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东阁专利>正文

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2796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在钻杆外侧的数据传输仪和可拆卸安装在钻杆外侧的防护装置本体,所述防护装置本体包括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的后侧转动安装,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的内侧均与钻杆的外侧活动接触,所述第一半圆管的内侧开设有放置槽,数据传输仪位于放置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快速对防护装置本体拆装打开,省时省力,给人员后续对数据传输仪的检修工作提供了方便,且能够在安装后对防护装置本体定位防旋转和防止上下位移,避免因第一半圆管自身位移对数据传输仪造成的碰撞现象,提高防护时的稳定性,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数据传输仪是用于对钻头钻杆内安装的随钻测量装置的测量数据进行传输的仪器,能够将井下测量数据传输至地面设备,是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多安装在钻杆外侧并尽可能距离钻头较近的位置,为了避免数据传输仪的损坏,大多会在钻杆外侧固定防护罩用于对数据传输仪进行遮挡防护。
[0003]现有的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为保证长期稳定的运行,需要定期对数据传输仪检修,因此需要拆装打开防护装置;但是其存在不便于快速拆装打开防护装置的缺点,拆装打开繁琐复杂,使得不方便人员后续对数据传输仪的检修工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此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在钻杆外侧的数据传输仪和可拆卸安装在钻杆外侧的防护装置本体,所述防护装置本体包括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的后侧转动安装,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的内侧均与钻杆的外侧活动接触,所述第一半圆管的内侧开设有放置槽,数据传输仪位于放置槽内,所述第一半圆管的右前侧固定连接有快固组件,快固组件与第二半圆管卡装连接,所述第一半圆管的内侧顶部活动卡装有定位组件,且定位组件与钻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快固组件包括矩形座、拉环、竖杆、弹簧和卡杆,所述矩形座的左侧与第一半圆管的右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圆管的左前侧开设有前侧和后侧均为开口设置的矩形卡槽,矩形座位于矩形卡槽内,矩形卡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矩形座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槽,矩形座的前侧开设有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第一凹槽,卡杆滑动套设在圆形槽内,卡杆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卡槽内并与第一卡槽相卡装,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卡杆的底端和圆形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竖杆的顶端与卡杆的底端固定连接,竖杆的底端贯穿弹簧内部并延伸至第一凹槽内,拉环位于第一凹槽内并与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第一半圆管的内侧顶部开设有定位卡槽,且定位卡槽的内壁与定位块的外侧活动接触,定位块的右侧与钻杆的左侧固定连接,定位块位于数据传输仪的上方。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圆管的后侧和第二半圆管的后侧均开设有顶部和底部为开口
设置的第二凹槽,两个第二凹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两个第二凹槽的前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合页,第一半圆管和第二半圆管通过合页转动安装。
[0010]优选地,所述矩形座的外侧与矩形卡槽的内壁不接触。
[0011]优选地,所述圆形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方孔,且方孔的内壁与竖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卡杆的顶端设为锥形结构。
[00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通过数据传输仪、第一半圆管、第二半圆管、放置槽、定位卡槽、第二凹槽、合页、矩形卡槽、矩形座、第一卡槽、圆形槽、卡杆、竖杆、第一凹槽、拉环、弹簧与定位块相配合,向下拉动拉环使其带动竖杆向下移动,竖杆带动卡杆向下与第一卡槽分离并对弹簧压缩,解除卡固,此时向右转动第二半圆管,第二半圆管通过合页向右与钻杆转动分离,此时再向左移动第一半圆管使其带动定位卡槽向左与定位块分离,拆卸完成,安装时,将第一半圆管向右卡套在定位块和数据传输仪上,此时再次向下拉动拉环,使得弹簧再次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向前回转合闭第二半圆管,然后放松对拉环向下的拉力,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带动卡杆向上卡入第一卡槽内,安装完成,能够快速防护装置本体拆装打开,第一半圆管对数据传输仪遮挡防护,降低其被碰撞损伤的风险,定位块对第一半圆管限制,避免防护装置本体整体发生上下位移和旋转的现象,提高防护时的稳定性。
[0015]本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快速对防护装置本体拆装打开,省时省力,给人员后续对数据传输仪的检修工作提供了方便,且能够在安装后对防护装置本体定位防旋转和防止上下位移,避免因第一半圆管自身位移对数据传输仪造成的碰撞现象,提高防护时的稳定性,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的A部分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的防护装置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数据传输仪、1第一半圆管、2第二半圆管、3放置槽、4定位卡槽、5第二凹槽、6合页、7矩形卡槽、8矩形座、9第一卡槽、10圆形槽、11卡杆、12竖杆、13第一凹槽、14拉环、15弹簧、16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4,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在钻杆外侧的数据传输仪100和可拆卸安装在钻杆外侧的防护装置本体,防护装置本体包括第一半圆管1和第二半圆管2,第一半圆管1和第二半圆管2的后侧转动安装,第一半圆管1和第二半圆管2的内
侧均与钻杆的外侧活动接触,第一半圆管1的内侧开设有放置槽3,数据传输仪100位于放置槽3内,第一半圆管1的右前侧固定连接有快固组件,快固组件与第二半圆管2卡装连接,第一半圆管1的内侧顶部活动卡装有定位组件,且定位组件与钻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0023]快固组件包括矩形座8、拉环14、竖杆12、弹簧15和卡杆11,矩形座8的左侧与第一半圆管1的右前侧固定连接,第二半圆管2的左前侧开设有前侧和后侧均为开口设置的矩形卡槽7,矩形座8位于矩形卡槽7内,矩形卡槽7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9,矩形座8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槽10,矩形座8的前侧开设有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第一凹槽13,卡杆11滑动套设在圆形槽10内,卡杆11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卡槽9内并与第一卡槽9相卡装,弹簧1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卡杆11的底端和圆形槽10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竖杆12的顶端与卡杆11的底端固定连接,竖杆12的底端贯穿弹簧15内部并延伸至第一凹槽13内,拉环14位于第一凹槽13内并与竖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
[0024]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16,第一半圆管1的内侧顶部开设有定位卡槽4,且定位卡槽4的内壁与定位块16的外侧活动接触,定位块16的右侧与钻杆的左侧固定连接,定位块16位于数据传输仪100的上方,本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便于快速对防护装置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在钻杆外侧的数据传输仪(100)和可拆卸安装在钻杆外侧的防护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本体包括第一半圆管(1)和第二半圆管(2),第一半圆管(1)和第二半圆管(2)的后侧转动安装,第一半圆管(1)和第二半圆管(2)的内侧均与钻杆的外侧活动接触,所述第一半圆管(1)的内侧开设有放置槽(3),数据传输仪(100)位于放置槽(3)内,所述第一半圆管(1)的右前侧固定连接有快固组件,快固组件与第二半圆管(2)卡装连接,所述第一半圆管(1)的内侧顶部活动卡装有定位组件,且定位组件与钻杆的外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随钻井下数据传输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固组件包括矩形座(8)、拉环(14)、竖杆(12)、弹簧(15)和卡杆(11),所述矩形座(8)的左侧与第一半圆管(1)的右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圆管(2)的左前侧开设有前侧和后侧均为开口设置的矩形卡槽(7),矩形座(8)位于矩形卡槽(7)内,矩形卡槽(7)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9),矩形座(8)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槽(10),矩形座(8)的前侧开设有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第一凹槽(13),卡杆(11)滑动套设在圆形槽(10)内,卡杆(11)的顶端延伸至第一卡槽(9)内并与第一卡槽(9)相卡装,弹簧(1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卡杆(11)的底端和圆形槽(10)的底部内壁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阁王昂罗莅夏光禄杨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刘东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