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轮距轮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53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变轮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轮距轮,包括车轮轴,车轮轴的两端安装有车轮、第一挡片、第二挡片与外轴套,车轮可沿车轮轴的轴向移动,车轮固定连接有车轮轴套,车轮轴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槽,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弹性连接;第二挡片与限位槽配合,实现车轮的定位;外轴套可沿车轮轴轴向移动,外轴套的内环面设置有第三凹槽;当第一挡片与第三凹槽配合时,车轮可在车轮轴上移动;当第二挡片与任一限位槽实现配合且第一挡片与第三凹槽未实现配合时,车轮无法沿车轮轴移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变轮距轮对,能够实现列车的车轮之间间距可调,使列车在不同轨距的轨道上行使时无需更换转向架。距的轨道上行使时无需更换转向架。距的轨道上行使时无需更换转向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轮距轮对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是一种变轮距轮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跨国间的铁路客货运输在近年来增长迅速,由于各国之间采用的铁路的轨距标准可能不一样,导致列车车轮轴两端之间的轮距可能与其他国家轨道的轨距不一样,使得列车无法在其他国家的轨道上行驶,因此在列车驶入其他国家的轨道前需要更换转向架,以使列车车轮的轮距能够适应当地轨道的轨距,在更换转向架的过程中需要列车停止运行,不仅耽误了列车的有效运行时间,还增加了列车的运营时长,而且更换转向架的时间往往会占据铁路运行的大部分轨道,使得铁路运输效率降低,增加了铁路运输的运营成本;且更换转向架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导致铁路运输的成本进一步增加,给跨国间的铁路运输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车辆进入不同国家与地区时,因轨道的轨距不一样,导致需要更换列车转向架导致列车运营时长偏长、铁路长时间占道导致运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轮距轮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变轮距轮对,包括车轮轴,所述车轮轴的两端安装有车轮,所述车轮可沿车轮轴的轴向移动,所述车轮固定连接有车轮轴套,所述车轮轴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车轮轴上还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挡片、第二挡片与外轴套,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第二挡片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挡片与所述限位槽配合,实现所述车轮的定位;所述外轴套可沿所述车轮轴轴向移动,所述外轴套的内环面设置有第三凹槽;当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第三凹槽配合时,所述车轮可在所述车轮轴上移动,处于解锁状态;当所述第二挡片与任一所述限位槽实现配合且第一挡片与所述第三凹槽未实现配合时,所述车轮无法沿所述车轮轴移动,所述车轮处于锁紧状态。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变轮距轮对,通过推动外轴套,使车轮解锁,解锁后的车轮能够沿车轮轴移动,实现车轮轴两端车轮之间的轮距变化过程,通过移动车轮位置,使与车轮固定连接的车轮轴套上的限位槽与第二挡片实现配合,再次推动外轴套,使第三凹槽与第一挡片之间的配合解除,使车轮再次处于锁紧状态,无法沿车轮轴移动,完成变轮距的过程。能够实现列车在驶入不同轨距的轨道时,通过改变车轮之间的轮距与轨距相匹配,达到不更换列车转向架的目的,大大缩短了列车运营时长,提高了列车以及铁路交通的运输效率。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固定轴套,所述固定轴套位于所述车轮轴与所述外轴套之间,所述固定轴套的一端为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车轮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套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车轮轴套外侧且设置有挡片孔,所述第一挡
片与所述第二挡片在所述挡片孔内滑动。
[0008]固定轴套与车轮轴固定连接,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在固定轴套的挡片孔内滑动,能够避免在变轮距的过程中,外轴套与车轮轴套的运动对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在车轮轴上的相对位置造成影响,导致变轮距过程无法实现。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轴套外侧滑动连接有缓解盘,所述缓解盘位于所述固定端的外侧,所述缓解盘与所述外轴套固定连接,所述缓解盘与所述固定轴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
[0010]通过缓解盘与外轴套固定连接、缓解盘与固定轴套之间设置第一弹性元件,能够实现推动外轴套使车轮解锁的过程中第一弹性元件压缩变形,在完成变轮距过程后,由第一弹性元件恢复原来形状的过程中推动缓解盘,由缓解盘带动外轴套运动,使外轴套上的第三凹槽与第一挡片分离,进而实现车轮的锁紧过程;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变轮距后的车轮自动锁紧。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轴套与所述车轮轴套滑动连接且能够相互传递扭矩。
[0012]固定轴套与车轮轴套之间滑动连接能够实现变轮距过程中车轮与固定轴套之间的距离变化,固定轴套与车轮轴套之间相互传递扭矩使得固定轴套能够将来自车轮轴的扭矩传递至车轮轴套与车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车轮轴套设置有键,所述固定轴套设置有与所述键适配的槽口,通过所述键与所述槽口的配合实现所述车轮轴套与所述固定轴套之间的连接。
[0014]通过车轮轴套的键与固定轴套的槽口适配,能够实现车轮轴套与固定轴套之间的滑动连接并传递扭矩。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第二挡片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二弹簧连接。
[0016]通过两个第二弹簧连接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能够使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受力更加均匀、运动更加平稳。
[001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车轮轴过盈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为L,L的取值为变轮距前后的轮距差值的一半。
[0019]车轮轴套上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为变轮距前后的轮距差值的一半,车轮轴两端均设置有车轮轴套,则可通过调整车轮轴两端的车轮轴套与车轮的位置实现变轮距,使车轮轴的受力对称。
[002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变轮距轮对,可通过调整车轮在车轮轴两端的位置改变列车的轮距以适应地面轨道的轨距,通过在地面设置地面变轨设施,对行驶中列车的缓解盘与车轮施加推力,能够实现在行驶中完成变轮距过程,无需停车更换转向架,使得列车在驶入不同轨距的轨道时节约了更换转向架的时间,减少了运行成本;使得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铁路运输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中车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5]图4是图3中固定轴套处的放大图;
[0026]图5是本技术中车轮轴的结构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中车轮与车轮轴套的结构图之一;
[0028]图7是本技术中车轮与车轮轴套的结构图之二;
[0029]图8是本技术中固定轴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0]图9是本技术中固定轴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1]图10是本技术中第一挡片、第二挡片以及第二弹簧的相对位置图;
[0032]图11是本技术中第一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是本技术中第二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是本技术中变轮距过程之一;
[0035]图14是本技术中变轮距过程之二;
[0036]图15是本技术中变轮距过程之三;
[0037]图16是本技术中变轮距过程之四;
[0038]图17是本技术中变轮距过程之五;...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轮距轮对,包括车轮轴(1),所述车轮轴(1)的两端安装有车轮(2),所述车轮(2)可沿车轮轴(1)的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2)固定连接有车轮轴套(3),所述车轮轴套(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车轮轴(1)上还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挡片(81)、第二挡片(82)与外轴套(5),所述第一挡片(81)与所述第二挡片(82)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挡片(82)与任一所述限位槽配合,实现所述车轮(2)的定位;所述外轴套(5)可沿所述车轮轴(1)轴向移动,所述外轴套(5)的内环面设置有第三凹槽(51);当所述第一挡片(81)与所述第三凹槽(51)配合时,所述车轮(2)可在所述车轮轴(1)上移动,处于解锁状态;当所述第二挡片(82)与所述限位槽实现配合且第一挡片(81)与所述第三凹槽(51)未实现配合时,所述车轮(2)无法沿所述车轮轴(1)移动,所述车轮(2)处于锁紧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轮距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固定轴套(4),所述固定轴套(4)位于所述车轮轴(1)与所述外轴套(5)之间,所述固定轴套(4)的一端为固定端(43),所述固定端(43)与所述车轮轴(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套(4)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车轮轴套(3)外侧且设置有挡片孔(41),所述第一挡片(81)与所述第二挡片(82)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斌杰黄运华罗浩洋金册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