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打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153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激光指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打点装置,可在一定区域实现任一图案的二维激光打点。包括整机外壳及固定在整机外壳内的Y轴扫描模组、X轴扫描模组、激光器及主控板;Y轴扫描模组和X轴扫描模组为结构相同或不同的一维扫描振镜机构;Y轴扫描模组、X轴扫描模组及激光器均与主控板相连;激光器发出的光源入射至Y轴扫描模组的反射镜镜面,经反射后入射至X轴扫描模组的反射镜镜面上,出射的光束透过整机外壳,形成一定区域二维平面的激光打点;通过调整一维激光扫描模组反射镜转角,即可实现二维激光打点,相对于现有激光打点装置具有尺寸小、成本低及结构简易的优点。成本低及结构简易的优点。成本低及结构简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打点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激光指示
,具体是一种把点激光按一定角度投射的激光打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激光打点装置是一种点激光光束二维矢量偏转的装置,主要应用在激光光学领域。
[0003]目前公开的激光打点装置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能够实现的打点图案较为单一,限制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公开号为CN 111531519 A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矩形打点装置,其必须依据转轴、齿轮、升降块、电机及凸轮、摇臂等驱动结构,才能实现矩形打点,结构较为复杂,操作困难,且只能实现矩形打点。再如公开号为205375896U的中国专利,公开激光指示装置,其必须依据多种驱动机构带动激光发射在长条形圆筒壳体运动,才能打出圆周点阵,打点图案受壳体结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激光打点装置,可在一定区域实现任一图案的二维激光打点。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激光打点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整机外壳及固定在整机外壳内的Y轴扫描模组、X轴扫描模组、激光器及主控板;
[0006]Y轴扫描模组和X轴扫描模组为结构相同或不同的一维扫描振镜机构,包括振镜;Y轴扫描模组和X轴扫描模组中振镜的扭转梁相互垂直;
[0007]Y轴扫描模组、X轴扫描模组及激光器均与主控板相连;
[0008]主控板与外部进行通信,用于控制激光器的亮灭,控制Y轴扫描模组和X轴扫描模组中振镜内部线圈的驱动电流大小及方向;通过调整驱动电流大小及方向,控制Y轴扫描模组和X轴扫描模组中振镜的反射镜镜面转角大小及扭转方向;
[0009]激光器发出的光源入射至Y轴扫描模组的反射镜镜面,经反射后入射至X轴扫描模组的反射镜镜面上,出射的光束透过整机外壳,形成一定区域二维平面的激光打点;
[0010]或,激光器发出的光源入射至X轴扫描模组的反射镜镜面,经反射后入射至 Y轴扫描模组的反射镜镜面上,出射的光束透过整机外壳,形成一定区域二维平面的激光打点。
[0011]进一步地,上述Y轴扫描模组和X轴扫描模组均还包括模组上盖、磁铁组及模组底座;
[0012]振镜位于模组上盖与模组底座之间;
[0013]磁铁组位于模组上盖与模组底座之间,用于产生磁场,通电的振镜内部线圈在磁场中受安培力发生转动,带动扭转梁转动,从而产生扭矩,使得反射镜面绕扭转梁产生一定角度旋转。
[0014]进一步地,上述磁铁组包括四块磁铁,磁铁的充磁方向均为垂直振镜平面的方向,
两两分别固定于模组上盖和模组底座上;其中,固定于模组上盖的两块磁铁分别与固定于模组底座的两块磁铁上下相对,且上下相对位置的磁铁之间极性相同;固定于模组上盖的两块磁铁朝向振镜平面的极性相反;固定于模组底座的两块磁铁朝向振镜平面的极性相反。
[0015]进一步地,上述Y轴扫描模组和X轴扫描模组还包括导磁,上述导磁位于模组底座上,用于连接固定于模组底座的两块磁铁背向振镜的两个磁极面。
[0016]进一步地,上述磁铁组包括两块磁铁,上述Y轴扫描模组和X轴扫描模组还包括导磁;
[0017]上述导磁包括底部及两个侧壁;上述导磁底部固定在模组底座上;
[0018]上述两块磁铁分别固定于导磁的两个侧壁,位于振镜左右两侧;两块磁铁的充磁方向为平行振镜平面的方向;两块磁铁朝向振镜的极性相反。
[0019]进一步地,上述扭转梁为直梁、折梁、蛇形梁或其组合。
[0020]进一步地,上述振镜的板材材质为FR4、FPC聚合物或半导体材料。
[0021]进一步地,上述主控板包括电源芯片,主控芯片,两路H桥电路,激光器驱动电路,激光器接口,X轴扫描模组接口,Y轴扫描模组接口,接口保护电路及用户FPC接口;
[0022]两路H桥电路分别与X轴扫描模组接口和Y轴扫描模组接口电连接;X轴扫描模组接口,Y轴扫描模组接口分别与X轴扫描模组与Y轴扫描模组的振镜内部线圈电连接;主控芯片控制H桥电路,进而控制X轴扫描模组与Y轴扫描模组的振镜内部线圈的电流大小及方向,进而控制振镜的反射镜镜面转角大小及扭转方向;
[0023]激光器驱动电路与激光器接口电连接,激光器接口与激光器电连接,主控芯片控制激光器驱动电路输入电平,进而控制激光器的亮灭;
[0024]用户FPC接口包含用户电源输入接口与通信接口,主控芯片通过通信接口与用户通信,实现所需功能;
[0025]接口保护电路与用户FPC接口电连接,用于防止用户不规范电源电平输入操作而引起本装置器件的损坏。
[0026]进一步地,上述整机外壳包括上盖与底座,底座的内侧壁上开设主控板槽,Y 轴扫描模组定位槽及X轴扫描模组定位槽;底座的内部固定激光器座;主控板固定在主控板槽内,Y轴扫描模组装配固定在Y轴扫描模组定位槽内,X轴扫描模组装配固定在X轴扫描模组定位槽内,激光器固定在激光器座上。
[0027]进一步地,激光打点装置还包括出光玻璃,底座侧壁上开设出光口,出光口的边沿设有出光玻璃槽,出光玻璃通过出光玻璃槽装配在底座侧壁的出光口处。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1、本技术激光打点装置由两个一维激光扫描模组与激光器组成,通过调整一维激光扫描模组反射镜转角,即可实现二维激光打点,相对于现有激光打点装置具有尺寸小、成本低及结构简易的优点。
[0030]2、本技术激光打点装置通过调整驱动电流大小及电流换向,控制Y轴扫描模组和X轴扫描模组的反射镜镜面转角,即可实现任一图案的二维激光打点,通用性高,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实施例1中二维激光打点装置爆炸图;
[0032]图2为实施例1中X轴扫描模组或Y轴扫描模组爆炸图;
[0033]图3为实施例1中具有蛇形扭转梁的振镜结构图;
[0034]图4为实施例1中主控板框架图;
[0035]图5为实施例1中整机外壳结构图;
[0036]图6为实施例1中磁路分布,线圈受力及旋转方向示意图;
[0037]图7为实施例2中磁路分布,线圈受力及旋转方向示意图;
[0038]图8为实施例2中X轴扫描模组或Y轴扫描模组爆炸图。
[0039]图中附图标记为:
[0040]1‑
Y轴扫描模组,2

X轴扫描模组,3

激光器,4

出光玻璃,5

主控板,6

整机外壳,7

模组上盖,8

振镜,9

磁铁组,10

模组底座,11

反射镜,12

导磁,13
‑ꢀ
上盖,14

主控板槽,15

Y轴扫描模组定位槽,16

出光玻璃槽,1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打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机外壳(6)及固定在整机外壳(6)内的Y轴扫描模组(1)、X轴扫描模组(2)、激光器(3)及主控板(5);Y轴扫描模组(1)和X轴扫描模组(2)为结构相同或不同的一维扫描振镜机构,包括振镜(8);Y轴扫描模组(1)和X轴扫描模组(2)中振镜(8)的扭转梁相互垂直;Y轴扫描模组(1)、X轴扫描模组(2)及激光器(3)均与主控板(5)相连;主控板(5)与外部进行通信,用于控制激光器(3)的亮灭,控制Y轴扫描模组(1)和X轴扫描模组(2)中振镜(8)内部线圈的驱动电流大小及方向;通过调整驱动电流大小及方向,控制Y轴扫描模组(1)和X轴扫描模组(2)中振镜(8)的反射镜镜面转角大小及扭转方向;激光器(3)发出的光源入射至Y轴扫描模组(1)的反射镜镜面,经反射后入射至X轴扫描模组(2)的反射镜镜面上,出射的光束透过整机外壳(6),形成一定区域二维平面的激光打点;或,激光器(3)发出的光源入射至X轴扫描模组(2)的反射镜镜面,经反射后入射至Y轴扫描模组(1)的反射镜镜面上,出射的光束透过整机外壳(6),形成一定区域二维平面的激光打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打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扫描模组(1)和X轴扫描模组(2)均还包括模组上盖(7)、磁铁组(9)及模组底座(10);振镜(8)位于模组上盖(7)与模组底座(10)之间;磁铁组(9)位于模组上盖(7)与模组底座(10)之间,用于产生磁场,通电的振镜(8)内部线圈在磁场中受安培力发生转动,带动扭转梁转动,从而产生扭矩,使得反射镜面绕扭转梁产生一定角度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打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组(9)包括四块磁铁,磁铁的充磁方向均为垂直振镜(8)平面的方向,两两分别固定于模组上盖(7)和模组底座(10)上;其中,固定于模组上盖(7)的两块磁铁分别与固定于模组底座(10)的两块磁铁上下相对,且上下相对位置的磁铁之间极性相同;固定于模组上盖(7)的两块磁铁朝向振镜(8)平面的极性相反;固定于模组底座(10)的两块磁铁朝向振镜(8)平面的极性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打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扫描模组(1)和X轴扫描模组(2)还包括导磁(12),所述导磁(12)位于模组底座(10)上,用于连接固定于模组底座(10)的两块磁铁背向振镜(8)的两个磁极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打点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耀军宋秀敏蒲文倩白杰宋云知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知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