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文氏管旋流塔,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净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它包括塔体,塔体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排污口,进风口的外端连接有文氏管,塔体内设置有第一外向旋流板、第二外向旋流板,第一外向旋流板用于去除漆雾和粉尘,第二外向旋流板用于去除水雾,排污口、进风口、第一外向旋流板、第二外向旋流板和出风口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一起,文氏管内设置有第一喷淋管,第一外向旋流板和第二外向旋流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喷淋管,文氏管包括依次设置在一起的收缩管段、喉管段和扩张管段,扩张管段连接在进风口上,第一喷淋管设置在收缩管段内。管设置在收缩管段内。管设置在收缩管段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氏管旋流塔
[0001]本技术属于环保设备,特指一种文氏管旋流塔。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中,如保温杯的生产中,为了提高产品的美观性、防腐性等特点,通常在产品的表面进行喷漆加工,而喷漆加工后会产生包含有漆雾的尾气,为了保证尾气排放的环保,现有技术中,采用旋流塔对尾气进行除尘和除漆雾。
[0003]旋流塔是一种效率高、压力损失较低的湿式除尘设备,通过水沉降的方式对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不够完善,尾气包括大量的漆雾和粉尘,现有的设备净化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文氏管旋流塔。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文氏管旋流塔,包括塔体,塔体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排污口,进风口的外端连接有文氏管,塔体内设置有第一外向旋流板、第二外向旋流板,第一外向旋流板用于去除漆雾和粉尘,第二外向旋流板用于去除水雾,排污口、进风口、第一外向旋流板、第二外向旋流板和出风口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一起,文氏管内设置有第一喷淋管,第一外向旋流板和第二外向旋流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喷淋管。
[0008]所述文氏管包括依次设置在一起的收缩管段、喉管段和扩张管段,扩张管段连接在进风口上,第一喷淋管设置在收缩管段内。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喷淋管上设置有第一喷嘴。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向旋流板为三个,三个第一外向旋流板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塔体内,相邻的第一外向旋流板之间、第二外向旋流板和相邻的第一外向旋流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喷淋管。
[0011]作为优选,所述塔体上开设有检修口,相邻的第一外向旋流板之间、第二外向旋流板和相邻的第一外向旋流板之间、出风口和第二外向旋流板之间均设置有检修口。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喷淋管上设置有第二喷嘴。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向旋流板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一起的第一盲板、第一导向板和第一外围圈,第一导向板为三十六片,三十六片第一导向板均匀地排列在第一盲板的周向上。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板为倾斜的,第一导向板的倾斜角度为25
°
。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外向旋流板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在一起的第二盲板、第二导向板和第二外围圈,第二导向板为三十片,三十片第二导向板均匀地排列在第二盲板的周向上。
[001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向板为倾斜的,第二导向板的倾斜角度为22
°
。
[0017]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18](1)使用本文氏管旋流塔时,尾气在文氏管内和第一喷淋管喷出的水进行混合,形成含尘的污水通过排污口向外排出,尾气再和第二喷淋管喷出的水进行混合,在第一外向旋流板和第二外向旋流板的作用下形成旋流,再次形成含尘的污水并通过排污口,从而起到去除漆雾、粉尘和水汽的作用,因此本文氏管旋流塔具有多重净化、去除率高和净化效果好的优点。
[0019](2)当尾气和第一喷淋管喷出的水形成的气流依次通过收缩管段、喉管段和扩张管段时,在收缩管段内气流的流速逐渐变大,在喉管段内时气流的流速到达最大值,高速流动的气流将尘粒上附着的气膜冲破,使得水雾可充分接触尘粒并凝聚成含尘水滴,而在扩张管段内时,气流的流速逐渐变小,压力回升,含尘水滴相互凝聚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含尘水滴,便于含尘水滴收集在塔体内的下端并通过排污口向外排出,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本文氏管旋流塔的除尘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外向旋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外向旋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
塔体、2
‑
文氏管、3
‑
第一外向旋流板、4
‑
第二外向旋流板、5
‑
第一喷淋管、6
‑
第二喷淋管、11
‑
排污口、12
‑
进风口、13
‑
出风口、14
‑
检修口、21
‑
收缩管段、22
‑
喉管段、23
‑
扩张管段、31
‑
第一盲板、32
‑
第一导向板、33
‑
第一外围圈、41
‑
第二盲板、42
‑
第二导向板、43
‑
第二外围圈、51
‑
第一喷嘴、61
‑
第二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文氏管旋流塔,包括塔体1,塔体1为中空的,塔体1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2、出风口13和排污口11,出风口13开设在塔体1的上端,进风口12和排污口11分别开设在塔体1的侧面,排污口11靠近塔体1的下端,排污口11、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塔体1上。
[0026]使用本文氏管旋流塔时,尾气可通过进风口12进入塔体1内,净化后的尾气通过出风口13从塔体1内排出,污水通过排污口11向外排出。
[0027]所述塔体1内设置有第一外向旋流板3和第二外向旋流板4,排污口11、进风口12、第一外向旋流板3、第二外向旋流板4和出风口13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一起,第一外向旋流板3和第二外向旋流板4设置在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之间,第一外向旋流板3设置在第二外向旋流板4的下方,当尾气在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之间单向流通时,依次经过第一外向旋流板3和第二外向旋流板4,第一外向旋流板3用于去除漆雾和粉尘,第二外向旋流板4用于去除水雾。
[0028]文氏管2内设置有第一喷淋管5,第一喷淋管5用于向文氏管2内喷水,第一外向旋
流板3和第二外向旋流板4之间设置有第二喷淋管6,第二喷淋管6用于向第一外向旋流板3和第二外向旋流板4之间喷水。
[0029]使用本文氏管旋流塔时,尾气在文氏管2内和第一喷淋管5喷出的水进行混合,形成含尘的污水通过排污口11向外排出,尾气再和第二喷淋管6喷出的水进行混合,在第一外向旋流板3和第二外向旋流板4的作用下形成旋流,再次形成含尘的污水并通过排污口11,从而起到去除漆雾、粉尘和水汽的作用,因此本文氏管旋流塔具有多重净化、去除率高和净化效果好的优点。
[0030]所述文氏管2包括收缩管段21、喉管段22和扩张管段23,收缩管段21、喉管段22和扩张管段23依次设置在一起,扩张管段23连接在进风口12上,第一喷淋管5设置在收缩管段21内。
[0031]当尾气和第一喷淋管5喷出的水形成的气流依次通过收缩管段21、喉管段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氏管旋流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塔体(1)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2)、出风口(13)和排污口(11),进风口(12)的外端连接有文氏管(2),塔体(1)内设置有第一外向旋流板(3)、第二外向旋流板(4),第一外向旋流板(3)用于去除漆雾和粉尘,第二外向旋流板(4)用于去除水雾,排污口(11)、进风口(12)、第一外向旋流板(3)、第二外向旋流板(4)和出风口(13)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一起,文氏管(2)内设置有第一喷淋管(5),第一外向旋流板(3)和第二外向旋流板(4)之间设置有第二喷淋管(6);所述文氏管(2)包括依次设置在一起的收缩管段(21)、喉管段(22)和扩张管段(23),扩张管段(23)连接在进风口(12)上,第一喷淋管(5)设置在收缩管段(2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氏管旋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管(5)上设置有第一喷嘴(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氏管旋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向旋流板(3)为三个,三个第一外向旋流板(3)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塔体(1)内,相邻的第一外向旋流板(3)之间、第二外向旋流板(4)和相邻的第一外向旋流板(3)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喷淋管(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文氏管旋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云超,杜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恒久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