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96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结构连接简单和容易出现引流不畅造成感染的问题,其包括引流管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引流瓶,引流瓶的顶部开设有开口,开口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连接盖,旋转连接盖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口,引流管的底端活动连接在连接口的表面,引流管表里的一侧连通有充气管,充气管远离引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引流瓶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该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操作简单,避免加重患者病情的风险,在各种条件下能快速、准确、有效地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社会实用性。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社会实用性。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社会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医学
,具体为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当胸腔内存在积液或者气胸时,肺部被压缩,恶劣肺部活动而导致呼吸困难,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胸腔位置更低的引流瓶或者引流袋,用于排出胸腔内的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
[0003]目前的连接方式中,引流管的下端与引流袋的进口管之间为对接,这样的对接方式,在引流管端部与引流袋的进口管端部之间会存在间隙,由于引流工作位间歇性的进行,引流后,积液进入这些间隙,可能出现干结,一方面是如此反复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堵塞,使引流不畅,另一方面是这些干结积累物容易造成污染感染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结构连接简单和容易出现引流不畅造成感染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包括引流管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引流瓶,引流瓶的顶部开设有开口,开口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连接盖,旋转连接盖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口,引流管的底端活动连接在连接口的表面,引流管表里的一侧连通有充气管,充气管远离引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引流瓶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
[0006]优选的,所述旋转连接盖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引流瓶的内部。
[0007]优选的,所述引流管表面的另一侧连通有清洗管,清洗管远离引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洗头,清洗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保护帽。
[0008]优选的,所述引流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刻度表。
[0009]优选的,所述引流瓶顶部的一侧贯穿有进水管,进水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板。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挂钩,固定架内壁两侧的上部之间滑动连接有盖壳,盖壳位于引流瓶的上方。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工作时,通过设置有引流管、引流瓶、开口、旋转连接盖、连接口、充气管、充气气囊、排气管、清洗管、刻度表、进水管、挂钩和排液管,使引流管通过旋转连接盖安装在整个引流瓶的顶部,引流管下端伸入到引流瓶内,引流管下端的端面与引流瓶的之间不存在对接缝,集液之间流入在引流瓶内,引流管与引流瓶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整个设备设计合理,在避免空气经引流装置进入胸腔而引发气胸等并发症、保持引流通道通畅、观察方便以
及病人携带行走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提供外部负压吸引辅助患者进行胸腔引流,操作简单,避免加重患者病情的风险,在各种条件下能快速、准确、有效地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社会实用性。
[0013](2)、将旋转连接盖顺时针旋转安装在开口的表面,接着将引流管的底端转动安装在连接口的表面,在进行使用前利用清洗管和清洗头进行引流管清洗操作,随后将引流管的一端插入到患者的胸腔内部,利用充气气囊挤压带动充气管将患者胸腔内部的积液和积水顺着引流管流入带引流瓶的内部,接着通过观察刻度表对引流瓶内部的积液积水进行查看,当达到一定量时再利用排液管进行排出。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引流瓶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引流管;2、固定架;3、引流瓶;4、开口;5、旋转连接盖;6、连接口;7、充气管;8、充气气囊;9、排气管;10、清洗管;11、清洗头;12、保护帽;13、刻度表;14、进水管;15、密封盖板;16、挂钩;17、盖壳;18、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一,由图1和图2给出,本技术,包括引流管1和固定架2,固定架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引流瓶3,引流瓶3的顶部开设有开口4,开口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连接盖5,旋转连接盖5通过转动能够紧紧的安装在开口4的表面,旋转连接盖5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口6,引流管1的底端活动连接在连接口6的表面,利用旋转连接盖5可以将引流管1安装在引流瓶3的顶部,方便安装和拆卸,引流管1表里的一侧连通有充气管7,充气管7远离引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8,引流瓶3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18,利用排液管18便于将引流瓶3过多的积水积液进行排放。
[0022]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旋转连接盖5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9,排气管9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引流瓶3的内部,利用排气管9可以防止整个引流瓶3扩张。
[0023]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引流管1表面的另一侧连通有清洗管10,清洗管10远离引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洗头11,清洗头1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保护帽12,利用保护帽12防止清洗头11受到污染。
[0024]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给出,引流瓶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刻度表
13,利用刻度表13便于对引流瓶3内部的积水积液进行观察。
[0025]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引流瓶3顶部的一侧贯穿有进水管14,进水管1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板15,利用进水管14便于无菌盐水和无菌生理水加入到引流瓶3的内部。
[0026]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固定架2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挂钩16,固定架2内壁两侧的上部之间滑动连接有盖壳17,盖壳17位于引流瓶3的上方,利用挂钩16便于将整个引流瓶3挂在合适的地方。
[0027]工作原理:工作时,将旋转连接盖5顺时针旋转安装在开口4的表面,接着将引流管1的底端转动安装在连接口6的表面,在进行使用前利用清洗管10和清洗头11进行引流管1清洗操作,随后将引流管1的一端插入到患者的胸腔内部,利用充气气囊8挤压带动充气管7将患者胸腔内部的积液和积水顺着引流管1流入带引流瓶3的内部,接着通过观察刻度表13对引流瓶3内部的积液积水进行查看,当达到一定量时再利用排液管18进行排出。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包括引流管(1)和固定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引流瓶(3),引流瓶(3)的顶部开设有开口(4),开口(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连接盖(5),旋转连接盖(5)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口(6),引流管(1)的底端活动连接在连接口(6)的表面,引流管(1)表里的一侧连通有充气管(7),充气管(7)远离引流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8),引流瓶(3)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管(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接盖(5)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管(9),排气管(9)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引流瓶(3)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学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