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装置用于制作具有多磁极对的磁铁。在开始的步骤中形成一个或几个磁极对。然后,相对被磁化体移动该装置或相对该装置移动被磁化体形成另外的磁极对。该装置的构造使得:在先磁化的可磁化体部分不会因可磁化体中相邻部分的磁化而消磁或有显著的改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铁的制作,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当用单个步骤磁化(以后称一步磁化)整个可磁化体有困难,不便或不可能时,利用一系列步骤在可磁化体上形成多个磁极的新装置及方法。制作磁铁,例如制作在其圆周上具有多个磁极对的环形磁铁的常规方式是利用一个单独的充磁夹具,它使环形可磁化体磁化,同时地形成所有磁极对。以一步形成全部磁极对的制作磁铁的装置及方法的实例描述在美国专利US4,614,929中,其公告日为1986年9月30日,持有人为:Tsukada等人,标题为“制造磁铁的方法”,以及美国专利US4,737,753,其公告日为1988年4月12日,持有人为Claude Oudet,标题为“多极的磁化装置”。但是,因为接近待磁化的环状或扁平状可磁化体的圆周部分的阻碍物或其他的空间限制,将一个单个装置安装在合适的空间一步制作磁铁常常是不可能的或困难的。我提出的使可磁化体磁化的新方法及装置则可用于空间受限制或一步磁化装置不能使用的地方。我所提出的制作磁铁的新方法,是用连续的步骤在一可磁化体上形成一系列的磁化区域。这是这样实现的:使用该新装置至少形成一个极对,然后或是将装置或是将磁化体移动一小距离,再在下一步骤中磁化该可磁化体,以形成下一个磁极对。然而,与诸如美国专利US4614929及US4737753中描述的使可磁化体一步磁化的方法相比较,在使用该方法时必须要克服一定的困难。例如该装置的构造必须使每个磁极对的范围被细致地控制在一个预定的区域。此外,-->该装置的构造必须能作到:在第一个或多个磁极对形成后,任何后续施行的磁化都不致抹掉或严重地改变任何已磁化的磁极对。常常必须使得:沿着扁平体的整个长度或沿着环状体的整个圆周的磁化,形成例如为具有近似相等幅度磁通强度的等距离磁极对。简言之,我的专利技术包括一个充磁导体,一个电流脉冲源经过该充磁导体供给电流脉冲以产生一个磁场。至少设置一个磁场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的位置应使得经由充磁导体馈给的脉冲所产生的磁场在磁场阻尼装置附近受到阻尼。于是,经由充磁导体的电流脉冲产生出一个磁场,它贯穿过靠近充磁导体的那部分可磁化体以产生所需磁化的极对区域,但基本上不贯穿过靠近阻尼装置的那部分可磁化体。概括地说,我提出的制作磁铁的新方法包括:首先在可磁化体上形成至少一个具有预定区域的磁极对的步骤。然后,在后续的步骤中,在可磁化体上形成其他磁极对,直到整个可磁化体磁化成具有所需数目的磁极对为止。所有后续磁极对的形成没有对任何在前形成的磁极对明显的干扰,每个磁极对的区域被都细致地控制,并且所产生的磁铁的磁极对的磁通强度具有近似相同的幅度。参照以下详细的描述及附图,本专利技术及其诸多优点将会进一步被理解,其中:图1:描述本人的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基本部分的截面图,并描述了可磁化体磁化的第一步骤;图2:描述在可磁化体磁化中优选的下一步骤的截面图,它与图1相似;图3:描述本专利技术电流脉冲源及电导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电路图;图4: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基本部分的截面图;-->图5: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基本部分的截面图;图6: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基本部分的截面图。在各个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参照附图,尤其是图1及图2,本人的用于在可磁化体上形成一系磁化区域的新装置包括一个支承件10。该支承件具有多个在水平方向上隔开的在垂直方向上伸展的凸块12、14、16及18,它们限定了多个在水平方向上隔开的槽20、22及24。一个充磁导体26被放置在槽22中。次级电导体28及30被放置在各自的槽20及24。次级电导体28及30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与充磁导体26等距离布置。它们在水平方向、相对充磁导体的异侧方向上距离相同,并且在垂直方向、相对充磁导体的同侧方向上等距离。参照图3,一个脉冲发生器32,经充磁导体26及两个并联排列的次级电导体28及30馈送电流脉冲。流过充磁导体26的电流强度是流过每个次级电导体28、30的电流强度的两倍。在操作时,可磁化体34可能为包括扁平状或环状在内的任何形状。如果其为环状,则凸块12、14、16及18将具有弯曲的表面,必要时,使其与可磁化体34的弧度相一致。支承体10靠放在将充磁的可磁化体34上。脉冲发生器然后被接通使充磁导体26及次级电导体28和30得电。如图1所示,流过充磁导体26的电流从纸面向外流(用圆点表示),而流过电导体28及30的电流流入纸面(用圈中的叉表示)。在可磁化体34的区域36的上部分形成了一个S极,在区域36的下部分形成一个N极。同样地,在可磁化体34的区域38上部分形成了一个N极,在区域38的下部分形成-->一个S极。其磁通及磁通的方向在图1中以箭头表示,可以看到其箭头指向逆时钟方向。在这里所使用的一个“极对”意味着一个N极和一个S极,它们在图1中是垂直方向分布的,并在其它图中也是如此。因而在区域36中形成了一个极对;在区域38中形成了第二个极对。可磁化体34可包含下列组份:铁酸钡(Barium Ferrite)、铁酸锶(Strontium Ferrite)或稀土材料,如钕铁硼(Neodymium Iron Boron)、或钐钴(Samarium Cobalt),以各向异性的为佳。一个钢的靠板31促使磁通路径拉直,以致使经过可磁化体34的磁路是垂直的。在可磁化体34的区域36及38上形成了极对后,或是移动可磁化体34或是移动支承体10到图2中所示的位置。然后由脉冲发生器32供给的电流脉冲以与图1中所示电流相反的方向流通。也就是流过充磁导体26的电流流入纸面,而流过次级电导体28及30的电流流出纸面。在可磁化体34的区域40上部分形成了一个S极;在区域40下部分形成了一个N极。磁力线可由箭头表示:它在图2中以顺时针方向围绕充磁导体26。可磁化体34的其余部分的充磁是利用继续移动支承体10或是移动可磁化体34一个适当的距离,并使流过充磁导体26和次级电导体28及30的电流交替反向,直到整个34被充磁成具有多个磁极对为止。支承体10的重要部分是:凸块18、相邻的槽24、及槽24中置放的导体30,相应地,凸块12相邻的槽20及放置在槽20中的导体28。这些部分的每一个形成了磁场阻尼装置。它们与-->充磁导体26相距一预定距离,其位置使得由流经充磁导体26的脉冲产生的磁场被磁场阻尼装置阻尼,从而,经过充磁导体26的电流脉冲产生出一个仅穿过可磁化体的区域38及40(见图2)、并且基本上不穿过靠近阻尼装置的那部分可磁化体34的磁场。根据图1所示的电流,磁通试图以顺时针方向绕过电导体28及30。因而,由流过导体28及30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将阻止或阻尼通过可磁化体10的凸块12及18和槽20及24的任何逆时针方向的磁通。根据图2所示的电流,磁通试图以逆时针方向绕过电导体28及30。因而,由流过导体28及30的电流产生的磁通将阻止或阻尼通过凸块12及18和槽20及24的任何顺时针方向的磁通。如若在该装置中没有磁场阻尼装置的话,当支承体10从图1所示位置移动到图2所示位置时,则顺时针方向的磁通就会穿过可磁化体34的区域36,并使在区域36中已形成的磁通抹去或明显地削弱。并且,在真实的过程中,可磁化体34的区域38不是整个都磁饱和的。也就是,区域38的最接近充磁导体26的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可磁化体上形成一系列磁化区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充磁导体;一个电源脉冲源,将电源脉冲通过所述充磁导体以产生一个磁场;及至少一个磁场阻尼装置,它设有与充磁导体相隔一预定距离的装置,后者的定位能使由流过充磁导体的脉冲产生的磁场在靠近所述磁场阻尼装置处受到阻尼,从而使流过充磁导体的电流脉冲产生出一个磁场,该磁场将穿过靠近充磁导体的那部分可磁化体,并基本上不穿过靠近阻尼装置的那部分可磁化体。
【技术特征摘要】
US 1989-8-30 400,6351、一种在可磁化体上形成一系列磁化区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充磁导体;一个电流脉冲源,将电流脉冲通过所述充磁导体以产生一个磁场;及至少一个磁场阻尼装置,它设有与充磁导体相隔一预定距离的装置,后者的定位能使由流过充磁导体的脉冲产生的磁场在靠近所述磁场阻尼装置处受到阻尼,从而使流过充磁导体的电流脉冲产生出一个磁场,该磁场将穿过靠近充磁导体的那部分可磁化体,并基本上不穿过靠近阻尼装置的那部分可磁化体。2、在可磁化体上形成一系列磁化区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支承体;一个安装在该支承体上的充磁导体;一个电流脉冲源,将电流脉冲通过所述的充磁导体以产生一个磁场;及至少一个磁场阻尼装置,它设有与充磁导体相隔一预定距离的装置,后者的定位应使流过充磁导体的脉冲产生的磁场在靠近所述磁场阻尼装置处受到阻尼,从而使流过充磁导体的电流脉冲产生出一个磁场,该磁场将穿过靠近充磁导体的那部分可磁化体,并基本上不穿过靠近阻尼装置的那部分可磁化体。3、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E拉克鲁瓦,
申请(专利权)人:托林顿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