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568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包括主框架、两个入模槽、两个脱模支架、两个入模支架以及拉杆;在主框架的内侧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支撑肋条;两个入模槽的一个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外侧面固定,另一个侧面与支撑肋条间隔设置,入模槽的外侧面设置可旋转的转动轴;两个脱模支架分别固定在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依次形成的两个顶角处,在两个脱模支架上分别设置脱模挡杆;两个入模支架分别固定在第一侧面、第四侧面和第三侧面依次形成的两个顶角处,在两个入模支架上分别设置入模挡杆;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转动轴;其中,拉杆能够在靠近支撑肋条一侧的脱模挡杆和入模挡杆之间转动。和入模挡杆之间转动。和入模挡杆之间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高速公路预制块制备
,特别是一种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高速公路预制块预制是施工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预制好的预制块需要人工通过摔打的惯性才可以脱模,施工效率较低,而且容易损坏模具,摔打过程中掉落的模具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弄伤眼睛造成安全事故,而且预制块的外观质量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通过摔打的惯性才可以脱模的缺陷。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包括主框架、两个入模槽、两个脱模支架、两个入模支架以及拉杆;
[0006]所述主框架为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依次连接形成的矩形框架结构,在所述主框架的内侧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支撑肋条;
[0007]所述两个入模槽包括一体连接的两个侧面,所述两个入模槽的一个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外侧面固定,另一个侧面与所述支撑肋条间隔设置,所述入模槽的外侧面设置可转动的转动轴;
[0008]所述两个脱模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依次形成的两个顶角处,在所述两个脱模支架上分别设置脱模挡杆;
[0009]所述两个入模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四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依次形成的两个顶角处,在所述两个入模支架上分别设置入模挡杆;
[0010]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
[0011]其中,所述脱模挡杆和所述入模挡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框架形成的平面的两侧,所述拉杆能够在靠近所述支撑肋条一侧的所述脱模挡杆和所述入模挡杆之间转动。
[0012]进一步,所述主框架和所述支撑肋条形成的结构截面呈L型。
[0013]进一步,所述入模槽的截面呈L型。
[0014]进一步,所述脱模支架的截面呈L型,并且所述脱模支架垂直于所述主框架形成的平面。
[0015]进一步,所述入模支架的截面呈L型,并且所述入模支架垂直于所述主框架形成的平面。
[0016]进一步,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拉杆臂的一端,所述拉杆臂的另一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
[0017]进一步,所述两个入模槽对称设置。
[0018]进一步,所述脱模挡杆、所述入模挡杆和所述拉杆均平行于所述主框架形成的平面。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先依据所需尺寸焊接主框架、入模支架、脱模支架、入模挡杆、脱模挡杆及转动轴,准确安装各部分构件,保证装置的整体稳定;在预制块脱模过程中,支架体系保证的整个装置的稳定性,通过杠杆原理,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整个过程,方便快捷,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保障了施工过程的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
[0020]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做入模操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做脱模操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10-主框架,111

第一侧板,112

第二侧板,113

第三侧板,114

第四侧板,115

支撑肋条;
[0024]120-入模槽,121

转动轴;
[0025]130-脱模支架,131-脱模挡杆;
[0026]140-入模支架,141-入模挡杆;
[0027]150

拉杆,151

拉杆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包括主框架110、两个入模槽120、两个脱模支架130、两个入模支架140以及拉杆150;
[0030]一并参阅图2,主框架100为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和第四侧板114依次连接形成的矩形框架结构,在主框架100的内侧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支撑肋条115,主框架110和支撑肋条115形成的结构截面呈L型。
[0031]两个入模槽120包括一体连接的两个侧面,入模槽120的截面呈L型,两个入模槽120对称设置,两个入模槽120的一个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板111和第三侧板113的外侧面固定,另一个侧面与支撑肋条115间隔设置,在模具使用时,模具的外侧边缘卡合固定在入模槽120和支撑肋条115之间形成的缝隙内,同时在入模槽120的外侧面对称设置可转动的转动轴121。
[0032]两个脱模支架130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和第三侧板113依次形成的两个顶角处,在两个脱模支架130上分别设置脱模挡杆131,脱模支架130的截面呈L型,并且脱模支架130垂直于主框架110形成的平面;两个入模支架140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板111、第四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3依次形成的两个顶角处,在两个入模支架140上分别设置入模
挡杆141,入模支架140的截面呈L型,并且入模支架140垂直于主框架110形成的平面。
[0033]拉杆15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拉杆臂151的一端,拉杆臂151的另一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转动轴121,入模挡杆141、脱模挡杆131和拉杆150均平行于主框架110形成的平面,入模挡杆141和脱模挡杆131分别设置在主框架110形成的平面的两侧,拉杆150能够在靠近支撑肋条115一侧的脱模挡杆131和入模挡杆141之间转动。
[0034]作为一种优选,本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包括角钢、钢筋和钢管;其中,角钢的规格为50
×
50
×
5mm,钢筋的规格为HPB300,d=16cm,钢管的规格为Φ20.0
×
3.0mm。
[0035]如图1所示,当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做入模操作时,拉杆150通过转动轴121转动到入模挡杆141的下部,此时,脱模支架130用于支撑,模具的外侧边缘卡合固定在入模槽120和支撑肋条115之间形成的缝隙内,在模具内浇筑预制块。
[0036]一并参阅图2,当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做脱模操作时,将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翻转,拉杆150通过转动轴121在入模挡杆141和脱模挡杆131之间转到,转动到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预制块脱模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10)、两个入模槽(120)、两个脱模支架(130)、两个入模支架(140)以及拉杆(150);主框架(100)为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第三侧板(113)和第四侧板(114)依次连接形成的矩形框架结构,在主框架(110)的内侧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支撑肋条(115);两个入模槽(120)包括一体连接的两个侧面,两个入模槽(120)的一个侧面分别与第一侧板(111)和第三侧板(113)的外侧面固定,另一个侧面与支撑肋条(115)间隔设置,入模槽(120)的外侧面设置可转动的转动轴(121);两个脱模支架(130)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和第三侧板(113)依次形成的两个顶角处,在两个脱模支架(130)上分别设置脱模挡杆(131);两个入模支架(140)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板(111)、第四侧板(114)和第三侧板(113)依次形成的两个顶角处,在两个入模支架(140)上分别设置入模挡杆(141);拉杆(15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转动轴(121);其中,脱模挡杆(131)和入模挡杆(141)分别设置在主框架(110)形成的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刘成峰陈艳明于忠永彭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