制砖胎膜块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硅酸盐水泥层;预制砖胎膜块的左侧和右侧均对称设置有贯穿的侧面连接孔,并且预制砖胎膜块的前后面两端均对称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孔;安装孔的直径与侧面连接孔的直径相同并且两者的圆心共线;固定插件穿过一块预制砖胎膜块的安装孔后伸入另一块预制砖胎膜块的侧面连接孔内;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可伸缩定位杆和固定插件;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顶部均设置有可伸缩定位杆,可伸缩定位杆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固定插件穿过通孔将两根可伸缩定位杆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设置在浇筑空腔内,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设置在浇筑空腔内,可伸缩定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模板顶部。
[0006]进一步,第一预制砖胎膜块的尺寸为600mm
×
3000mm
×
100mm或500mm
×
3000mm
×
80mm,第二预制砖胎膜块的尺寸为400mm
×
3000mm
×
50mm。
[0007]进一步,第一预制砖胎膜块上设置有5个第一连接插件和5个第一连接凹槽,并且相邻第一连接插件之间的距离为490mm,相邻第一连接凹槽之间的距离为500mm。
[0008]进一步,第二预制砖胎膜块上设置有5个第三连接插件和5个第三连接凹槽,并且相邻第二连接插件之间的距离为495mm,第二预制砖胎膜块中心线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凹槽,中心线左侧相邻第二连接凹槽之间的距离为503mm,中心线右侧相邻第二连接凹槽之间的距离为505mm。
[0009]进一步,可伸缩定位杆包括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第一定位杆承插在第二定位杆上,并且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上均分布有多个尺寸相同的通孔。
[0010]进一步,第一连接插件是直径为25mm,长度为20cm的钢筋,第一连接凹槽的直径为35mm,深度均为100mm。
[0011]进一步,第二连接插件是直径为20mm,长度为20cm的钢筋,第二连接凹槽的直径为30mm,深度为100mm。
[0012]进一步,第一预制砖胎膜块和第二预制砖胎膜块均由C20轻集料混凝土制成。
[0013]本技术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第二预制砖胎膜块竖向承插在第一预制砖胎膜块上方,根据预定高度,选择适合尺寸的第一预制砖胎膜块和/或第二预制砖胎膜块,及时调整模板的高度。
[0015]2)本技术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预制砖胎膜块通过拼接形成浇筑模板,安装方便快捷,,并且无需抹灰找平,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进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0016]3)本技术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预制砖胎膜块组成的模板通过固定支撑机构固定,提高了模板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在承台等浇筑前的土方回填,避免模板变形;利用固定支撑机构替代传统木方支撑,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预制砖胎膜块与第二预制砖胎膜块连接状态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

A处剖视示意图。
[0020]其中,1

第一预制砖胎膜块、1.1

第一连接插件、1.2

第一连接凹槽、2

第二预制砖胎膜块、2.1

第二连接插件、2.2

第二连接凹槽、3

浇筑空腔、4

硅酸盐水泥层、5

模板、 6

第一支撑柱、7

第二支撑柱、 8

第一定位杆、9

第二定位杆、10

固定插件、11

安装孔、12

侧面连接孔、13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包括预制砖胎膜块、硅酸盐水泥层4、模板5、第一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7、可伸缩定位杆、固定插件10、安装孔11、侧面连接孔12;预制砖胎膜块呈长方体,模板5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预制砖胎膜块,模板5中间形成横截面呈矩形的浇筑空腔3,模板5通过固定支撑机构固定;预制砖胎膜块包括第一预制砖胎膜块1和第二预制砖胎膜块2,均由C20轻集料混凝土制成,质量较轻,方便运输;第一预制砖胎膜块1与第二预制砖胎膜块2竖向承插连接;第一预制砖胎膜块1预制砖胎膜块上侧和下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插件1.1和第一连接凹槽1.2;第二预制砖胎膜块2预制砖胎膜块上侧和下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插件2.1和第二连接凹槽2.2;
第一连接插件1.1承插在第二连接凹槽2.2内,第一预制砖胎膜块1的下端面与第二预制砖胎膜块2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硅酸盐水泥层4,缝隙和各种微小的孔眼处,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硅酸盐水泥,并掺入高强度胶水进行封堵;预制砖胎膜块的左侧和右侧均对称设置有贯穿的侧面连接孔12,并且预制砖胎膜块的前后面两端均对称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孔11;安装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砖胎膜块、硅酸盐水泥层(4)、模板(5)、第一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7)、可伸缩定位杆、固定插件(10)、安装孔(11)、侧面连接孔(12);预制砖胎膜块呈长方体,模板(5)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配合连接的预制砖胎膜块,模板(5)中间形成横截面呈矩形的浇筑空腔(3),模板(5)通过固定支撑机构固定;预制砖胎膜块包括第一预制砖胎膜块(1)和第二预制砖胎膜块(2),第一预制砖胎膜块(1)与第二预制砖胎膜块(2)竖向承插连接;第一预制砖胎膜块(1)预制砖胎膜块上侧和下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插件(1.1)和第一连接凹槽(1.2);第二预制砖胎膜块(2)预制砖胎膜块上侧和下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插件(2.1)和第二连接凹槽(2.2);第一连接插件(1.1)承插在第二连接凹槽(2.2)内,第一预制砖胎膜块(1)的下端面与第二预制砖胎膜块(2)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硅酸盐水泥层(4);预制砖胎膜块的左侧和右侧均对称设置有贯穿的侧面连接孔(12),并且预制砖胎膜块的前后面两端均对称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孔(11);安装孔(11)的直径与侧面连接孔(12)的直径相同并且两者的圆心共线;固定插件(10)穿过一块预制砖胎膜块的安装孔(11)后伸入另一块预制砖胎膜块的侧面连接孔(12)内;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7)、可伸缩定位杆和固定插件(10);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7)顶部均设置有可伸缩定位杆,可伸缩定位杆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3),固定插件(10)穿过通孔(13)将两根可伸缩定位杆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7)上;第一支撑柱(6)和第二支撑柱(7)设置在浇筑空腔(3)内,可伸缩定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模板(5)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插式预制砖胎膜,其特征在于:第一预制砖胎膜块(1)的尺寸为60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泽杜鑫鑫柯庆安李闻万小凤赵春颖路景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