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菌种连续筛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284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土壤微生物菌种连续筛选装置,属于微生物菌种技术领域。土壤微生物菌种连续筛选装置,包括支架和筛选罐,所述筛选罐的外表面位于中部位置处对称设有第一投料口和第二投料口,所述筛选罐的下方靠近中部位置处设有排料口,所述筛选罐的下方靠近中部位置处设有菌液排出口,所述支架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插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支架的右侧,所述框架两端的端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轴承,所述筛选罐插接在第二轴承的内部,所述筛选罐的内部设有螺旋分离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装置操作方便,确保了对菌种的高效筛选。确保了对菌种的高效筛选。确保了对菌种的高效筛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壤微生物菌种连续筛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菌种
,尤其涉及土壤微生物菌种连续筛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土壤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的总称。其个体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来计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106~109个,其种类和数量随成土环境及其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它们在土壤中进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过程,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土壤微生物一般以细菌数量最多,有益的细菌有固氮菌、硝化细菌和腐生细菌;有害的细菌有反硝化细菌等。施用有机肥有益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0003]但是此类装置的结构较为单一,操作不便,且在筛选过程中,筛选分离的效率较为低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微生物菌种连续筛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较为单一,操作不便,且在筛选过程中,筛选分离的效率较为低下问题,而提出的土壤微生物菌种连续筛选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土壤微生物菌种连续筛选装置,包括支架和筛选罐,所述筛选罐的外表面位于中部位置处对称设有第一投料口和第二投料口,所述筛选罐的下方靠近中部位置处设有排料口,所述筛选罐的下方靠近中部位置处设有菌液排出口,所述支架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插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支架的右侧,所述框架两端的端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轴承,所述筛选罐插接在第二轴承的内部,所述筛选罐的内部设有螺旋分离浆,所述框架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筛选罐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罐的内壁位于排料口右侧固定安装有分离板,所述框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U形支撑板,所述U形支撑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营养液罐,所述筛选罐的端部开设有管道,所述管道的端部设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管。
[0007]优选的,所述营养液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所述罐体的一侧设有进液口。
[0008]优选的,所述U形支撑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电加热管通过电线与蓄电池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插接在营养液罐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支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
[0011]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杆。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土壤微生物菌种连续筛选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支架、分离板、第二投料口、框架、第二电机、第二轴承、螺旋分离浆、筛选罐、第一投料口、第一轴承、第一电机、菌液排出口、营养液罐、连接管、旋转接头、管道、U形支撑板和排料口之间的配合设置,工作人员拨动筛选罐将第一投料口向上,打开第一投料口,将菌种原料从第一投料口投入至筛选罐内,关闭第一投料口,再拨动筛选罐将第二投料口向上,打开第二投料口,将营养液注入至筛选罐内,关闭第二投料口,然后拨动框架,使营养液罐在最高处,把营养液从进液口加注到罐体内,打开连接管处的阀门,使营养液罐内的营养液通过连接管、旋转接头和管道缓慢的注入筛选罐内,以避免前期加入的营养液过少,打开第二电机带动筛选罐高速转动,高速转动能够对菌种原料和营养液进行充分的搅拌、离心处理,再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框架带动罐体运动,避免营养液出现静置分层的现象,在离心完毕后,关闭连接管处的阀门,工作人员拨动筛选罐,通过静置,能够使菌液与杂质静置分层,再手动旋转筛选罐,使菌液排出口与排料口朝下,依次打开菌液排出口与排料口,将菌种的菌液与杂质隔离输送出,本装置操作方便,确保了对菌种的高效筛选。
[0014]2、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框架、壳体、蓄电池、营养液罐、罐体、电加热管和进液口,第一固定杆可以固定水平时的框架,第二固定杆可以固定竖直时框架,便于工作人员使框架固定在特殊的位置,蓄电池可以为电加热管提供电源,确保营养液处于一定的温度环境内,保持营养液的活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支架;2、分离板;3、第一固定杆;4、第二投料口;5、第二固定杆;6、框架;7、第二电机;8、第二轴承;9、螺旋分离浆;10、筛选罐;11、第一投料口;12、第一轴承;13、第一电机;14、菌液排出口;15、壳体;16、蓄电池;17、营养液罐;1701、罐体;1702、电加热管;1703、进液口;18、连接管;19、旋转接头;20、管道;21、U形支撑板;22、排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参照图1

2,土壤微生物菌种连续筛选装置,包括支架1和筛选罐10,支架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杆3,支架1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杆5,筛选罐10的外表面位于中部位置处对称设有第一投料口11和第二投料口4,筛选罐10的下方靠近中部位置处设有排料口22,筛选罐10的下方靠近中部位置处设有菌液排出口14,支架1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轴承12,第一轴承12的内部插接有框架6,框架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
13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支架1的右侧,框架6两端的端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轴承8,筛选罐10插接在第二轴承8的内部,筛选罐10的内部设有螺旋分离浆9,框架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的输出端与筛选罐10的端部固定连接,筛选罐10的内壁位于排料口22右侧固定安装有分离板2,框架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U形支撑板21,U形支撑板2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壳体15,壳体15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6,电加热管1702通过电线与蓄电池16固定连接,U形支撑板2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营养液罐17,营养液罐17包括罐体1701,罐体17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1702,罐体1701的一侧设有进液口1703,筛选罐10的端部开设有管道20,管道20的端部设有旋转接头19,旋转接头19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管18,连接管18的另一端插接在营养液罐17的内部。
[0021]本技术中,通过支架1、分离板2、第二投料口4、框架6、第二电机7、第二轴承8、螺旋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土壤微生物菌种连续筛选装置,包括支架(1)和筛选罐(10),所述筛选罐(10)的外表面位于中部位置处对称设有第一投料口(11)和第二投料口(4),所述筛选罐(10)的下方靠近中部位置处设有排料口(22),所述筛选罐(10)的下方靠近中部位置处设有菌液排出口(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轴承(12),所述第一轴承(12)的内部插接有框架(6),所述框架(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支架(1)的右侧,所述框架(6)两端的端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轴承(8),所述筛选罐(10)插接在第二轴承(8)的内部,所述筛选罐(10)的内部设有螺旋分离浆(9),所述框架(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的输出端与筛选罐(10)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筛选罐(10)的内壁位于排料口(22)右侧固定安装有分离板(2),所述框架(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U形支撑板(21),所述U形支撑板(2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营养液罐(17),所述筛选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飞张拓何祥君陈小波田有福徐超薛玉琴刘坤和竹兰萍李文涛王佳颖李欣蕾李佳宁朱志豪朱有明郑伟亮张富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