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非正交预应力张拉转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381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型非正交预应力张拉转正装置,包括底座钢板、支撑杆、顶升液压千斤顶以及顶面钢板,所述支撑杆底端同所述底座钢板活动连接、其顶端同所述顶面钢板活动连接,所述顶升液压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底座钢板上且所述顶升液压千斤顶顶端同所述顶面钢板活动连接,所述顶面钢板上安装有牵引千斤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装置简单,安全,实用,施工效率高;在面对预应力排列纵横交叉、错综复杂,无法预留张拉槽口的情况,不仅能在短时间里找到准确的位置及准确角度,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型非正交预应力张拉转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预应力施工的
,尤其是一种通用型非正交预应力张拉转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常规桥梁预应力施工是采用预留张拉槽口与预应力束形成正交进行张拉的施工方法;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在跨越深谷、涉铁立交、自然保护区等受限制的区域,越来越多的复杂结构桥梁应运而生;复杂桥梁设计预应力束纵横交叉、错综复杂,对施工精度和施工工艺要求越来越高,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部分预应力已不具备设置预留张拉槽口的空间,无法保证混凝土面与预应力束垂直,不仅给预应力张拉作业带来不便,难以保证预应力施工质量,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作业隐患,对桥梁后期运营及成桥状态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用型非正交预应力张拉转正装置,通过调节支撑杆角度、顶升液压千斤调节顶面钢板角度,使顶面钢板和预应力束处于正交状态,有效地提高了施工安全质量。
[0004]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5]一种通用型非正交预应力张拉转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钢板、支撑杆、顶升液压千斤顶以及顶面钢板,所述支撑杆底端同所述底座钢板活动连接、其顶端同所述顶面钢板活动连接,所述顶升液压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底座钢板上且所述顶升液压千斤顶顶端同所述顶面钢板活动连接,所述顶面钢板上安装有牵引千斤顶。
[0006]所述底座钢板和所述顶面钢板上均安装有销座,所述支撑杆通过其底端的销轴同所述底座钢板的销座配合连接、通过其顶端的销轴同所述顶面钢板的销座配合连接。
[0007]所述顶面钢板上安装有球头座,所述顶升液压千斤顶通过其顶端的球头同所述顶面钢板的球头座配合连接。
[0008]所述底座钢板上设有允许预应力束穿过的通孔,所述顶面钢板和所述牵引千斤顶的中心处均分别设有允许所述预应力束穿过的通孔。
[0009]所述底座钢板螺栓连接在梁面上。
[0010]本技术的优点是:装置简单,安全,实用,施工效率高;在面对预应力排列纵横交叉、错综复杂,无法预留张拉槽口的情况,不仅能在短时间里找到准确的位置及准确角度,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通用型非正交预应力张拉转正装置的左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通用型非正交预应力张拉转正装置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14]如图1

2所示,图中标记1

11分别表示为: 预应力束1,牵引千斤顶2,销座3,底座钢板4,销轴5,顶升液压千斤顶6,球头座7,球头8,螺栓孔9,支撑杆10,顶面钢板11。
[0015]实施例: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通用型非正交预应力张拉转正装置,其主要包括底座钢板4、支撑杆10、顶升液压千斤顶6、顶面钢板11以及牵引千斤顶2,底座钢板4安装在梁面上,顶面钢板11位于底座钢板4的上方,底座钢板4分别通过支撑杆10和顶升液压千斤顶6同顶面钢板11连接,牵引千斤顶2安装在顶面钢板11上。本实施例中,底座钢板4上开设有通孔,用于预应力束1的穿过,并且该通孔的尺寸较大(相对预应力束1来说),以适应预应力束1在底座钢板4通孔的不同位置的穿过;顶面钢板11和牵引千斤顶2的中心处均分别设有通孔,用于预应力束1的穿过,并且顶面钢板11和牵引千斤顶2的通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保证预应力束1位置的准确性。
[0016]如图1

2所示,底座钢板4和顶面钢板11的同侧均安装有销座3,支撑杆10的底端和顶端上均设有销轴5,支撑杆10底端的销轴5同底座钢板4的销座3配合连接,支撑杆10顶端的销轴5同顶面钢板11的销座3配合连接;顶面钢板11上安装有球头座7,顶面钢板11上设有球头座7,顶升液压千斤顶6顶端设有球头8,顶升液压千斤顶6顶端的球头8同顶面钢板11的球头座7配合连接。通过调整支撑杆10与底座钢板4间、支撑杆10与顶面钢板11间以及顶面钢板11与顶升液压千斤顶6间的角度,可以使顶面钢板11和预应力束1处于正交状态,可以提高预应力束1的安装质量。
[0017]如图1

2所示,底座钢板4上设有若干螺栓孔9,使用膨胀螺栓将底座钢板4和梁面固定在一起,拆装方便。
[0018]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还具有以下应用方法: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预应力管道按照设计规定坐标位置进行安装,且采用定位钢筋固定,使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混凝土浇筑后,将外露的预应力束1周边杂物清理干净,对松散混凝土进行剔除,让预应力束1穿过本装置;通过移动装置的底座钢板4进行定位,确保预应力束1位于牵引千斤顶2中心;然后用膨胀螺栓将底座钢板4与梁面加固定位,确保不发生位移;装置固定后,通过调整支撑杆10与底座钢板4间、支撑杆10与顶面钢板11间以及顶面钢板11与顶升液压千斤顶6间的角度,使顶面钢板11和预应力束1处于正交状态;将预应力束1位置锁定后,根据设计张拉力的大小选择吨位、适配的千斤顶及与其配套的高压油泵和油表,完成张拉作业;准备就绪后,作业人员施加预应力进行缓慢有序的张拉,在张拉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装置的稳定状态,待张拉完成后,稍等几分钟后再缓慢进行卸力,最后拆除膨胀螺栓及装置,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下一束预应力束1的张拉。
[0019]综上所述,本装置实现了非正交预应力束张拉的快速转正,不仅能快速进行准确定位、多角度调节,还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快速实现预应力张拉达到双控效果。
[0020]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型非正交预应力张拉转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钢板、支撑杆、顶升液压千斤顶以及顶面钢板,所述支撑杆底端同所述底座钢板活动连接、其顶端同所述顶面钢板活动连接,所述顶升液压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底座钢板上且所述顶升液压千斤顶顶端同所述顶面钢板活动连接,所述顶面钢板上安装有牵引千斤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型非正交预应力张拉转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钢板和所述顶面钢板上均安装有销座,所述支撑杆通过其底端的销轴同所述底座钢板的销座配合连接、通过其顶端的销轴同所述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绳忠黄瑞堂刘锋张元喜杜显平刘亚帅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