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多功能控制行程的双马达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91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低成本多功能控制行程的双马达驱动器,其包括对合的下壳及上壳;下壳及上壳扣合形成具有安装内腔的壳体;在壳体侧部设置有拉盖;在安装内腔中设置有丝杆组件,在下壳上设置有仓安装螺纹口,在仓安装螺纹口上安装有电机仓,电机仓端口一侧具有带有通孔的仓安装侧扁,在通孔内安装有螺栓,螺栓与下壳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成本多功能控制行程的双马达驱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成本多功能控制行程的双马达驱动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双马达驱动器控制驱动行程停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靠PCB低成本多功能控制行程的双马达驱动器开关条上的微动开关来控制,另一种是通过堵转方案来实现,即在丝杆尾部安装一个螺母,当丝杆走到头时此时依靠螺母与滑块之间碰撞产生的摩擦力来控制。第二种方式较第一种更节约成本,但螺母与滑块磨损较为严重,随着时间的增移,磨损程度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低成本多功能控制行程的双马达驱动器。针对目前双马达推杆装置的结构方案进行了一次优化升级,本技术拟技术一种双马达推杆装置,在丝杆的顶端增加螺母及垫片去掉微动开关,可以节约成本。由原来的微动开关控制改变成由新增加螺母控制,同时微动开关方案保留,当再需要的时候可随时更换为微动开关控制方案,也就说可以两种模式随时切换。
[0004]一种低成本多功能控制行程的双马达驱动器,包括对合的下壳及上壳;下壳及上壳扣合形成具有安装内腔的壳体;
[0005]在壳体侧部设置有拉盖;
[0006]在安装内腔中设置有丝杆组件,在下壳上设置有仓安装螺纹口,在仓安装螺纹口上安装有电机仓,电机仓端口一侧具有带有通孔的仓安装侧扁,在通孔内安装有螺栓,螺栓与下壳螺纹连接;
[0007]在电机仓中安装有具有蜗杆输出轴的电机,在仓安装螺纹口上方设置有位于安装内腔中的齿轮,齿轮与蜗杆输出轴啮合设置;齿轮同轴键连接有旋转中间套件,旋转中间套件内有内螺纹;旋转中间套件连接有丝杆组件的旋转螺杆;在旋转螺杆两端部分别具有连接螺纹头及螺杆导向尾座;
[0008]螺杆导向尾座在安装内腔的导槽中直线移动;
[0009]连接螺纹头连接有垫片及螺母;
[0010]在安装内腔中设置有旋转定位沟槽,在旋转定位沟槽中设置有轴承;
[0011]在轴承套装在旋转螺杆上;
[0012]当丝杆组件向一端移动到行程终端时,螺母纵向顶住轴承的侧端面,在电机运转驱动下,轴承与螺母之间的阻力变大,在电机上设置有采样传感器;采样传感器将电机的阻力值信息传送给控制线路板;控制线路板接收指令,发出信号,使电机停止;
[0013]在下壳的固定凹槽处预留了开关条位置,以安装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与控制线路板电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5]在上壳上设置有灯罩,在安装内腔中设置有安装在下壳底部上的控制线路板及电源线路板,在下壳上设置有电源孔,以用于将电源线连接到电源线路板上;
[0016]在灯罩下表面成对设置有外撇的八字下卡舌;在八字下卡舌下端具有卡舌导向斜面,在八字下卡舌外侧壁上设置有卡舌定位凸起;在上壳上灯口处设置有限制卡与舌定位凸起对应咬合的卡舌定位块。
[0017]拉盖横向滑动地装在下壳侧部;在拉盖中部设置有扣盖弹片,在拉盖两端部分别成对设置有扣盖转动c型座与扣盖带斜面C型端;
[0018]在壳体侧部设置有壳体定位侧凹槽,以便侧向定位安装;
[0019]在拉盖上分别设置有与扣盖转动c型座对应咬合的固定卡合部;
[0020]扣盖带斜面C型端与壳体根部咬合部配合,以便进行开合。
[0021]本技术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拉盖;2、灯罩;3、上壳;4、控制线路板;5、电源线路板;6、丝杆组件;7、齿轮;8、轴承;9、垫片;10、螺母;11、下壳;12、电机;13、电机仓;14、电源线;15、旋转定位沟槽;16、仓安装螺纹口;17、仓安装侧扁;18、旋转中间套件;19、旋转螺杆;20、连接螺纹头;21、螺杆导向尾座;22、八字下卡舌;23、卡舌导向斜面;24、卡舌定位凸起;25、卡舌定位块;26、扣盖转动c型座;27、扣盖弹片;28、扣盖带斜面C型端;29、壳体定位侧凹槽;30、扣盖固定卡合部;31、壳体根部咬合部;32、壳体端部咬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如图1

2所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低成本多功能控制行程的双马达驱动器,包括对合的下壳11及上壳3;下壳11及上壳3扣合形成具有安装内腔的壳体;
[0026]在壳体侧部设置有拉盖1;
[0027]在安装内腔中设置有丝杆组件6,在下壳11上设置有仓安装螺纹口16,在仓安装螺纹口16上安装有电机仓13,电机仓13端口一侧具有带有通孔的仓安装侧扁17,在通孔内安装有螺栓,螺栓与下壳11连接;
[0028]在电机仓13中安装有具有蜗杆输出轴的电机12,在仓安装螺纹口16上方设置有位于安装内腔中的齿轮7,齿轮7与蜗杆输出轴啮合设置;齿轮7同轴键连接有旋转中间套件18,旋转中间套件18内有内螺纹;旋转中间套件18连接有丝杆组件6的旋转螺杆19;在旋转螺杆19两端部分别具有连接螺纹头20及螺杆导向尾座21;
[0029]螺杆导向尾座21在安装内腔的导槽中直线移动;
[0030]连接螺纹头20连接有垫片9及螺母10;
[0031]在安装内腔中设置有旋转定位沟槽15,在旋转定位沟槽15中设置有轴承8;
[0032]在轴承8套装在旋转螺杆19上;
[0033]当丝杆组件6移动到行程终端时,螺母10纵向顶住轴承8的侧端面,在电机12运转
驱动下,轴承8与螺母10之间的阻力变大,在电机12上设置有采样传感器;采样传感器将电机12的阻力值信息传送给控制线路板4;控制线路板4接收指令,发出信号,使电机12停止。
[0034]在上壳3上设置有灯罩2,在安装内腔中设置有安装在下壳11底部上的控制线路板4及电源线路板5,在下壳11上设置有电源孔,以用于将电源线14连接到电源线路板5上;
[0035]在灯罩2下表面成对设置有外撇的八字下卡舌22;在八字下卡舌22下端具有卡舌导向斜面23,在八字下卡舌22外侧壁上设置有卡舌定位凸起24;在上壳3上灯口处设置有限制卡与舌定位凸起24对应咬合的卡舌定位块25;
[0036]在下壳11的固定凹槽处预留了开关条位置,以安装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与控制线路板4电连接,当丝杆组件6移动到行程终端时,与行程开关接触,行程开关控制控制线路板4停电。
[0037]拉盖1横向滑动地装在下壳11侧部;在拉盖1中部设置有扣盖弹片27,在拉盖1两端部分别成对设置有扣盖转动c型座26与扣盖带斜面C型端28;
[0038]在壳体侧部设置有壳体定位侧凹槽29,以便侧向定位安装;
[0039]在拉盖1上分别设置有与扣盖转动c型座26对应咬合的固定卡合部30 ;
[0040]扣盖带斜面C型端28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多功能控制行程的双马达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合的下壳(11)及上壳(3);下壳(11)及上壳(3)扣合形成具有安装内腔的壳体;在壳体侧部设置有拉盖(1);在安装内腔中设置有丝杆组件(6),在下壳(11)上设置有仓安装螺纹口(16),在仓安装螺纹口(16)上安装有电机仓(13),电机仓(13)端口一侧具有带有通孔的仓安装侧扁(17),在通孔内安装有螺栓,螺栓与下壳(11)连接;在电机仓(13)中安装有具有蜗杆输出轴的电机(12),在仓安装螺纹口(16)上方设置有位于安装内腔中的齿轮(7),齿轮(7)与蜗杆输出轴啮合设置;齿轮(7)同轴键连接有旋转中间套件(18),旋转中间套件(18)内有内螺纹;旋转中间套件(18)连接有丝杆组件(6)的旋转螺杆(19);在旋转螺杆(19)两端部分别具有连接螺纹头(20)及螺杆导向尾座(21);螺杆导向尾座(21)在安装内腔的导槽中直线移动;连接螺纹头(20)连接有垫片(9)及螺母(10);在安装内腔中设置有旋转定位沟槽(15),在旋转定位沟槽(15)中设置有轴承(8);在轴承(8)套装在旋转螺杆(19)上;当丝杆组件(6)移动到行程终端时,螺母(10)纵向顶住轴承(8)的侧端面,在电机(12)运转驱动下,轴承(8)与螺母(10)之间的阻力变大,在电机(12)上设置有采样传感器;采样传感器将电机(12)的阻力值信息传送给控制线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英军杨明贤徐国伟宫志强方建超于廷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豪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