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067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装置,包括运输管,运输管中部固定连接扩容框,扩容框内固定连接过滤网,扩容框上端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口,扩容框内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分隔板,扩容框内上端均安装有提升机构,扩容框内两侧安装有推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转把、螺纹杆和提升板等结构,能够便于带动杂物和塑料袋移动,方便杂物的收集清理,并且设置的倾斜板能够便于将杂物运送至提升板上,方便提升板的使用,并且设置的推板、限位管、限位杆和拉簧等结构,能够便于将杂物推出扩容框,方便杂物的清理,从而便于污水的治理。治理。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水治理
,具体为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0003]目前,在对地下水进行治理时,由于污水中含有塑料袋等杂物,通常需要人工手动打捞漂浮在地下水中的杂物,这种打捞方式十分麻烦,不利于地下水的长期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装置,包括运输管,所述运输管中部固定连接扩容框,所述扩容框内固定连接过滤网,所述扩容框上端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口,所述扩容框内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分隔板,所述扩容框内上端均安装有提升机构,所述扩容框内两侧安装有推动机构;
[0006]两个所述推动机构均包括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均和扩容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相互远离一侧均滑动连接限位管,两个所述限位管上靠近限位杆一侧均固定连接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靠近同侧限位杆一侧均固定连接拉簧,两个所述拉簧相互靠近一侧均和扩容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管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推板,两个所述固定环上端均固定连接拉板。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提升机构均包括转把,两个所述转把下端均固定连接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均和扩容框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下端均通过轴承和提升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提升板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倾斜板。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拉板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均和同侧限位口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运输管下端固定连接沉淀箱,所述沉淀箱下端前后部和两侧均固定连接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下端均固定连接支撑座。
[0010]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呈拱形,所述过滤网和扩容框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所述扩容框两侧上端均开设有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均和同侧推板相适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转把、螺纹杆和提升板等结构,能够便于带动杂物和塑料袋移动,方便杂物的收集清理,并且设置的倾斜板能够便于将杂物运送至提升板上,方便提升板的使用,并且设置的推板、限位管、限位杆和拉簧等结构,能够便于将杂物推出扩容框,方便杂物的清理,从而便于污水的治理。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图1的A结构放大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运输管;2、扩容框;21、分隔板;22、开口;23、限位口;3、过滤网;4、推动机构;41、限位杆;42、拉簧;43、固定环;44、限位管;45、推板;46、拉板;5、提升机构;51、转把;52、螺纹杆;53、提升板;54、倾斜板;6、沉淀箱;7、支撑柱;8、支撑座;9、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装置,包括运输管1,运输管1中部固定连接扩容框2,扩容框2内固定连接过滤网3,扩容框2上端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口23,设置的限位口23便于推动机构4的使用,扩容框2内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分隔板21,扩容框2内上端均安装有提升机构5,扩容框2内两侧安装有推动机构4,设置的推动机构4能够便于推动杂物移动,方便杂物的收集和清理;
[0021]两个推动机构4均包括限位杆41,两个限位杆41均和扩容框2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杆41相互远离一侧均滑动连接限位管44,两个限位管44上靠近限位杆41一侧均固定连接固定环43,固定环43靠近同侧限位杆41一侧均固定连接拉簧42,两个拉簧42相互靠近一侧均和扩容框2固定连接,两个限位管44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推板45,两个固定环43上端均固定连接拉板46,通过拉动两个拉板46,使两个拉板46带动两个限位管44移动,使限位管44带动拉簧42伸长,并带动推板45的移动,使推板45将提升板53上的杂物和塑料袋从开口22出推出扩容框2内,然后将杂物和塑料袋进行收集。
[0022]两个提升机构5均包括转把51,两个转把51下端均固定连接螺纹杆52,两个螺纹杆52均和扩容框2螺纹连接,两个螺纹杆52下端均通过轴承和提升板53固定连接,两个提升板53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倾斜板54,通过两个转把51带动螺纹杆52转动,两个螺纹杆52带动两个提升板53移动,提升板53带动塑料袋和杂物上升,直至提升板53带动杂物上升到开口22处,便于杂物的清理,扩容框2两侧上端均开设有开口22,两个开口22均和同侧推板45相适配,推板45的使用,两个拉板46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滑杆9,两个滑杆9均和同侧限位口23相适配,起到固定拉板46的作用,方便拉板46的使用,过滤网3呈拱形,过滤网3和扩容框2相适配,便于杂物的运输,运输管1下端固定连接沉淀箱6,沉淀箱6下端前后部和两侧均固定连接支撑柱7,四个支撑柱7下端均固定连接支撑座8,起到支撑沉淀箱6的作用。
[0023]具体的,使用本技术时,将污水管与运输管1连接,使污水通过运输管1的运输进入沉淀箱6内,在此过程中,污水中的塑料袋和杂物受到过滤网3的阻拦与污水分离,并通过过滤网3和倾斜板54的运输,运输在扩容框2两侧的提升板53上,然后转动转把51,使两个
转把51带动螺纹杆52转动,两个螺纹杆52带动两个提升板53移动,提升板53带动塑料袋和杂物上升,直至提升板53带动杂物上升到开口22处,然后拉动两个拉板46,使两个拉板46带动两个限位管44移动,使限位管44带动拉簧42伸长,并带动推板45的移动,使推板45将提升板53上的杂物和塑料袋从开口22出推出扩容框2内,然后将杂物和塑料袋进行收集,在转动转把51,使螺纹杆52带动提升板53复原,便于继续收集杂物。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管(1),所述运输管(1)中部固定连接扩容框(2),所述扩容框(2)内固定连接过滤网(3),所述扩容框(2)上端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口(23),所述扩容框(2)内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分隔板(21),所述扩容框(2)内上端均安装有提升机构(5),所述扩容框(2)内两侧安装有推动机构(4);两个所述推动机构(4)均包括限位杆(41),两个所述限位杆(41)均和扩容框(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杆(41)相互远离一侧均滑动连接限位管(44),两个所述限位管(44)上靠近限位杆(41)一侧均固定连接固定环(43),所述固定环(43)靠近同侧限位杆(41)一侧均固定连接拉簧(42),两个所述拉簧(42)相互靠近一侧均和扩容框(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管(44)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推板(45),两个所述固定环(43)上端均固定连接拉板(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提升机构(5)均包括转把(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扬李扬胡尊芳孙建峰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