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52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定位板、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柱塞泵、套筒架、套筒、脱卸板以及吸头;套筒架和脱卸板相互间隔、且滑动安装于定位板上;套筒的一端安装在套筒架上,另一端穿过脱卸板上的第一安装通孔后与吸头连接,套筒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柱塞泵连接,另一端与吸头可拆卸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套筒架连接,用于驱动套筒架上下移动;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脱卸板连接,用于驱动脱卸板上下移动;在吸头与套筒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脱卸板相抵的第一环形凸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全自动吸液移液,且可实现全自动装卸吸头,效率高;套筒还能通过吸嘴吸取吸球等物品,功能多。功能多。功能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荧光PCR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通量的核酸检测成为“生物安全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强核酸检测工作,既有利于巩固防控成果,维护群众健康,又有助于人员合理流动,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复学,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措施。据此,核酸检测工作已经成为常态化的防控措施。
[0003]中国专利CN111197004A,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工作站,虽然实现了PCR过程的全自动操作,但是移液模块仅仅能实现全自动移液,而不能实现全自动更换吸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可实现全自动装卸吸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定位板、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柱塞泵、套筒架、套筒、脱卸板以及吸头;所述的套筒架和脱卸板相互间隔、且滑动安装于定位板上;所述的套筒的一端安装在套筒架上且通过管道与柱塞泵连接,另一端穿过脱卸板上的第一安装通孔后与吸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套筒架连接,用于驱动套筒架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脱卸板连接,用于驱动脱卸板上下移动;在所述的吸头与套筒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脱卸板相抵的第一环形凸块。本技术通过柱塞泵实现套筒内负压,以实现吸液动作;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套筒架和脱卸板上下移动,即驱动套筒和吸头上下移动,以实现吸头与液体接触便于吸液;装载吸头时,吸头首先放置在套筒的正下方,套筒架向下移动使套筒与吸头接触,实现吸头与套筒的连接;当需要脱卸吸头时,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脱卸板下移,此时套筒固定不动,脱卸板与吸头的第一环形凸块相抵,继续下移脱卸板,将吸头脱卸。实现吸头的快速组装和拆卸,效率高。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套筒架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的套筒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通孔中,另一端穿设于第一安装通孔中。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套筒和吸头均设有多个;所述的套筒架为长条形结构,沿着套筒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的脱卸板为长条形结构,沿着脱卸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与第二安装通孔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的套筒架和脱卸板相互平行设置;多个套筒依次安装于多个第二安装通孔中。设置多个套筒和吸头可实现批量操作,提高效率。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安装通孔中设有用于与第一环形凸块相抵的第
二环形凸块。在脱卸板不断下移的过程中,第二环形凸块逐渐与第一环形凸块接触、相抵,从而将吸头顶脱,实现自动脱卸吸头,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定位板上设有滑槽,所述的套筒架和脱卸板均设有与滑槽对应的滑块,所述的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套筒架和脱卸板均通过滑块与定位板上滑槽滑动连接,通过滑块与滑槽,一方面实现了滑动连接,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套筒架和脱卸板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抖动,导致移液出现失误。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套筒的内部设有吸液通道,所述的套筒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管道连接的第一连接头,另一端设有用于与吸头连接的第二连接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套筒与套筒架连接的一端设有限位环,限位环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套筒在第二安装通孔中发生移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套筒与吸头连接的一端设有凸起的吸嘴。设置吸嘴,可以通过吸嘴吸取吸球,对样品试管进行球封。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吸液通道的直径为1mm~1.5mm。可精准吸收0.2μl至1μl的极少量样本。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套筒与吸头过盈配合连接。吸头与套筒连接处可以是喇叭形状,第二连接头伸入至吸头的开口中,逐渐下移的过程,第二连接头与吸头内壁逐渐卡紧,实现过盈配合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实现全自动吸液移液,且可实现全自动装卸吸头,效率高;另外,套筒与吸头连接方式简单,装卸快速;套筒不仅可以连接吸头实现吸液功能,还能通过吸嘴吸取吸球等物品,功能多。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套筒与套筒架、脱卸板以及吸头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套筒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定位板;2、第一驱动电机;3、第二驱动电机;4、套筒架;5、套筒;51、第一连接头;52、第二连接头;53、限位环;54、吸嘴;6、脱卸板;7、吸头;71、第一环形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定位板1、第一驱动电机2、第二驱动电机3、柱塞泵、套筒架4、套筒5、脱卸板6以及吸头7;套筒架4和脱卸板6相互间隔、且滑动安装于定位板1上;套筒5的一端安装在套筒架4上且通过管道与柱塞泵连接,另一端穿过脱卸板6上的第一安装通孔后与吸头7可拆卸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与套筒架4连接,用于驱动套筒架4上下移动;第二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脱卸板6连接,用
于驱动脱卸板6上下移动;在吸头7与套筒5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脱卸板6相抵的第一环形凸块71。通过柱塞泵实现套筒5内负压,以实现吸液动作;第一驱动电机2和第二驱动电机3驱动套筒架4和脱卸板6上下移动,即驱动套筒5和吸头7上下移动,以实现吸头7与液体接触便于吸液;装载吸头7时,吸头7首先放置在套筒5的正下方,套筒架4向下移动使套筒5与吸头7接触,实现吸头7与套筒5的连接;当需要脱卸吸头7时,第二驱动电机3驱动脱卸板6下移,此时套筒5固定不动,脱卸板6与吸头7的第一环形凸块71相抵,继续下移脱卸板6,将吸头7脱卸。实现吸头7的快速组装和拆卸,效率高。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套筒架4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通孔,套筒5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通孔中,另一端穿设于第一安装通孔中。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套筒5和吸头7均设有多个;套筒架4为长条形结构,沿着套筒架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安装通孔;脱卸板6为长条形结构,沿着脱卸板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与第二安装通孔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一安装通孔;套筒架4和脱卸板6相互平行设置;多个套筒5依次安装于多个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定位板(1)、第一驱动电机(2)、第二驱动电机(3)、柱塞泵、套筒架(4)、套筒(5)、脱卸板(6)以及吸头(7);所述的套筒架(4)和脱卸板(6)相互间隔、且滑动安装于定位板(1)上;所述的套筒(5)的一端安装在套筒架(4)上且通过管道与柱塞泵连接,另一端穿过脱卸板(6)上的第一安装通孔后与吸头(7)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与套筒架(4)连接,用于驱动套筒架(4)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脱卸板(6)连接,用于驱动脱卸板(6)上下移动;在所述的吸头(7)与套筒(5)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脱卸板(6)相抵的第一环形凸块(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架(4)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的套筒(5)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通孔中,另一端穿设于第一安装通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荧光PCR仪的移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5)和吸头(7)均设有多个;所述的套筒架(4)为长条形结构,沿着套筒架(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的脱卸板(6)为长条形结构,沿着脱卸板(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与第二安装通孔位置一一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秩生翁丹容张伟蔡树衡黄剑锋程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