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边注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048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边注浆系统,主要包括用于装载浆料的模具、用于提供浆料的供料模块和用于控制供料或断料的插拔模块。工作时,当模具车来到注浆工位后,第一驱动缸推动第二转接头向前,由于第一转接头可绕第一管道转动,因此第二转接头绕第一管道做圆周运动,沿圆弧轨迹向前,由于注浆管在导向装置装置作用下只能前后水平移动,因此将第三管道设为软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避免第二转接头的圆周运动与注浆管的直线运动之间的不匹配,使得第一驱动缸通过第二转接头能够简单、直接驱动注浆管运动;注浆管插入进料口后进行注浆,注浆完毕后将塞子分别塞住排气口、进料口和溢流口,这样便完成一个模具的注浆,模具车向前移动进行下一个模具的注浆。行下一个模具的注浆。行下一个模具的注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边注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陶瓷板生产线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复合陶瓷板或颗粒板生产线上的侧边注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复合陶瓷板或颗粒板生产领域,一般采用两种注浆方式,一是先注浆然后盖上顶板(带凹槽),盖顶板时需要向下压实,由于注浆量由工人目测,无法精确测量,因此下压顶板时容易引起扭曲形变,使产品外形变得不规则,最终影响产品品相;二是先盖好顶板然后从顶板上向下注浆,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在注浆后期由于浆料流动性不足,容易引起出浆口处局部压力骤然增大,反馈到注浆泵处的累积阻力过大,容易引起爆管,减损注浆泵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过大的压力也容易突破模具板间的密封极限,造成漏料漏浆,影响产品的品相,此外从上往下注浆的方式还容易造成远端(离出浆口最远处)因压力不足而产生空缺、镂空,降低模具内浆料的饱满度。
[0003]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复合陶瓷生产线上的侧边注浆系统。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侧边注浆系统,主要包括用于装载浆料的模具、用于提供浆料的供料模块、以及用于控制供料或断料的插拔模块。所述模具安装在模具车内,并随模具车向前移动。所述模具侧面设有进料口,另一侧面设有排气口,顶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插拔模块设置在生产线的侧边,位于模具的一侧。所述供料模块的出料端安装在插拔模块的驱动端上,插拔模块的驱动端通过控制供料模块的出料端插入或拔出进料口实现注浆或停止注浆。
[0007]具体的,所述供料模块主要包括注浆泵、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以及注浆管。所述第一转接头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注浆泵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转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注浆管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管道为软管。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管道与注浆管同轴设置且垂直于第二管道。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采用弯头结构设计,且第一转接头可绕第一管道转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注浆管的管口采用锥形结构设计。
[0012]具体的,所述插拔模块主要包括安装板、第一驱动缸、以及导向装置。所述安装板水平设置在模具车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缸安装在安装板上,其一端与安装板铰接,另一端
与第二转接头铰接并驱动第二转接头、第二管道和第一转接头绕第一管道转动。所述导向模块设置在安装板上,位于第一驱动缸前方。所述注浆管安装在导向装置上,在第一驱动缸的驱动及导向装置的引导下前后移动,实现注浆管的插拔动作。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座、导向杆和滑块。所述安装座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导向杆通过安装座水平且固定设置。所述滑块安装在导向杆上,并与注浆管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插拔模块还包括用于控制注浆管通断的闸阀和第二驱动缸。所述闸阀安装在注浆管上,与第二驱动缸连接,由第二驱动缸控制闸阀的开启和关闭。
[0015]进一步的,所述插拔模块还包括用于定位第二转接头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采用门形结构并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转接头穿过限位架后与第三管道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溢流口设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近进料口和排气口处。
[0017]进一步的,所述模具还包括用于堵住进料口、排气口和溢流口的塞子。
[0018]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外还设有一圈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缠绕在注浆管上并与注浆管固定连接。这样设计可以使进料口处漏浆减少,最大程度减少浆料的浪费,并且这样设计还具有注浆效率高、工作环境卫生、用水(冲洗)少、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0019]一种侧边注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步骤S1:模具车向前移动至注浆工位,使第一个模具处于注浆管前方。
[0021]步骤S2:第一驱动缸推动注浆管向前插入进料口,打开闸阀和注浆泵进行注浆。
[0022]步骤S3:从排气口处观察模具腔内注浆情况,当浆料填充至模具腔容积的95%(可在85%至98%的范围内选择)或浆料到达排气口高度后,用塞子塞住排气口并留有缝隙。
[0023]步骤S4:继续注浆,当缝隙处流出水分时,将塞子完全塞住排气口,实现密封。
[0024]步骤S5:停止注浆泵,关闭闸阀,第一驱动缸驱动注浆管抽出并复位,同时用塞子将进料口完全塞住。
[0025]步骤S6:模具车向前移动一个模具的距离,第二驱动缸推动注浆管为下一个模具注浆,同时将上一个模具的溢流口塞住。
[0026]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工作时,当模具车来到注浆工位后,第一驱动缸推动第二转接头向前,由于第一转接头可绕第一管道转动,因此第二转接头绕第一管道做圆周运动,沿圆弧轨迹向前,由于注浆管在导向装置装置作用下只能前后水平移动,因此将第三管道设为软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避免第二转接头的圆周运动与注浆管的直线运动之间的不匹配,使得第一驱动缸通过第二转接头能够简单、直接驱动注浆管运动;注浆管插入进料口后进行注浆,注浆完毕后将塞子分别塞住排气口、进料口和溢流口,这样便完成一个模具的注浆,模具车向前移动进行下一个模具的注浆。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施的优点。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
[0028](1)本技术所提供的侧边注浆系统采用侧面注浆方式,与顶部注浆方式相比,侧面注浆的压力小,容易形成浆料射流,喷射距离远,覆盖面大,不容易产生气泡、空隙,浆料后期膨胀后饱满度好。
[0029](2)本技术所提供的侧边注浆系统与注浆后压顶方式相比,侧面注浆的饱满
度更好,定型后产品品相更优,并且机械化程度、自动化水平更高,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0030](3)本技术所提供的侧边注浆系统采用侧面注浆还具有密封性好、能够减少漏浆、减少浆料损失、降低注浆泵负荷、延长寿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侧边注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注浆管拔出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3]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注浆管插入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4]图4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5]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
[0036]1‑
模具,2

进料口,3

排气口,4

溢流口,5

第一转接头,6

第二转接头,7

第一管道,8

第二管道,9

第三管道,10

注浆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边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装载浆料的模具、用于提供浆料的供料模块、以及用于控制供料或断料的插拔模块;所述模具安装在模具车内,并随模具车向前移动;所述模具侧面设有进料口,另一侧面设有排气口,顶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插拔模块设置在生产线的侧边,位于模具的一侧;所述供料模块的出料端安装在插拔模块的驱动端上,插拔模块的驱动端通过控制供料模块的出料端插入或拔出进料口实现注浆或停止注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边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模块包括注浆泵、第一转接头、第二转接头、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以及注浆管;所述第一转接头的一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注浆泵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转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注浆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边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为软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边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与注浆管同轴设置且垂直于第二管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边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头和第二转接头采用弯头结构设计,且第一转接头可绕第一管道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边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至勇管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远方通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