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用缆线敷设装置,包括移动推板,移动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移动推板的顶部且位于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矫直箱,蜗杆与矫直箱转动连接,蜗杆的外侧且位于矫直箱内螺纹连接有蜗轮,蜗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实用性更强,与传统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在实际使用时能够将弯曲的线缆矫直再进行使用,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线缆使用完后更便于更换再使用,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仅节省了劳动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仅节省了劳动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用缆线敷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缆线敷设
,具体为一种变电站用缆线敷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生活中,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
[0003]传统的缆线敷设装置需要人工进行拉动,而拉出的线缆弯曲,不便于使用,不仅消耗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工作效率极低,除此之外,传统装置的线缆使用完后不便于更换再使用,极其影响工作的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用缆线敷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用缆线敷设装置,包括移动推板,所述移动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移动推板的顶部且位于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矫直箱,所述蜗杆与矫直箱转动连接,所述蜗杆的外侧且位于矫直箱内螺纹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矫直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侧且位于蜗轮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主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矫直轮,所述主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从齿轮,所述从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矫直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矫直轮,所述移动推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内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块远离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角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解锁板。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柱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与固定块螺纹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推板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电机电性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线缆卷辊。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新颖,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实用性更强,与传统装置相比本技术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在实际使用时
能够将弯曲的线缆矫直再进行使用,且本技术在线缆使用完后更便于更换再使用,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矫直箱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固定架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转动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转动柱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移动推板;2、底座;3、电机;4、第一皮带轮;5、蜗杆;6、蜗轮;7、主齿轮;8、第一矫直轮;9、第二矫直轮;10、从齿轮;11、矫直箱;12、第一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4、固定架;15、转动柱;16、固定块;17、线缆卷辊;18、滑槽;19、滑块;20、弹簧;21、角块;22、解锁板;23、控制面板;24、第二皮带轮;2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用缆线敷设装置,包括移动推板1,移动推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5,蜗杆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4,移动推板1的顶部且位于底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矫直箱 11,蜗杆5与矫直箱11转动连接,蜗杆5的外侧且位于矫直箱11内螺纹连接有蜗轮6,蜗轮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3与矫直箱11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13的外侧且位于蜗轮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主齿轮7,第二转动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矫直轮8,主齿轮7的外侧啮合连接有从齿轮10,从齿轮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2,第一转动杆 12与矫直箱11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矫直轮9,移动推板1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4,固定架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5,转动柱15的内部设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8,滑槽1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9,两个滑块19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0,滑块19远离弹簧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角块21,滑块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解锁板22,通过在移动推板1上设置底座2、电机3、蜗杆5、第一皮带轮4、矫直箱11、蜗轮6、第二转动杆13、主齿轮7、第一矫直轮8、从齿轮10、第一转动杆12和第二矫直轮9,能够将缆线矫直放出为工作人员使用提供便利;通过在移动推板1上设置固定架14、转动柱15、固定块16、滑槽 18、滑块19、弹簧20、角块21和解锁板22,当缆线使用完后便于重新固定使用新的缆线。
[0020]转动柱1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25,螺栓25与固定块16螺纹连接,能够将固定块16进行位置加固;其中一个转动柱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4,第一皮带轮4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24传动连接,便于第一皮带轮4将第二皮带轮24进行带动转动;移动推板1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便于将移动推板1进行推动;移动推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
控制面板23,控制面板23与电机3电性连接,便于控制电机3的运作;两个固定块16之间转动连接有线缆卷辊17,便于线缆卷辊17转动放出缆线。
[0021]具体的,在使用本技术时将缆线穿进矫直箱11内的第一矫直轮8和第二矫直轮9之间,操作控制面板23控制电机3将蜗杆5带动转动,蜗杆5 带动蜗轮6通过主齿轮7将从齿轮10带动,同时第一皮带轮4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24将缆线放出矫直便于使用,当缆线使用完后将螺栓25转动取出,压动解锁板22通过滑块19带动角块21同时将弹簧20进行压缩,当角块21被带动一定位置时即可将固定块16取出将线缆卷辊17进行更换再反之进行以上操作即可再次机箱进行使用。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用缆线敷设装置,包括移动推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推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5),所述蜗杆(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4),所述移动推板(1)的顶部且位于底座(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矫直箱(11),所述蜗杆(5)与矫直箱(11)转动连接,所述蜗杆(5)的外侧且位于矫直箱(11)内螺纹连接有蜗轮(6),所述蜗轮(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所述第二转动杆(13)与矫直箱(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3)的外侧且位于蜗轮(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主齿轮(7),所述第二转动杆(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矫直轮(8),所述主齿轮(7)的外侧啮合连接有从齿轮(10),所述从齿轮(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2),所述第一转动杆(12)与矫直箱(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矫直轮(9),所述移动推板(1)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1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5),所述转动柱(15)的内部设有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双林,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辉源机电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