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瓶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250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真空瓶塞,包括瓶塞本体,瓶塞本体内安装有真空气泵和压力传感元件,瓶塞本体上安装有塞体,塞体上设有相连通的抽气腔和通气空间,抽气腔上设有与瓶体内空间连通的气孔,通气空间分别连接真空气泵的抽气管和压力传感元件的进气管。通过在塞体上设置抽气腔和通气空间,使得抽气管、进气管分别通过抽气腔与通气空间连通,不使用连接气管,将塞体塞入瓶体的瓶口进行密封,启动的真空气泵通过塞体上的气孔将瓶体内的空气抽走,空气分别通过进气空间进入到抽气管和气管,实现对瓶体内的液体进行保鲜,压力传感元件对进气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检测,以控制真空气泵关闭,减少体积的占用,且有效防止漏气。且有效防止漏气。且有效防止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瓶塞


[0001]本技术涉及保鲜结构
,具体涉及真空瓶塞。

技术介绍

[0002]当在瓶子内存储的液体没有使用完时,有的液体需要进行保鲜处理,否则会影响液体的使用质量或者液体会过期导致无法使用。常见的做法是采用塞体堵塞瓶口,但是由于瓶子曾经打开过,瓶子内已经混入有空气,不利于液体的保鲜,因此会对瓶子进行抽真空操作。
[0003]市面上一般会使用抽真空瓶塞,抽真空瓶塞内设有真空气泵和压力检测单元,抽真空瓶塞上设有塞体,塞体上设有抽气通道,真空气泵、压力检测单元的进气管通过连接气管与抽气通道连通,采用塞体堵住瓶口,然后通过抽气通道抽取瓶子内的空气。如果连接气管的长度过长会增加瓶塞的体积,而长度过短则可能会在抽真空的时候漏气,影响抽真空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提出的真空瓶塞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的真空瓶塞,包括瓶塞本体,所述瓶塞本体内安装有真空气泵和压力传感元件,所述瓶塞本体上安装有塞体,所述塞体上设有相连通的抽气腔和通气空间,所述抽气腔上设有与瓶体内空间连通的气孔,所述通气空间分别连接真空气泵的抽气管和压力传感元件的进气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瓶塞本体上设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通气槽和通气管,所述通气槽与瓶塞本体的表面相抵靠,所述通气槽上设有与通气管连通的通孔,所述通气槽与通气空间连通,所述通气管配合设于抽气腔内,所述通气管与气孔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瓶塞本体上安装有瓶套,所述瓶套的上端设有第一表面,所述瓶套的下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塞体穿过第一表面设置在瓶套上,所述塞体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进气槽,所述进气槽紧贴第一表面以形成密封的通气空间,所述真空气泵的排气管穿过第二板体或瓶塞本体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瓶塞本体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安装有密封胶垫,所述通气槽与密封胶垫紧贴以形成密封的通气腔,所述抽气管、进气管分别依次穿过瓶塞本体、第一板体与通气空间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槽包括第一进气槽和第二进气槽,所述第一进气槽上设有抽气孔和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槽上设有检测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所述抽气孔与抽气管连通,所述检测气孔与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分别与通气槽连通。
[0011]所述通气槽包括相隔开的第一通气槽和第二通气槽,所述第一板体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一通气槽和第二通气槽分别与通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导
气槽分别连通第一通气槽与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导气槽分别连通第二通气槽与第二进气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槽上设有与通气管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气槽上设有与通气管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堵住第一通孔的密封阀体,所述密封阀体与瓶塞本体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板体相接触并于进气空间外形成排气空间,所述塞体与瓶套之间设有与排气空间连通的空隙,所述排气管依次穿过瓶塞本体、第一板体与排气空间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瓶塞本体上设有多个数字标识,所述瓶塞本体上转动设有调节体,所述调节体上设有方向标识。
[0015]进一步地,所述瓶塞本体上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安装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侧壁上设有齿槽圈,所述调节体上延伸设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块,所述连接体配合卡设于调节体与定位块之间,所述定位块的侧壁上设有与齿槽圈相配合卡接的滑齿,转动所述调节体,所述滑齿一一配合滑入齿槽圈的齿槽内,以使方向标识对准其中一个数字标识。
[0016]进一步地,所述瓶塞本体上安装有触动开关,所述瓶塞本体上滑动设有穿过第二板体及第一表面的顶动件,所述顶动件上安装有第一弹性件,所述顶动件的上端靠近触动开关设置,所述顶动件的下端靠近塞体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瓶塞本体上设有角度检测元件。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处安装有封口盖。
[0019]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技术提供的真空瓶塞,通过在塞体上设置抽气腔和通气空间,使得抽气管、进气管分别通过抽气腔与通气空间连通,不使用连接气管,将塞体塞入瓶体的瓶口进行密封,启动的真空气泵通过塞体上的气孔将瓶体内的空气抽走,空气分别通过进气空间进入到抽气管和气管,实现对瓶体内的液体进行保鲜,压力传感元件对进气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检测,以控制真空气泵关闭,通过在塞体上设置第一板体,并设置连通的第二板体及通气管,塞体与通气管连通,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连通,在延长气路的同时不增加瓶塞本体及塞体的体积,且能保证瓶塞本体与塞体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瓶塞的立体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瓶塞去掉筒体和瓶套后的立体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瓶塞的分解示意图(一);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瓶塞的分解示意图(二);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瓶塞的剖视图(一);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瓶塞去掉筒体和封口盖后的剖视图(二);
[00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瓶塞的剖视图(三);
[002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如下:
[0031]1、瓶塞本体,1a、容置槽,1b、导向套,111、安装座,112、护套,113、上盖,2、真空气泵,2a、抽气管,2b、排气管,3、压力传感元件,3a、进气管,4、塞体,4a、抽气腔,4b、气孔,5、第一板体,51、通气槽,511、第一通气槽,512、第二通气槽,513、第一通孔,514、第二通孔,52、通气管,53、第一导气槽,531、第一过气孔,54、第二导气槽,541、第二过气孔,6、瓶套,6a、第一表面,6b、第一开口,61、限位部,7、第二板体,71、进气槽,711、第一进气槽,712、第二进气槽,713、抽气孔,714、第一进气孔,715、检测气孔,716、第二进气孔,72、排气空间,73、定位部,8、密封胶垫,9、密封阀体,91、导向杆,92、导向柱,10、第二弹性件,11、数字标识,12、调节体,121、定位块,122、滑齿,123、转动块,13、方向标识,14、连接体,14a、齿槽圈,15、触动开关,16、顶动件,17、第一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瓶塞,其特征在于:包括瓶塞本体(1),所述瓶塞本体(1)内安装有真空气泵(2)和压力传感元件(3),所述瓶塞本体(1)上安装有塞体(4),所述塞体(4)上设有相连通的抽气腔(4a)和通气空间,所述抽气腔(4a)上设有与瓶体内空间连通的气孔(4b),所述通气空间分别连接真空气泵(2)的抽气管(2a)和压力传感元件(3)的进气管(3a)。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本体(1)上设有第一板体(5),所述第一板体(5)上设有通气槽(51)和通气管(52),所述通气槽(51)与瓶塞本体(1)的表面相抵靠,所述通气槽(51)上设有与通气管(52)连通的通孔,所述通气槽(51)与通气空间连通,所述通气管(52)配合设于抽气腔(4a)内,所述通气管(52)内设有通道与气孔(4b)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本体(1)上安装有瓶套(6),所述瓶套(6)的上端设有第一表面(6a),所述瓶套(6)的下端设有第一开口(6b),所述塞体(4)穿过第一表面(6a)设置在瓶套(6)上,所述塞体(4)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板体(7),所述第二板体(7)上设有进气槽(71),所述进气槽(71)紧贴第一表面(6a)以形成密封的通气空间,所述真空气泵(2)的排气管(2b)穿过第二板体(7)或瓶塞本体(1)设置。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真空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本体(1)上设有容置槽(1a),所述容置槽(1a)内安装有密封胶垫(8),所述通气槽(51)与密封胶垫(8)紧贴以形成密封的通气腔,所述抽气管(2a)、进气管(3a)分别依次穿过瓶塞本体(1)、第一板体(5)与通气空间连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瓶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槽(71)包括第一进气槽(711)和第二进气槽(712),所述第一进气槽(711)上设有抽气孔(713)和第一进气孔(714),所述第二进气槽(712)上设有检测气孔(715)和第二进气孔(716),所述抽气孔(713)与抽气管(2a)连通,所述检测气孔(715)与进气管(3a)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714)、第二进气孔(716)分别与通气槽(51)连通;所述通气槽(51)包括相隔开的第一通气槽(511)和第二通气槽(512),所述第一板体(5)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导气槽(53)和第二导气槽(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青山余易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乐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