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瓦斯气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257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低浓度瓦斯气利用系统,涉及低浓度瓦斯应用技术领域;包括低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高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混合器、配气及安全输送系统、燃烧热回收系统及主控单元。利用矿区的高浓度瓦斯气与低浓度瓦斯或煤矿乏风进行混配,使混合气体处于爆炸极限内,同时通过爆炸气体保护设施确保爆炸范围瓦斯气体的安全输送,最终实现爆炸范围内瓦斯气燃烧和热能回收利用。不但能处理爆炸范围的瓦斯气体,而且能将浓度较低的乏风瓦斯进行利用,同时克服瓦斯气量及浓度波动的影响,有效保证燃烧瓦斯气源的气量和浓度稳定,并确保爆炸范围瓦斯气体的安全输送,整个处理过程稳定、高效、安全、可靠。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浓度瓦斯气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低浓度瓦斯应用
,具体是一种低浓度瓦斯气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煤矿大国,瓦斯(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煤矿瓦斯根据采出方式一般分为地面抽采煤层气、井下排采煤层气和煤矿乏风瓦斯。地面抽采煤层气浓度较高,一般可以直接外输利用。井下排采煤层气有一部分浓度较高,瓦斯含量在30%以上,可以直接作为燃料利用或者经过提纯利用,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甲烷浓度低于30%的低浓度瓦斯,与瓦斯爆炸极限(5~16%)较为接近,易爆且无法稳定燃烧,利用率很低。此外,矿区还有大量浓度在0.75%以下的乏风瓦斯,基本上都是未经处理而直接排空,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煤矿乏风和低浓度瓦斯的排放也极大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
[0003]造成低浓度煤层气难以被能源化的因素有以下两点:1)爆炸极限:当CH4浓度范围在5%~16%时低浓度煤层气具有爆炸危险,CH4浓度在7%~8%时最易爆炸,当CH4浓度在9%时爆炸威力最强,因而常规的处理方法无法对其进行安全利用。2)CH4浓度变化大:低浓度煤层气中的CH4浓度容易受到矿井下煤层气含量、煤炭开采量、通风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上因素导致CH4浓度变化幅度较大,给低浓度煤层气的利用带来了难度。
[0004]CN1807963A公开了一种瓦斯恒超低浓度输送、提纯增压发电装置,依靠井下空气、回流稀瓦斯气调节瓦斯气浓度,使瓦斯气浓度稳定在可燃点浓度之下,输送安全,并通过双通道增压器,使瓦斯气在进入发动机时已被提浓,浓度在 16%以上,采用缸内混合,进入发动机燃烧,保证了设备运行安全。该技术只能利用浓度16%以上的瓦斯进行发电,浓度低于9%时,难以利用。金属纤维燃烧器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全预混表面燃烧式燃烧器,能够用于爆炸浓度瓦斯的安全燃烧,具有良好的阻火特性、较高的热效率、较低的污染物排放量、形状的可变性、快速反应和冷却性、热膨胀的可控性等诸多有点,能够解决爆炸浓度瓦斯的安全燃烧和直接利用的难题。CN102944020A公开了一种带有金属纤维燃烧器的瓦斯焚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金属纤维燃烧器的瓦斯焚烧系统包括火炬焚烧炉,火炬焚烧炉内设置有不少于1套燃烧系统,所述每套燃烧系统包括不少于1件金属纤维燃烧器,与每级燃烧系统相连接的管道和设置在管道上依次连接的自动阻爆阀门、泄爆器、水封阻火泄爆装置、气液分离除尘器、放空阀、防爆电动阀、引射器和分配器,还包括PLC控制系统、安装在火炬焚烧炉炉底或侧壁上的吹扫风机以及设置在引射器上的变频鼓风机和电动调节阀,瓦斯焚烧系统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成本低、且能够大规模的安全销毁爆炸范围的瓦斯气体。但该技术对于要求气源中瓦斯浓度在爆炸极限内,对于低于爆炸极限的乏风瓦斯气无法利用,并且对于CH4浓度变化幅度较大的瓦斯气难以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低浓度瓦斯气利用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低热值瓦斯无法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低浓度瓦斯气利用系统,包括低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高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混合器、配气及安全输送系统、燃烧热回收系统及主控单元;
[0008]所述低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包括低浓度瓦斯气管线,所述低浓度瓦斯气管线的出口与混合器的低浓度瓦斯气入口连接;所述低浓度瓦斯气管线上设置有低浓度瓦斯气压力检测表、低浓度瓦斯气浓度检测仪、低浓度瓦斯气流量检测计及低浓度瓦斯气调节阀门;
[0009]所述高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包括高浓度瓦斯气管线,所述高浓度瓦斯气管线的出口与混合器的高浓度瓦斯气入口连接;所述高浓度瓦斯气管线上设置有高浓度瓦斯气压力检测表、高浓度瓦斯气浓度检测仪、高浓度瓦斯气流量检测计及高浓度瓦斯气调节阀门;
[0010]所述配气及安全输送系统包括混合瓦斯气管线、尾气管线、惰性气回流管线、氮气保护管线、换热器和循环风机;
[0011]所述混合瓦斯气管线为内套管和外套管套设的双层结构;所述内套管的入口端与混合器的混合瓦斯气出口连接,所述内套管的出口端与换热器的低温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低温出口与燃烧热回收系统连接;
[0012]所述换热器的高温出口分别与尾气管线和惰性气回流管线连接,所述惰性气回流管线的另一端与外套管连接,所述惰性气回流管线上设置有惰性气压力检测表、惰性气浓度检测仪、惰性气流量检测计及惰性气调节阀门;
[0013]所述氮气保护管线与外套管连接,所述氮气保护管线上设置有氮气调节阀;
[0014]所述外套管设有惰性气出口,所述惰性气出口与尾气管线连接;
[0015]所述循环风机的入口与燃烧热回收系统的排烟口连接,所述循环风机的出口与换热器的高温入口连接;
[0016]所述低浓度瓦斯气压力检测表、低浓度瓦斯气浓度检测仪、低浓度瓦斯气流量检测计、低浓度瓦斯气调节阀门、高浓度瓦斯气压力检测表、高浓度瓦斯气浓度检测仪、高浓度瓦斯气流量检测计、高浓度瓦斯气调节阀门、惰性气压力检测表、惰性气浓度检测仪、惰性气流量检测计、惰性气调节阀门、氮气调节阀、循环风机及燃烧热回收系统均与主控单元控制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燃烧热回收系统包括燃烧炉膛,所述燃烧炉膛内设置有燃烧器和取热设施,所述燃烧炉膛连接有助燃风管线。
[0018]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为金属纤维燃烧器。
[0019]进一步地,所述取热设施为炉膛水冷壁或换热盘管。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利用矿区的高浓度瓦斯气,与低浓度瓦斯或煤矿乏风进行混配,使混合气体的浓度处于爆炸极限内,不但能处理爆炸范围的瓦斯气体,而且能将浓度较低的乏风瓦斯进行直接燃烧利用,解决低浓度瓦斯气利用难题,资源回收利用的同时,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
[0022](2)通过低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和高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的调节,能够克服瓦斯气气量及浓度波动的影响,有效保证燃烧瓦斯气源的气量和浓度稳定,保证煤矿低浓度瓦斯气长期有效的开采和瓦斯气高效稳定利用。
[0023](3)通过工艺优化,对燃烧尾气热量进行利用回收的同时,利用燃烧尾气作为惰性
保护气体,确保爆炸范围瓦斯气体的安全输送,避免爆炸范围瓦斯气体泄漏造成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
[0027]1、低浓度瓦斯气管线;2、低浓度瓦斯气压力检测表;3、低浓度瓦斯气浓度检测仪;4、低浓度瓦斯气流量检测计;5、低浓度瓦斯气调节阀门;6、高浓度瓦斯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浓度瓦斯气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高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混合器、配气及安全输送系统、燃烧热回收系统及主控单元;所述低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包括低浓度瓦斯气管线,所述低浓度瓦斯气管线的出口与混合器的低浓度瓦斯气入口连接;所述低浓度瓦斯气管线上设置有低浓度瓦斯气压力检测表、低浓度瓦斯气浓度检测仪、低浓度瓦斯气流量检测计及低浓度瓦斯气调节阀门;所述高浓度瓦斯气供气系统包括高浓度瓦斯气管线,所述高浓度瓦斯气管线的出口与混合器的高浓度瓦斯气入口连接;所述高浓度瓦斯气管线上设置有高浓度瓦斯气压力检测表、高浓度瓦斯气浓度检测仪、高浓度瓦斯气流量检测计及高浓度瓦斯气调节阀门;所述配气及安全输送系统包括混合瓦斯气管线、尾气管线、惰性气回流管线、氮气保护管线、换热器和循环风机;所述混合瓦斯气管线为内套管和外套管套设的双层结构;所述内套管的入口端与混合器的混合瓦斯气出口连接,所述内套管的出口端与换热器的低温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低温出口与燃烧热回收系统连接;所述换热器的高温出口分别与尾气管线和惰性气回流管线连接,所述惰性气回流管线的另一端与外套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蔡振义王海波孟凡飞刘基铭戴金玲王忠信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亿斯德特种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