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浪涌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289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A侧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底座的B侧设置有第三接线端,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为N级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为接地端,所述第三接线端为L级接线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接线端排布方式,即将第三接线端作为L级接线端单独设置在浪涌保护器的一侧,将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作为N级和接地端设置在浪涌保护器的另外一侧,从而实现一种全新的接线方式,适用于一些能够与其匹配的接线场合。其匹配的接线场合。其匹配的接线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浪涌保护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浪涌保护器。

技术介绍

[0002]浪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接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壁面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0003]而现有的一些1P的浪涌保护器的接线端排布的方式是将L级和N级放置在同一侧,接地端放置在另外一侧;也存在不设置N级的1P形式的浪涌保护器。导致在一些场合不能够很好地使用,导致接线的难度增加;另外浪涌保护器中的插芯组件中都放置有电极组件,电极组件一般都是直接成型于壳体上,不具有拆卸的功能,这样导致在电极组件损坏时,不能够更换电极组件,从而只能报废整个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同于现有的1P浪涌保护器的接线端排布方式,适用于某些场合的使用并且改变电极组件的设置方式,使其能够进行更换;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A侧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底座的B侧设置有第三接线端,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为N级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为接地端,所述第三接线端为L级接线端。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的B侧上开设有第三接线孔,所述第三接线端位于所述第三接线孔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三接线端位于所述底座的B侧上形成的安置槽内,所述安置槽与所述第三接线孔相通,且位于所述第三接线孔的下方。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形成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连接件。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插芯组件,所述插芯组件卡接于所述底座的中部形成的安装槽内,所述插芯组件包括框架壳体以及设置在框架壳体内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上形成有安装孔,相对应的所述框架壳体内形成有安装柱,所述电极组件通过紧固件穿过安装孔固定在安装柱内。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槽的两侧于底座上形成有定位槽,相对应的所述插芯组件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凸台。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接线端排布方式,即将第三接线端作为L级接线端单独设置在浪涌保护器的一侧,将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作为N级和接地端设置在浪涌保护器的另外一侧,从而实现一种全新的接线方式,适用于一些能够与其匹配的接线场合;
[0011]此外将插芯组件内的电极组件通过紧固件的方式,比如螺栓或者螺钉,改变了原
有的一体式结构,实现了电极组件与壳体可拆卸安装,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在电级组件损坏的时候能够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00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底座的立体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底座的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插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10、底座;20、第一接线端;30、第二接线端;40、第三接线端;50、安置槽;60、第一壳体;70、第二壳体;80、连接孔;90、连接件;100、插芯组件;110、安装槽;120、框架壳体;130、电极组件;140、安装孔;150、安装柱;160、定位槽;170、定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19]如图1

4所示,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浪涌保护器,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的A侧设置有第一接线端20和第二接线端30,所述底座10的B侧设置有第三接线端40,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20为N级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30为接地端,所述第三接线端40为L级接线端,所述底座10的B侧上开设有第三接线孔,所述第三接线端40位于所述第三接线孔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三接线端40位于所述底座10的B侧上形成的安置槽50内,所述安置槽50与所述第三接线孔相通,且位于所述第三接线孔的下方,安置槽50的三个侧面都设置有开口,能够灵活的从三个方向进行接线,接线操作更加方便。
[0020]所述底座10包括第一壳体60与第二壳体70,第一壳体60和第二壳体70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壳体60与所述第二壳体70上对应形成有连接孔80,所述连接孔80之间设置有连接件90,连接件90为铆钉,从第一壳体60的连接孔80贯穿设置至第二壳体70的连接孔80内。
[0021]本技术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0上的插芯组件100,所述插芯组件100卡接于所述底座10的中部形成的安装槽110内,所述插芯组件100包括框架壳体120以及设置在框架壳体120内的电极组件130,所述电极组件130上形成有安装孔140,相对应的所述框架壳体120内形成有安装柱150,所述电极组件130通过紧固件穿过安装孔140固定在安装柱150内,所述安装槽110的两侧于底座10上形成有定位槽160,相对应的所述插芯组件100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凸台170。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接线端排布方式,即将第三接线端40作为L级接线端单独设置在浪涌保护器的一侧,将第一接线端20和第二接线端30作为N级和接地端设置在浪涌保护器的另外一侧,从而实现一种全新的接线方式,适用于一些能够与其匹配的接线场合;
[0023]此外将插芯组件100内的电极组件130通过紧固件的方式,比如螺栓或者螺钉,改
变了原有的一体式结构,实现了电极组件130与壳体可拆卸安装,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在电级组件损坏的时候能够进行更换。
[0024]如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0025]较多了使用诸如10、底座;20、第一接线端;30、第二接线端;40、第三接线端;50、安置槽;60、第一壳体;70、第二壳体;80、连接孔;90、连接件;100、插芯组件;110、安装槽;120、框架壳体;130、电极组件;140、安装孔;150、安装柱;160、定位槽;170、定位凸台等术语,需要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A侧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底座的B侧设置有第三接线端,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为N级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为接地端,所述第三接线端为L级接线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B侧上开设有第三接线孔,所述第三接线端位于所述第三接线孔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三接线端位于所述底座的B侧上形成的安置槽内,所述安置槽与所述第三接线孔相通,且位于所述第三接线孔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铁如徐旭阳郑铁颖韩丹丹林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泰科天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