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液结构及含其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275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补液结构及含其的软包锂离子电池,该补液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注液孔和开口,壳体为内部具有空腔的方体结构;壳体的下端与软包锂离子电池的软包封装连接,上端延伸至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外部;开口设置于壳体的下端的底面;注液孔设置于壳体的上端的顶面,注液孔内灌封有密封塞,密封塞为高弹态高聚物形成的密封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补液结构方便加工,可以实现多次重复补液,与方体软包锂离子电池贴合度高,不存在边缘漏液问题,并且结构简单,不影响电池本身的性能及使用条件。用条件。用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液结构及含其的软包锂离子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补液结构及含其的软包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当电池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电解液消耗严重,电池性能下降,电池性能的衰减主要是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导致电池因电解液减少而使其内阻增加甚至引起离子断路,影响其功率及循环性能。
[0003]此时,电池就不适合继续在电动汽车上使用,如果坚持使用会导致电池析锂/容量跳水等问题。对容量衰减的电池进行补液,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及其循环寿命,补液后的电池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0004]CN108735965A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盖板用补液结构,其包括开设在电池盖板本体上的注液孔,该注液孔为孔径自上向下逐渐减小的阶梯孔,阶梯孔单元内自上而下设有密封件、胶塞、上铝片、下密封垫、下铝片,上铝片和下铝片的中心同轴设有通孔。补液时,将胶塞取出后使用注液针头依次穿过下密封垫和下铝片的通孔进行注液,注液完成后,将密封件重新放置回注液孔。
[0005]CN206992215U公开了一种方形锂电池顶盖补液结构,注液结构位于盖板上,注液结构由通孔和密封膜组成,通孔贯穿盖板,密封膜与通孔的尺寸匹配,通孔下端设有半球形的金属漏斗,金属漏斗底部是一个无孔平面,球面上则分布有许多小孔以便于电解液通过。补液时,注入的电解液的压力破坏密封膜,密封膜掉落至金属漏斗底部的平面,电解液从小孔流出进入电池内,再通过封钢珠或封口焊的方式密封通孔即可。
[0006]CN201773875U公开了一种带有补液结构的电池盖,电池顶盖上开设有储液槽,储液槽底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温控阀,通过利用电池充电的温度特性,打开温控阀,使储液槽内的液体流入电池内,实现自动补液。
[0007]CN207069002U公开了一种具有排气补液功能的锂离子电池,排气补液结构通过PP胶固定于软包封装上,排气补液结构为中空扁平设置的金属管,其内壁形成贯穿通道,其一端与软包封装内腔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贯穿通道由外至内至依次包括一一连通的密封胶熔池、笔直通道和溢胶区;密封胶熔池内灌封高分子密封层;高分子密封层一般由熔融呈黏流态的高分子材料冷却而成。当锂离子电池需排气补液时,对排气补液结构裸露在电池外部的部分进行加热,从而使密封胶熔池内的聚丙烯类高分子胶呈现黏流态的胶状体,此时将注射器针头刺穿胶状体进入到芯包内部抽气,排气结束后再用注射器刺穿胶状体进行补液即可。补液结束后,停止对排气补液装置加热,胶状体自行弥合孔洞,密封胶熔池内聚丙烯类高分子胶自行固化密封。
[0008]上述补液结构要么结构复杂,要么与软包锂离子电池的主体不贴合,导致封装困难,且可能存在边缘漏液问题,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补液结构复杂、与软包锂离子电池的主体贴合度差、加工困难且存在边缘漏液问题的缺陷,提供一种补液结构及含其的软包锂离子电池。
[0010]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11]本技术提供一种补液结构,所述补液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注液孔和开口,所述壳体为内部具有空腔的方体结构;
[0012]所述壳体的下端与软包锂离子电池的软包封装连接,上端延伸至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外部;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的底面;所述注液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的顶面,所述注液孔内灌封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为高弹态高聚物形成的密封塞。
[0013]本技术中,所述高弹态是指高分子材料随着温度变化,由玻璃态向粘流态转变的中间相态。
[0014]本技术中,所述密封塞在常温状态下呈固态,用于密封所述注液孔,加热后,所述密封塞呈现高弹态,产生一定形变,可通过取下所述密封塞,往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注入电解液,再将高弹态的密封塞放回所述注液孔;也可直接通过如注射器等工具注入电解液,再在所述注液孔内补充相同的高弹态高聚物;最后使所述密封塞恢复固态,重新实现密封作用。
[0015]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密封塞为PP密封塞或者PE密封塞。
[0016]所述PP密封塞和所述PE密封塞具有高的胶粘度,加热后不会有太多流动,减少上述的高分子材料漏入电池内部的风险。
[0017]本技术中,所述补液结构的形状可为本领域常规,例如,长方体、圆柱体或不规则结构。较佳地,所述补液结构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
[0018]本技术中,所述壳体的材料可为本领域常规。一般地,所述壳体的材料可以是金属、高分子材料或者合金。较佳地,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
[0019]较佳地,所述壳体为铝壳体或铜壳体。一般地,所述壳体不能为铁壳体。
[0020]本技术中,设置于所述补液结构底面的开口的大小可以小于底面的面积,也可以等于底面的面积。
[0021]本技术中,所述开口和所述注液孔的形状可为本领域常规,例如圆形、方形等。
[00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上设有如上所述的补液结构。
[0023]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补液结构与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内部贴合的外侧壁上涂覆有粘合剂。
[0024]所述粘合剂可为本领域常规的能够实现粘合功能的物质,较佳地,所述粘合剂为热熔胶。
[0025]较佳地,所述热熔胶采用PP材料经共挤制成。
[0026]所述补液结构与软包锂离子电池通过热熔胶连接时使用的设备与所述极耳封装的设备相同,可以在电池组装过程中,与所述极耳的热封同时进行,同时还可以保障具备所述补液结构的电池和原工艺电池具有相同的隔绝能力。
[0027]本技术中,较佳地,所述补液结构的个数为至少1个。
[0028]本技术中,所述补液结构在所述锂电池上的位置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所述补液结构的位置与所述极耳的位置不重叠即可。
[0029]本技术中,一般地,所述补液结构可以设置在除极耳以外的任何位置。
[0030]较佳地,所述补液结构的位置设置于极耳的侧面。一般地,所述补液结构可以单独地设置在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一侧,也可以同时设置于正极极耳的一侧和负极极耳的一侧。
[0031]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2](1)本技术的补液结构与软包锂离子电池通过热熔胶连接,使用的设备与极耳热封装的设备相同,方便加工,可以在电池组装过程中直接增加工装就能实现。
[0033](2)本技术的补液结构通过改变形态,同时实现密封和注液,且对密封效果无影响,可以实现多次重复补液。
[0034](3)本技术的补液结构扁平,为方体结构,与方体软包锂离子电池贴合度高,不存在边缘漏液问题,并且结构简单,不影响电池本身的性能及使用条件。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软包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补液结构的立体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注液孔和开口,所述壳体为内部具有空腔的方体结构;所述壳体的下端与软包锂离子电池的软包封装连接,上端延伸至所述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外部;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的底面;所述注液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的顶面,所述注液孔内灌封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为高弹态高聚物形成的密封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为PP密封塞或者PE密封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结构的形状为长方体或正方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苏凯陈周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