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268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由内至外的护拱内模、护拱拱墙钢筋及外模板,护拱内模为钢架内模,钢架内模的拱脚两端与护拱基础相连;护拱基础通过锁固组件与拱脚处土体固定相连,确保护拱钢模架结构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钢架内模作为护拱内模两端固定在护拱基础上,并在护拱内模的外部依次绑扎护拱拱墙钢筋、铺设外模板。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护拱内模与护拱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其整体稳定性更好;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简化施工工艺,后期进洞施工时也不用再安装护拱的上半部分,可直接施工下部两台阶,仅需根据施工进度拆除护拱内模下方的满堂支架即可,进而加快了施工进度。进而加快了施工进度。进而加快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浅埋偏压进洞常规施工工艺一般采用反压回填土或减少开挖临空面的施工方法,如四步CD法、交叉中隔壁法等,此类方法具有施工速度慢,工艺复杂,施工风险高等不可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通过将钢拱架与护拱连接为一体可使护拱整体的稳定性更好,能够简化后序施工工艺,减少工作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包括能够与护拱基础相连的护拱内模,所述护拱内模的外部依次布置护拱拱墙钢筋及外模板,所述护拱基础设置于护拱拱脚处,所述护拱内模为钢架内模,所述钢架内模的拱脚两端与护拱基础相连;所述护拱基础设有用于与拱脚处土体相连的锁固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钢架内模包括初支钢拱架及其内外侧的网片,所述初支钢拱架与网片之间设有腔体,用于网片挂网后喷射混凝土形成护拱内模。
[0007]优选的,所述初支钢拱架由型钢制作而成,所述初支钢拱架的下方架设竖向满堂支架,用于支撑初支钢拱架。
[0008]优选的,所述锁固组件包括两组锁脚钢管,每组锁脚钢管为两根能够灌注水泥浆的钢华管,且所述钢花管两两钻设于护拱的两侧拱脚处,两根钢花管呈倒V型布置、且均朝向拱脚外侧的斜下方钻设;所述钢花管的上端嵌装于护拱基础内。
[0009]优选的,两根钢花管的直径均为φ89mm,两根钢花管的倾斜角度分别为15
°
及30
°
,所述钢花管沿护拱纵向间隔设置、且相邻钢花管之间的间距为0.5m;所述钢花管的长度为6.0m,壁厚6mm,且钢花管的上端延伸至护拱基础内25cm,用于与护拱连成一体。
[0010]优选的,所述钢架内模轮廓线的偏差控制在2cm内。
[0011]优选的,所述护拱拱墙钢筋包括拱架定位钢筋及护拱基础内的拱脚钢筋,所述拱架定位钢筋及拱脚钢筋均由护拱主筋、分布筋和箍筋绑扎而成;所述拱架定位钢筋的外部设有拱架环向定位钢筋;所述护拱基础内的拱脚钢筋及拱架定位钢筋均设有外露的接茬筋。
[0012]优选的,所述护拱主筋采用HRB400φ22mm钢筋间距20cm、层距50cm,所述分布筋采用HRB400φ16mm钢筋间距25cm,所述箍筋采用HRB 300φ10mm钢筋。
[0013]优选的,所述外模板由若干块木板拼装而成,所述外模板自护拱两侧环向对称安
装;所述外模板的外部设有双道能够与护拱基础内的预埋件及拱架环向定位钢筋相连的钢筋抱箍,用于固定外模板;所述外模板在拱脚位置间隔安装多根水平钢管,用于支撑外模板根部。
[0014]优选的,所述外模板的单块木板厚度为5cm,宽度为30cm,且相邻两块木板之间设有用于封堵混凝土漏浆的土工布;所述水平钢管为三根直径为φ89mm的钢管,最上方水平钢管的高度为3.0m,下方两根水平钢管往下依次间隔0.6

1.0m。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钢架内模作为护拱内模两端固定在护拱基础上,并在护拱内模的外部依次绑扎护拱拱墙钢筋、铺设外模板;另外,护拱基础通过锁固组件与拱脚处土体固定相连,确保护拱钢模架结构的稳定性。利用本技术能够将护拱内模与护拱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其整体稳定性更好;同时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简化施工工艺,后期进洞施工时也不用再安装护拱的上半部分,可直接施工下部两台阶,仅需根据施工进度拆除护拱内模下方的满堂支架即可,进而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护拱钢模架结构的施工状态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护拱完工后的状态图;
[0019]图4是图1中拱架定位钢筋的I

I断面图;
[0020]图5是图1中拱脚钢筋的II

II断面图;
[0021]图6是图1中外模板的A向视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钢架内模的局部纵截面图;
[0023]图中:00

护拱;1

护拱基础;2

护拱内模,21

初支钢拱架,22

网片;3

护拱拱墙钢筋,301

拱架定位钢筋,302

拱脚钢筋,30

护拱主筋,31

分布筋,32

箍筋,33

接茬筋;4

外模板;5

锁脚钢管;6

钢筋抱箍;7

水平钢管;8

满堂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在某高速铁路双线隧道,出口处地势较缓,且为浅埋偏压,而暗洞进洞处仰坡又高陡,地质条件:燕山早期花岗岩。全风化层厚约10.0~30.0m,呈硬塑状,属Ⅲ级硬土,因差异风化,其中见多层0.5~2.0m厚的强风化和弱风化岩层;强风化层呈碎块状及角砾状,属Ⅳ级软岩;弱风化层属

级次坚石。因此,设计出口明洞与暗洞交界段采用明洞暗挖设钢筋混凝土护拱15m,护拱厚度60cm,角度180
°
(半圆形)。该护拱采用本技术提供的钢模架结构施工。
[0026]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包括能够与护拱基础1相连的护拱内模2,所述护拱内模2的外部依次布置护拱拱墙钢筋3及外模板4,
所述护拱基础1设置于护拱00的拱脚处,所述护拱内模2为钢架内模,所述钢架内模的拱脚两端与护拱基础1相连;所述护拱基础1设有用于与拱脚处土体相连的锁固组件。首先将钢架内模两端固定在护拱基础上,护拱基础通过锁固组件与拱脚处土体固定相连,确保护拱钢模架结构的稳定性。利用该方案能够将护拱内模与护拱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其整体稳定性更好;同时能够简化施工工艺,后期进洞施工时也不用再安装护拱的上半部分,可直接施工下部两台阶,加快了施工进度。
[0027]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所述钢架内模包括初支钢拱架21及其内外侧的网片22,所述初支钢拱架21与网片22之间设有腔体,用于网片22挂网后喷射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与护拱基础相连的护拱内模,所述护拱内模的外部依次布置护拱拱墙钢筋及外模板,所述护拱基础设置于护拱拱脚处,所述护拱内模为钢架内模,所述钢架内模的拱脚两端与护拱基础相连;所述护拱基础设有用于与拱脚处土体相连的锁固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内模包括初支钢拱架及其内外侧的网片,所述初支钢拱架与网片之间设有腔体,用于网片挂网后喷射混凝土形成护拱内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支钢拱架由型钢制作而成,所述初支钢拱架的下方架设竖向满堂支架,用于支撑初支钢拱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包括两组锁脚钢管,每组锁脚钢管为两根能够灌注水泥浆的钢花管,且所述钢花管两两钻设于护拱的两侧拱脚处,两根钢花管呈倒V型布置、且均朝向拱脚外侧的斜下方钻设;所述钢花管的上端嵌装于护拱基础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口护拱段施工用钢架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钢花管的直径均为φ89mm,两根钢花管的倾斜角度分别为15
°
及30
°
,所述钢花管沿护拱纵向间隔设置、且相邻钢花管之间的间距为0.5m;所述钢花管的长度为6.0m,壁厚6mm,且钢花管的上端延伸至护拱基础内25cm,用于与护拱连成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海巍陈国庆张振风王晨周扬王玉增王文博刘承宏王颖梅陈宇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