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爬塔式起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050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爬塔式起重装置,属于建筑机械技术领域。一种内爬塔式起重装置,包括:塔机架、内爬框、钢梁以及预埋牛腿;塔机架设置在井道中,内爬框与钢梁分别设置在塔机架上;钢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翻转轴连接有短梁,短梁包括翻转端和固定端,翻转端伸入到钢梁的内部,固定端与设在井道壁行的预埋牛腿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爬塔式起重装置在需要向高处转运内爬框和钢梁时,可在转运前固定好高处预埋牛腿的位置,再直接转运内爬框和钢梁,当钢梁两端的短梁与预埋牛腿的底部接触时,短梁沿翻转轴向内翻转,直至转运至预埋牛腿的上方,短梁再向外翻转复原,从而与预埋牛腿的顶部接触并固定,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钢梁转运不便的问题。便的问题。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爬塔式起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内爬塔式起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常常会用到内爬塔机,而内爬塔机在使用过程中最复杂的工况为爬升工况中钢梁的导运,即将下部钢梁转运至上部去,由于钢梁的尺寸与电梯井道的尺寸比较接近,必须要先拆除高处的预埋牛腿,将钢梁转运至合适位置后,在安装用于支撑固定钢梁的预埋牛腿,整个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展。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钢梁转运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爬塔式起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梁转运不便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内爬塔式起重装置,包括:塔机架、内爬框、钢梁以及预埋牛腿;
[0006]塔机架设置在井道中,内爬框与钢梁连接,并且内爬框与钢梁分别设置在塔机架上;
[0007]钢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翻转轴,翻转轴分别转动连接有短梁,短梁包括翻转端和固定端,翻转端伸入到钢梁的内部,固定端与预埋牛腿接触;
[0008]预埋牛腿设置在井道侧壁上。
[0009]本技术的内爬塔式起重装置在需要向高处转运内爬框和钢梁时,可在转运前固定好高处预埋牛腿的位置,再直接转运内爬框和钢梁,当钢梁两端的短梁与预埋牛腿的底部接触时,短梁沿翻转轴向内翻转,直至转运至预埋牛腿的上方,短梁再向外翻转复原,从而与预埋牛腿的顶部接触并固定,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钢梁转运不便的问题。
[0010]进一步地,上述钢梁的内部设有扭簧组件,扭簧组件包括扭簧轴以及分别与扭簧轴连接的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第一扭臂与钢梁的内壁接触,第二扭臂与翻转端接触。
[0011]本技术通过在钢梁的内部设置扭簧组件,在扭簧组件作用下使短梁保持与钢梁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当转运钢梁受到预埋牛腿的外力阻挡时,阻挡力使得短梁向内翻转;当钢梁提升至预埋牛腿上方时,阻挡力消失,短梁在扭簧组件作用下由向外翻转并保持与钢梁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0012]进一步地,上述翻转端的顶部与翻转轴连接,翻转端的底部伸入钢梁的尺寸大于顶部伸入钢梁的尺寸。
[0013]本技术翻转端靠近翻转轴的顶部与远离翻转轴的底部呈斜面,方便翻转端在翻转过程中更好地与第二扭臂接触。
[0014]进一步地,上述固定端的顶部为弧面形状,其底部为平面形状。
[0015]本技术固定端的弧面顶部方便在转运过程中与预埋牛腿接触时减少阻力,平
面底部则更方便与预埋牛腿接触进行支撑固定。
[0016]进一步地,上述预埋牛腿包括相连接的支撑件和接触件,支撑件设置在接触件的上方,并且支撑件的底部与固定端的底面接触;接触件的侧面为与固定端顶面相适配的弧形。
[0017]本技术的支撑件用于与固定端的底部接触对整个钢梁进行支撑固定,接触件位于支撑件下方,并且侧面弧形与固定端的弧形相适配,方便在转运过程中减少对固定端造成的阻力。
[0018]进一步地,上述预埋牛腿与井道壁面可拆卸连接。
[0019]本技术可拆卸连接预埋牛腿可增加整体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002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的内爬塔式起重装置在需要向高处转运内爬框和钢梁时,可在转运前固定好高处预埋牛腿的位置,再直接转运内爬框和钢梁,当钢梁两端的短梁与预埋牛腿的底部接触时,短梁沿翻转轴向内翻转,直至转运至预埋牛腿的上方,短梁再向外翻转复原,从而与预埋牛腿的顶部接触并固定,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钢梁转运不便的问题。
[0022](2)本技术通过在钢梁的内部设置扭簧组件,在扭簧组件作用下使短梁保持与钢梁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当转运钢梁受到预埋牛腿的外力阻挡时,阻挡力使得短梁向内翻转;当钢梁提升至预埋牛腿上方时,阻挡力消失,短梁再扭簧组件作用下由向外翻转并保持与钢梁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内爬塔式起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短梁和扭簧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短梁的翻转示意图。
[0026]图中:10

塔机架;20

内爬框;30

钢梁;31

短梁;32

翻转端;33

固定端;34

翻转轴;35

扭簧组件;36

扭簧轴;37

第一扭臂;38

第二扭臂;40

预埋牛腿;41

支撑件;42

接触件;50

井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8]实施例
[0029]参照图1,一种内爬塔式起重装置,包括:塔机架10、内爬框20、钢梁30以及预埋牛腿40。
[0030]塔机架10设置在井道50中,内爬框20和钢梁30连接,并且分别设置在塔机架10上。井道50的侧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预埋牛腿40,预埋牛腿40用于对钢梁30的两端进行支撑固定。
[0031]参照图2和图3,钢梁30的两端分别设有翻转轴34,翻转轴34分别转动连接有短梁31,并通过短梁31与预埋牛腿40接触。短梁31可沿翻转轴34进行旋转,在需要向高处转运钢梁30时,可以预先连接好高处的预埋牛腿40,当预埋牛腿40的底部与短梁31接触并形成阻
挡时,短梁31可分别向内进行翻转,转运至预埋牛腿40的上方后短梁31再向外翻转进行复位,并且短梁31的底部与预埋牛腿40的顶部接触,从而对钢梁30进行支撑和固定。
[0032]短梁31包括翻转端32和固定端33,翻转端32伸入到钢梁30的内部,固定端33则与预埋牛腿40接触。翻转端32的顶部与翻转轴34连接,并且翻转端32的底部伸入钢梁30的尺寸大于顶部摄入钢梁30的尺寸,从而方便翻转端32在钢梁30内部沿翻转轴34进行翻转。固定端33的顶部为弧面形状,其底部为平面形状,方便在转运过程中固定端33与预埋牛腿40接触时减少阻力,平面底部则更方便与预埋牛腿40接触进行支撑固定。
[0033]钢梁30的内部还设有扭簧组件35,扭簧组件35包括扭簧轴36以及分别与扭簧轴36连接的第一扭臂37和第二扭臂38,其中第一扭臂37与钢梁30的顶壁接触,第二扭臂38则与翻转端32的倾斜表面接触。在扭簧组件35的作用下使短梁31保持与钢梁30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当转运钢梁30受到预埋牛腿40的外力阻挡时,阻挡力使得短梁31向内翻转,并压缩扭簧组件35;当钢梁30提升至预埋牛腿40上方时,阻挡力消失,短梁31在扭簧组件35作用下由向外翻转并重新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爬塔式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机架(10)、内爬框(20)、钢梁(30)以及预埋牛腿(40);所述塔机架(10)设置在井道(50)中,所述内爬框(20)与所述钢梁(30)连接,并且所述内爬框(20)与所述钢梁(30)分别设置在所述塔机架(10)上;所述钢梁(30)的两端分别设有翻转轴(34),所述翻转轴(34)分别连接有短梁(31),所述短梁(31)包括翻转端(32)和固定端(33),所述翻转端(32)伸入到所述钢梁(30)的内部,所述固定端(33)端与所述预埋牛腿(40)接触;所述预埋牛腿(40)设置在所述井道(50)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爬塔式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梁(30)的内部设有扭簧组件(35),所述扭簧组件(35)包括扭簧轴(36)以及分别与所述扭簧轴(36)连接的第一扭臂(37)和第二扭臂(38),所述第一扭臂(37)与所述钢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伟谢国涛屈伟黄旭倪靖卢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锦城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