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雷云专利>正文

脉冲式旋转电磁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16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脉冲式旋转电磁铁,其特征是:在输出轴上固装一个永磁转子并在转子两边分别套装一个支撑环;在支撑环的两端装入微型精密轴承,随后将上述组件装进由硅钢片叠制而成的磁轭中去,磁轭是由其两端先套入电磁线圈再镶入一个导磁套组成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从结构上完全打破了公知技术的传统方式,能和计算机配套使用,具有响应速度快动作灵敏,可靠,角度范围大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光学机械、轻工机械等领域。(*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脉冲式旋转电磁铁。在公知技术中,电磁铁类都是螺管式和拍合式两大类,一般都是活动的衔铁在一定的工作气隙间作直线位移运动,为保证在额定的气隙间可靠地吸合,就必须通以一个很大的启动电流。其结构主要是由电磁线圈、衔铁、磁轭组成。这样很显然能源浪费,灵敏度不高,振动大,不能与计算机控制系统配套使用,并且不能适应机械行业的发展,往往很不经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公知技术中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与计算机控制系统配套使用的高速、高灵敏度、节能的脉冲式旋转电磁铁。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技术的衔铁是由一根输出轴和其固装在轴上的永磁转子构成的,磁轭是由硅钢片叠装并用弹性圆柱销铆装后,在其两端套入正反两个电磁线圈再镶入一个导磁套而构成。整体结构是,在衔铁的永磁转子两边各套入一个支撑环,再在输出轴两端分别套入微型精密轴承,然后装进磁轭内,分别用两个壳体扣入磁轭孔后,用螺钉拧紧,其中输出轴的一端伸出壳体外。本技术的优点是从结构形式打破了公知技术电磁铁类的传统方式,能与计算机控制系统配套使用,所作旋转运动,高速,高灵敏度,节约能源,其输出方式是旋转角度和旋转力矩。用于精密机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及非直线运动轨迹的控制系统中。 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详述在本技术的输出轴1上固装一个永磁转子7,在永磁转子两边通过输出轴分别套入一个支撑环8,在输出轴两端分别套入微型轴承2,然后将这个组装后的衔铁装进磁轭10内,磁轭是由硅钢片叠装并用弹性圆柱销4铆牢后,在其两端分别套入一个正反电磁线圈5,再镶入一个导磁套6而构成。其正反电磁线圈是作为电磁铁驱动电流直接与计算机控制的脉冲电络相连接。再将上下壳体3和9分别穿入轴扣进磁轭孔内用螺钉(图中未示出)拧牢,输出轴的其中一端伸出壳体以作驱动输出之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初始时本技术中的输出轴永磁转子吸住一端静止不动,当由计算机控制的脉冲电路发出一个正脉冲信号时,电磁线圈瞬时接通,并产生一个与永磁转子磁场相反的磁场(即极性相同),同时产生一个电磁力,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永磁转子迅速启动,此时永磁转子靠着惯性启动角超过中心位置,在永磁转子磁性作用下吸向180°角的另一端磁极并吸住达到一个稳态,当负脉冲到来时,将转子立即推向原始位置一端,旋转180°角又达到一个稳态,如此往复。在永磁转子旋转180°角时,在其中心处即90°处是一个不固定的中心位置,当转子的旋转角度在无驱动电流时启动角大于90°时便会自动偏向另一端,此中心位置可用来调节使用角度,并作为使用角度的中心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冲式旋转电磁铁,是由电磁线圈、衔铁、磁轭组成,其特征在于:衔铁是由输出轴和其上固装一个永磁转子构成,磁轭由硅钢片叠装用弹性圆柱销铆装后从其两端套入正反两个电磁线圈再镶入导磁套构成,整体结构是,将衔铁的两端装上微型精密轴承,然后装进已装好的磁轭内,用上下两个外壳体通过两个螺钉穿联拧紧,其中一端输出轴伸出壳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脉冲式旋转电磁铁,是由电磁线圈、衔铁、磁轭组成,其特征在于衔铁是由输出轴和其上固装一个永磁转子构成,磁轭由硅钢片叠装用弹性圆柱销铆装后从其两端套入正反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雷云
申请(专利权)人:陶雷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