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68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9
本申请涉及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涉及防水处理的领域,其包括坡屋面结构层和平屋面结构层,且平屋面结构层内侧与坡屋面结构层底部相连,所述平屋面结构层与坡屋面结构层交接部位处设置有加固层,加固层上固接有防水层,且防水侧层的两端分别垂直于平屋面结构层、坡屋面结构层设置。本申请具有加强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高效防水的效果。强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高效防水的效果。强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高效防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防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的房屋建筑行业中,住宅建筑或其他建筑的屋顶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坡屋面、平屋面、坡屋面与平屋面结合的式样,其中较为美观的为坡屋面和平屋面结合的情况。
[0003]坡屋面与平屋面结合的屋顶结构,平屋面的内侧与坡屋面的底部相连,水流从坡屋面流动至平屋面上,倾斜设置的坡屋面方便雨水在坡屋面上流动和排出,快速排出的雨水转移至平屋面上,再由平屋面将雨水转移到地面上。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坡屋面与平屋面结合的屋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坡屋面与平屋面的交接部位处极容易出现渗漏点,影响坡屋面与平屋面装饰的美观,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加强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的高效防水,本申请提供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包括坡屋面结构层和平屋面结构层,且平屋面结构层内侧与坡屋面结构层底部相连,所述平屋面结构层与坡屋面结构层交接部位处设置有加固层,加固层上固接有防水层,且防水层的两端分别垂直于平屋面结构层、坡屋面结构层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屋面结构层内侧与坡屋面结构层底部相连,设置在平屋面结构层和坡屋面结构层交接部位的加固层对交接部位形成加固,进一步加强平屋面结构层与坡屋面结构层之间的连接,提升平屋面结构层和坡屋面结构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在加固层上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对平屋面结构层和坡屋面结构层的连接位置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防水层的端部垂直于平屋面结构层和坡屋面结构层设置,加强防水层与坡屋面结构层和平屋面结构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有效解决坡屋面结构层与平屋面结构层交接部位处出现渗漏点的情况,保护平屋面结构层和坡屋面结构层位置装饰的美观,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防水层的两端均固接有引导条,引导条背离防水层的一侧呈弧面状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水层两端设置引导条,水流通过引导条的弧面向下流动,引导条的弧面设置对水流起到较好的引流效果,减少水流在防水层端部的积存,提高坡屋面层结构与平屋面层结构位置处的排水,加强将坡屋面层结构与平屋面层结构交接位
置的保护。
[0011]可选的,所述防水层、引导条上铺设有混凝土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设在防水层、引导条上的混凝土层,进一步加强防水层和引导条之间的连接,提高防水层和引导条在连接时的稳定性,提高平屋面结构层与坡屋面结构层交接部位的防水和排水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层背离防水层的一侧固接有保护层。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土层背离防水层的一侧固接有保护层,加强对混凝土层的保护,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层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强使用效果。
[0015]可选的,所述保护层与平屋面结构层、坡屋面结构层连接的位置嵌入平屋面结构层、坡屋面结构层内部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保护层时,将保护层与平屋面结构层、坡屋面结构层连接的位置嵌入平屋面结构层、坡屋面结构层的内部,进一步加强将保护层与平屋面结构层、坡屋面结构层之间的连接,提升保护层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0017]可选的,所述保护层嵌入平屋面结构层、坡屋面结构层的位置处设置有压紧管,压紧管置于保护层的顶部并与保护层固定相连。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管固接于保护层的顶部,对保护层与平屋面结构层、保护层与坡屋面结构层之间的连接起到进一步加强和稳定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保护层的使用效果。
[0019]可选的,所述压紧管间隔设置有多个,且相邻压紧管之间平行设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护层上间隔设置多个压紧管,从不同的部位加强压紧管对保护层的固定效果,提升保护层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相邻压紧管之间平行设置,提升压紧管对保护层作用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增强使用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压紧管上开设有排流孔。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紧管上开设排流孔,方便坡屋面结构层上形成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穿过排流孔进入到压紧管内部,顺着压流管排至外侧,减少坡屋面结构层上的水流,有效降低水流对坡屋面结构层和平屋面结构层交接部位的冲刷,增强坡屋面结构层和平屋面结构层交接部位的防水效果,提高实用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在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设置加固层和防水层,有效解决坡屋面结构层与平屋面结构层交接部位处出现渗漏点的情况,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0025]2.通过在防水层的两端设置引导条,水流通过引导条的弧面向下流动,减少水流在防水层端部的积存,提高坡屋面层结构与平屋面层结构位置处的排水;
[0026]3.通过设置压紧管,并在压紧管上开设排流孔,方便坡屋面结构层上形成的水流排出,降低水流对坡屋面结构层和平屋面结构层交接部位的冲刷,增强坡屋面结构层和平屋面结构层交接部位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坡屋面结构层;2、平屋面结构层;3、加固层;4、防水层;5、引导
条;6、混凝土层;7、保护层;8、压紧管;81、排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
[0031]参照图1,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包括坡屋面结构层1和平屋面结构层2,平屋面结构层2内侧与坡屋面结构层1底部相连,平屋面结构层2与坡屋面结构层1交接部位处设置有加固层3和防水层4,加固层3固接于平屋面结构层2和坡屋面结构层1交接部位处,防水层4固接于加固层3背离平屋面结构层2和坡屋面结构层1的一侧,加固层3和防水层4相互配合,有效解决坡屋面结构层1与平屋面结构层2交接部位处出现渗漏点的情况,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
[0032]参照图1,防水层4罩设于加固层3上,且防水层4的两端分别垂直于平屋面结构层2、坡屋面结构层1设置,防水层4的两端均固接有引导条5,引导条5背离防水层4的一侧呈弧面状设置,防水层4、引导条5上铺设有混凝土层6。
[0033]加固层3对平屋面结构层2和坡屋面结构层1的交接部位形成加固,提高平屋面结构层2与坡屋面结构层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水层4罩设在加固层3上,防水层4加强与坡屋面结构层1和平屋面结构层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对平屋面结构层2和坡屋面结构层1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此外,置于防水层4端部的引导条5对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包括坡屋面结构层(1)和平屋面结构层(2),且平屋面结构层(2)内侧与坡屋面结构层(1)底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屋面结构层(2)与坡屋面结构层(1)交接部位处设置有加固层(3),加固层(3)上固接有防水层(4),且防水层(4)的两端分别垂直于平屋面结构层(2)、坡屋面结构层(1)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4)的两端均固接有引导条(5),引导条(5)背离防水层(4)的一侧呈弧面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4)、引导条(5)上铺设有混凝土层(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坡屋面与平屋面交接部位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飞孙璐秦冬彪李晋玲曹众毕瑞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中建建友防水施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