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身框架
,尤其涉及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发展,动力电池汽车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由于动力电池的布置,要求下车身框架结构的刚度足够,在扭转工况及碰撞工况中能保护电池不受挤压碰撞,对下车身框架结构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而由于续航里程的要求,车身轻量化设计成为必然选择,因此,设计结构刚度足够且满足轻量化要求的车身框架成为设计的难点。目前小巴乘用车一般采用铸铝结构连接前纵梁和门槛梁,以及连接后纵梁和后门槛;该方案以门槛作为动力电池安装结构和侧碰保护结构,为避让电池空间,铸铝件尺寸通常受限,结构强度不足,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采用地板纵梁作为电池安装和承载结构,并在中部结构的两侧分别固定作为侧碰保护结构的左防撞桁架和右防撞桁架,无需避让电池安装空间,保证结构刚度,安全性更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包括:
[0006]前部结构,包括前横梁、左前纵梁和右前纵梁,所述左前纵梁的一端和所述右前纵梁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横梁的两端;
[0007]中部结构,包括左侧件和右侧件,所述左侧件包括互相连接的左地板纵梁和左前局部横梁,所述右侧件包括互相连接的右地板纵梁和右前局部横梁,所述左地板纵梁和所述右地板纵梁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左地板纵梁的上表面和所述右地板纵梁的上表面设有地板安装面,所述左地板纵梁的下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部结构(1),包括前横梁(11)、左前纵梁(12)和右前纵梁(13),所述左前纵梁(12)的一端和所述右前纵梁(13)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横梁(11)的两端;中部结构(2),包括左侧件和右侧件,所述左侧件包括互相连接的左地板纵梁(21)和左前局部横梁(22),所述右侧件包括互相连接的右地板纵梁(23)和右前局部横梁(24),所述左地板纵梁(21)和所述右地板纵梁(23)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左地板纵梁(21)的上表面和所述右地板纵梁(23)的上表面设有地板安装面,所述左地板纵梁(21)的下表面和所述右地板纵梁(23)的下表面设有电池安装面(25);后部结构(3),包括后横梁(31)、左后纵梁(32)和右后纵梁(33),所述左后纵梁(32)的一端和所述右后纵梁(33)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后横梁(31)的两端;前连接结构(4),包括左前扭力盒(41)、右前扭力盒(42)和前连接横梁(43),所述左前扭力盒(41)和所述右前扭力盒(42)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连接横梁(43)的两端,所述前连接结构(4)被配置为固定连接所述前部结构(1)和所述中部结构(2);后连接结构(5),包括左后扭力盒(51)、右后扭力盒(52)和后连接横梁(53),所述左后扭力盒(51)和所述右后扭力盒(52)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后连接横梁(53)的两端,所述后连接结构(5)被配置为固定连接所述中部结构(2)和所述后部结构(3);以及防撞结构(6),包括左防撞桁架(61)和右防撞桁架(62),所述左防撞桁架(61)固定连接于所述左侧件,所述右防撞桁架(62)固定连接于所述右侧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防撞桁架(61)包括:上纵梁一(611),所述上纵梁一(611)平行于所述左地板纵梁(21);下纵梁一(612),所述下纵梁一(612)平行于所述上纵梁一(611);多个连接立柱一(613),多个所述连接立柱一(613)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立柱一(6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纵梁一(611)和所述下纵梁一(612);多个上层连接横梁一(614),多个所述上层连接横梁一(614)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设置,所述上层连接横梁一(6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纵梁一(611)和所述左地板纵梁(21);以及多个下层连接横梁一(615),多个所述下层连接横梁一(615)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设置,所述下层连接横梁一(61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下纵梁一(612)和所述左地板纵梁(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防撞桁架(62)包括:上纵梁二(621),所述上纵梁二(621)平行于所述右地板纵梁(23);下纵梁二(622),所述下纵梁二(622)平行于所述上纵梁二(621);多个连接立柱二(623),多个所述连接立柱二(623)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立柱二(6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纵梁二(621)和所述下纵梁二(622);多个上层连接横梁二(624),多个所述上层连接横梁二(624)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设置,所述上层连接横梁二(62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上纵梁二(621)和所述右地板纵梁(23);以及多个下层连接横梁二(625),多个所述下层连接横梁二(625)相互平行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保君,何洪军,孙立伟,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