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护线盒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18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护线盒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车用护线盒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盒、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盒和多个线束安装扣,第一安装盒具有第一过槽,第一安装盒上设有与第一过槽连通的第一线束过口。第二安装盒具有第二过槽,第一过槽和第二过槽相连通,且第二安装盒上设有与第二过槽连通的第二线束过口和第三线束过口。多个线束安装扣设在第二安装盒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用护线盒,扁平的线束被车用护线盒的第一过槽和第二过槽限位并引导分束,分出的线束可通过线束安装扣固定或连入其他电器连接端,从而使线束走线稳定,有效解决了线束对护板的干涉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护线盒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
,具体是一种车用护线盒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智能化、高端化的进程,车辆上设有多种电控线束和电连接线束,这些线束连接于供电设备、电控设备和执行设备等电器元件之间,整车线束回路逐渐增多。其中,整车地板线束与前舱线束连接时需要经过A柱下钣金,此处线束较多且线束集成后线径较粗,并需要布置较多的对接接插件。
[0003]相关技术中,在A柱下护板布线时由于线束线径过粗导致无法安装A柱内饰护板,即使勉强安装完内饰护板,也会出现护板鼓包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用护线盒,所述车用护线盒走线、分线方便,可有效解决线束线径过粗而导致的内饰护板鼓包的问题。
[0005]本技术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用护线盒的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用护线盒,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盒,所述第一安装盒具有第一过槽,所述第一安装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槽连通的第一线束过口;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盒,所述第二安装盒具有第二过槽,所述第一过槽和所述第二过槽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安装盒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过槽连通的第二线束过口和第三线束过口;多个线束安装扣,多个所述线束安装扣设在所述第二安装盒上。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用护线盒,将扁平的线束从第一线束过口穿入第一过槽中,之后从第一过槽穿入第二过槽,再从第二过槽的第二线束过口和第三线束过口分出,分出的线束可通过线束安装扣固定或连入其他电器连接端。线束在走线的过程中被第一过槽和第二过槽限位,线束在分束的过程中可被线束安装扣限位,从而使线束被有效固定且走线稳定,有效解决了线束对护板的干涉问题。
[0008]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护线盒,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呈90度,所述第一安装盒与所述第二安装盒一体成型相连。
[0009]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护线盒,所述第一过槽和所述第二过槽均为朝向同一侧敞口的开槽,所述第一线束过口设在所述第一过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二线束过口和所述第三线束过口间隔设在所述第二过槽的槽壁上。
[0010]可选地,所述线束安装扣设在所述第二安装盒的顶壁且所述线束安装扣位于所述第二过槽外侧,所述线束安装扣靠近所述第二线束过口布置。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线束过口远离所述第二安装盒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盒上,所述第三线束过口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盒开设在所述第二安装盒上,所述第二线束过口位于所述
第一线束过口和所述第三线束过口之间。
[0012]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护线盒,所述第一安装盒包括第一顶板和三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顶板的三个侧面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三个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顶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过槽,未设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面形成所述第一线束过口,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安装盒包括第二顶板和三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二顶板的三个侧面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侧板,三个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顶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过槽,未设第二侧板的所述第二顶板的一侧面形成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一连通口相连,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板上间隔设有所述第二线束过口和所述第三线束过口。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所在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顶板所在面,所述第二侧板所在面垂直于所述第二顶板所在面。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的边缘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均设有多个突起部和带有安装孔的固定柱;所述第一顶板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线束固定孔。
[0015]有利地,所述第一安装盒内壁设有多条交错相连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安装盒内壁设有多条交错相连的第二加强筋。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车身钣金;内饰护板,所述内饰护板与所述车身钣金之间形成安装空间;车用护线盒,所述车用护线盒为前述的车用护线盒,所述车用护线盒连接在所述车身钣金上,所述车用护线盒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车用护线盒与所述内饰护板间隔布置。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将车用护线盒连接在车身钣金和内饰护板之间,车用护线盒可有效限位扁线,使扁线走线平稳,分束后易于固定,并且扁线不会对内饰护板形成干涉,内饰护板不发生鼓包。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护线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2]图3为图1的仰视图。
[0023]图4为图1的侧视图。
[0024]图5为图1的后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护线盒与线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护线盒与线束的另一个角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中线束、车身钣金、车用护线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护线盒、线束、车身钣金、内饰护板的连接结
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用护线盒穿过扁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车用护线盒100、
[0032]第一安装盒110、
[0033]第一顶板111、第一侧板112、第一过槽113、
[0034]第一线束过口114、第一加强筋115、线束固定孔116、
[0035]第二安装盒120、
[0036]第二顶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二过槽123、
[0037]第二线束过口124、第三线束过口125、第二加强筋126、
[0038]线束安装扣130、
[0039]突起部140、固定柱150、
[0040]车辆1000、
[0041]车身钣金200、内饰护板300、线束400、线束接插件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厚度”、“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护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盒,所述第一安装盒具有第一过槽,所述第一安装盒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过槽连通的第一线束过口;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盒,所述第二安装盒具有第二过槽,所述第一过槽和所述第二过槽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安装盒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过槽连通的第二线束过口和第三线束过口;多个线束安装扣,多个所述线束安装扣设在所述第二安装盒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护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呈90度,所述第一安装盒与所述第二安装盒一体成型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护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槽和所述第二过槽均为朝向同一侧敞口的开槽,所述第一线束过口设在所述第一过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二线束过口和所述第三线束过口间隔设在所述第二过槽的槽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护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安装扣设在所述第二安装盒的顶壁且所述线束安装扣位于所述第二过槽外侧,所述线束安装扣靠近所述第二线束过口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护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束过口远离所述第二安装盒开设在所述第一安装盒上,所述第三线束过口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盒开设在所述第二安装盒上,所述第二线束过口位于所述第一线束过口和所述第三线束过口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护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盒包括第一顶板和三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顶板的三个侧面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怡乐
申请(专利权)人:宝能西安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