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主动防护式压缩氧气自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72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氧气自救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主动防护式压缩氧气自救器。包括呼吸系统自循环泵、检测模块、电池模块、定位芯片与监测腕带,所述呼吸系统自循环泵设置在供氧系统与呼吸系统之间,减小佩戴者的呼气阻力,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探头,检测探头位于自救器上部,可检测环境气体参数,呼吸系统自循环泵与检测模块均分别通过电路连接至电池模块,通过电池模块供电,所述定位芯片固定在自救器壳体的底部,所述监测腕带放置在自救器的壳体内部,可取出佩戴在使用者的手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新颖,可帮助地面救援队伍制定准确、可靠的救援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救援效率,减少灾害事故时的人员伤亡,适合广泛推广使用。推广使用。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主动防护式压缩氧气自救器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氧气自救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主动防护式压缩氧气自救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煤矿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煤矿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水平整体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主动防护和救援设备缺乏,发生灾害事故时往往会浪费掉宝贵的逃生和救援时间。
[0003]当前,自救器依然是煤矿职工主要的个体防护装备,也是发生灾害事故后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道生命线。因而自救器如果能够发挥关键作用,能够极大地减少灾害事故时的人员伤亡。
[0004]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主动防护式压缩氧气自救器,除供佩戴者正常自救、逃生所使用的防护、呼吸功能外,还具备环境参数检测、人员定位、生命体征监测、信息传输、呼吸系统自循环等功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多功能主动防护式压缩氧气自救器,以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作为本体,包括供氧系统、呼吸系统、净化系统以及起密封保护作用的壳体,还包括呼吸系统自循环泵、检测模块、电池模块、定位芯片与监测腕带,所述呼吸系统自循环泵设置在供氧系统与呼吸系统之间,减小佩戴者的呼气阻力,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探头,检测探头位于自救器上部,可检测环境气体参数,呼吸系统自循环泵与检测模块均分别通过电路连接至电池模块,通过电池模块供电,所述定位芯片固定在自救器壳体的底部,所述监测腕带放置在自救器的壳体内部,可取出佩戴在使用者的手上。
[0007]优选地,所述电池模块使用无线充电电池,使用配套设置的无线充电基站进行充电。
[0008]优选地,煤矿井下巷道内设置有与定位芯片适配的人员定位系统读卡器,读卡器感应到定位芯片后将定位信息发送至地面调度系统。
[0009]优选地,所述监测腕带上设置有心率、血压监测单元,实时监测佩戴者生命体征,所述监测腕带上还设置有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
[0010]优选地,所述监测腕带通过蓝牙与检测模块连接,接收来自检测模块的信息并显示在显示屏上。
[0011]优选地,所述监测腕带上内置有5G网络传输模块,可将佩戴者信息传送至地面调度系统。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在供氧系统和呼吸系统之间设置有呼吸系统自循环泵,通过电力模
块带动,减小佩戴者的呼气阻力,使佩戴者呼吸顺畅,节约氧气,提高自救器佩戴的有效防护时间,增加自救逃生几率。
[0014]2、本技术设置有环境参数检测模块,可检测佩戴者所处环境空气中的甲烷、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并将环境参数发送至监测腕带,帮助佩戴者判断环境危险性,寻找最优逃生路线。
[0015]3、本技术上设置有定位芯片,可为灾害事故时地面救援队伍提供正确的救援位置。
[0016]4、本技术还配备有人体生命体征监测腕带,可实时监测佩戴者的心率、血压等常规生命体征。腕带与自救器各检测模块使用蓝牙互联,并设有显示屏,可实时显示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数据,腕带系统芯片配置煤矿井下5G通讯模块,与煤矿井下5G网络互联,可实时传送检测数据和人员位置。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新颖,可第一时间为地面调度传输灾害事故现场数据,帮助地面救援队伍制定准确、可靠的救援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救援效率,减少灾害事故时的人员伤亡,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腕带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为检测模块、2为电池模块、3为定位芯片、4为监测腕带、5为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主动防护式压缩氧气自救器,作为一款煤矿职工随身携带的压缩氧气自救器,除供佩戴者正常自救、逃生所使用的防护、呼吸功能外,还具备环境参数检测、人员定位、生命体征监测、信息传输、呼吸系统自循环等功能,实现佩戴者在自救逃生时对外界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实时监测,同时为地面救援队伍提供可靠的第一现场数据,以便制定科学、准确的救援方案,节约宝贵的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0023]本技术以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作为本体,包括供氧系统、呼吸系统、净化系统以及起密封保护作用的壳体,还包括呼吸系统自循环泵、检测模块1、电池模块2、定位芯片3与监测腕带4,所述呼吸系统自循环泵设置在供氧系统与呼吸系统之间,呼吸系统自循环泵依靠自救器内置电池单位,减小佩戴者的呼气阻力,使佩戴者呼吸顺畅,减轻灾害事故时的紧张情绪,同时还可提高吸收剂的吸收效率,节约氧气,提高自救器佩戴的有效防护时间,增加自救逃生几率。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产品内置环境参数检测模块,可检测佩戴者所处环境空气中的甲烷、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探头位于自救器上部,自救器开启之后,检测模块自动
开始运行,可实时检测、记录和传输环境气体参数,帮助佩戴者判断环境危险性,寻找最优逃生路线,同时还可为地面救援队伍提供数据参考,制定科学可行的救援方案,呼吸系统自循环泵与检测模块分别通过电路连接至电池模块2,通过电池模块2供电。
[0025]所述定位芯片3固定在自救器壳体的底部,煤矿井下巷道内设置有与定位芯片3适配的人员定位系统读卡器,自救器佩戴者经过读卡器时,读卡器感应到定位芯片3后,将定位信息发送至地面调度系统,为灾害事故时地面救援队伍提供正确的救援位置。
[0026]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可监测人体生命体征的监测腕带4,所述监测腕带4, 日常放置在自救器内部,当发生灾害事故时,佩戴者开启并佩戴好自救器后,取出腕带并套在腕部,可实时监测佩戴者的心率、血压等常规生命体征。腕带与自救器各检测模块使用蓝牙互联,并设有显示屏5,可实时显示检测模块所检测的数据。
[0027]腕带系统芯片配置煤矿井下5G通讯模块,与煤矿井下5G网络互联,实时传送检测数据和人员位置,传输速度快,基本无延迟,可第一时间为地面调度传输灾害事故现场数据,帮助地面救援队伍制定准确、可靠的救援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救援效率,减少灾害事故时的人员伤亡。
[0028]作为优选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块2使用无线充电电池,采用无线充电技术,日常管理时在地面灯房使用配套设置的无线充电基站等专用设施进行充电,可保证下井作业人员连续三班使用。
[0029]本技术所涉及的原理为:
[0030]自救器日常佩戴和管理时,为待工作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主动防护式压缩氧气自救器,以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作为本体,包括供氧系统、呼吸系统、净化系统以及起密封保护作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呼吸系统自循环泵、检测模块(1)、电池模块(2)、定位芯片(3)与监测腕带(4),所述呼吸系统自循环泵设置在供氧系统与呼吸系统之间,减小佩戴者的呼气阻力,所述检测模块(1)包括检测探头,检测探头位于自救器上部,可检测环境气体参数,呼吸系统自循环泵与检测模块均分别通过电路连接至电池模块(2),通过电池模块(2)供电,所述定位芯片(3)固定在自救器壳体的底部,所述监测腕带(4)放置在自救器的壳体内部,可取出佩戴在使用者的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主动防护式压缩氧气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2)使用无线充电电池,使用配套设置的无线充电基站进行充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志英冯帅王林吴长青王利元段笑蔚王晶杨勇王灵钧张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科林矿山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