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用相对低成本制造的具有大电流容量的改进型电感器。这种改进型电感器包括一个利用湿加压处理形成的磁烧结体,一个安置在该磁烧结体内的线圈组件。详细来说,该线圈组件由绕制有一个线圈的圆柱形磁芯部件形成。线圈组件的线圈的两端分别电连接到一个输入电极和一个输出电极,这两个电极分别形成在该磁烧结体的相对端面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是涉及一种制造能够用在噪声滤波器,变压器和共模扼流圈中的电感器的制造方法。过去,作为一种用在噪声滤波器中的电感器,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如图21和22中参考序号1的叠层带电感器。如图21所示,常规电感器1包括多个磁片2,在其表面安装一些导电膜11a-11d,并且有一个磁片3作为一个罩用于罩住磁片2。导电膜11a-11d用来构成螺旋线圈11,其经由多个通孔14a-14c通过这组磁片2来形成。在这种方法中,根据图21所示预定方法中的叠层在一起的磁片2和顶部磁片3,必须对整个叠层结构进行烧结处理,因此获得一个图22所示的叠层体7。再者,该叠层体7的一端提供一个线圈11的输入电极10a,而另一端提供一个线圈11的输出电极10b。然而,关于上述常规电感器1,因为导电膜11a-11d的每个只有很薄的厚度并且只有较小的横截面积,所以线圈11只能允许小电流流过的电流容量。还有,在常规电感器1的制造过程中,因为需要形成多个导电膜11a-11d,所以整个制造过程不得不包括大量的步骤,因此导致高的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些能够用相对低成本制造的每个具有增加电流容量的改进型电感器。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在此提供的一种改进的电感器,其特征是线圈组件包含一个导电导线或者包括一个磁芯部件以及绕制在该磁芯部件上的导电导线,该电感器包含在一个已经通过模造陶瓷稀浆到预定的形状并且进行烧结处理而形成的磁烧结体中,导电导线的端部电连接到提供在磁烧结体外表面的外部电极。在使用具有上面描述的结构的电感器中,一个已经通过模造陶瓷稀浆到预定的形状并且以烧结处理而形成的磁烧结体,能够作为由导电导线产生的磁通的磁路。还有,因为导电导线具有比常规叠层带电感器的导线相对较大的横截面,该导电导线具有减小的直流电阻,因此为该电感器增加了电流容量。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的另一种电感器,其多个线圈组件中的每个包含一个磁芯部件以及绕制在该磁芯部件上的导电导线,在这些线圈组件彼此电独立的条件下,它们包含在一个已经通过模造陶瓷稀浆到预定的形状并且以烧结处理而形成的磁烧结体中,由此形成一个具有增加电流容量的阵列型电感器。此外,因为不管是多个非磁性部件还是多个内部间隔都形成在磁烧结体内的多个线圈组件之间,每两个相邻线圈组件之间磁通路的形成可能性可以通过非磁性部件或者内部间隔来有效地避免。在这种方法中,一定能获得期望的结果,即,由一个线圈组件产生的磁通将不形成与另一个线圈组件产生的磁通链接。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感器,其中至少有一对互相电连接的线圈组件,每个线圈组件包含一个磁芯部件和绕制在该磁芯部件上的导电导线,它们都包含在一个已经通过模造陶瓷稀浆到预定的形状并且以烧结处理而形成的磁烧结体中。因此,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增加电流容量的电感器,它能够适合作为一个变压器或者一个共模扼流圈使用。在此,至少这对线圈组件不管是通过绕制多个导电导线在一个磁芯部件上,还是绕制多个导电导线在多个磁芯部件上都可以形成。通常,当一个具有多个线圈组件的电感器被用作变压器或共模扼流圈时,下面的现象将发生在两个相邻线圈组件之间的磁烧结体的一个区域。也就是,已经由一个线圈组件产生的但没有与另一个线圈组件产生的磁通形成一个链路的一部分磁通将进出位于两个线圈组件之间的区域,因此形成仅仅贡献给自感电势磁通的磁通路。考虑到这一点,如果非磁性部件或者内部间隔处在至少一对线圈组件之间的位置,至少在这对线圈组件之间的一部分磁烧结体将具有较高的磁阻,因此有效地避免相对应这个区域磁通进出的可能性。在这种方法中,该非磁性部件或内部间隔可以用来有效地防止由仅贡献自感电势磁通的磁通路的形成。结果,由一个线圈组件产生的磁通的大部分将与另一个线圈组件产生的磁通形成一个链路。也就是,在磁烧结体内将主要形成一个和相邻线圈组件构成一个链路的磁通,即,形成贡献给自感电势与互感电势两者磁通的磁通路。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准备一种包含磁性陶瓷材料的稀浆(在湿加压处理中用);(b)把稀浆引入到一个模具中,该模具已经容纳至少一个导电导线或至少每个都包括一个磁芯部件和绕在磁芯部件上的导电导线的一个线圈组件,并且进行湿加压处理以便获得一个磁模具体;(c)烧结包含至少一个导电导线或者至少一个线圈组件的该磁模具体,以形成一个磁烧结体;以及(d)在包含至少一个导电导线或者至少一个线圈组件的磁烧结体的外表面,形成电连接到至少一个导电导线的末段部分的外电极。使用上述的方法,即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湿加压处理方法,一个电感器允许利用一个减少成本的简单过程制造出,而不使用包括印刷导电膜和在多个磁片上分层的复杂过程(用已有技术制造叠层带电感器)。再有,因为稀浆在湿加压处理期间被充分地加压力,所以可以有效地挤出包含在稀浆中的水分,从而有效地阻止稀浆内空气泡形成的可能性并且保证模具制造产品的高质量。此外,因为每个导电导线是绕在一个磁芯部件上的,所以保证防止导电导线的变形的可能性。再者,用来制造电感器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法,特点是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把大量稀浆引入到一个模具中以便进行湿加压处理来产生一个磁模具板;形成每个都包括一个磁芯部件和绕在磁芯部件上的导电导线的多个线圈组件,或者至少包括一个导电导线绕制的线圈组件;把这些线圈组件或者至少包括一个导电导线绕制的线圈组件固定在磁模具板上;把另外一些稀浆引入到磁模具板已经放好的一个模具中,并且进行湿加压处理以便获得一个包含线圈组件的磁模具体。由于采用这种方法,在多个线圈组件已经固定在磁模具体上后,能够将这个磁模具板放入该模具用来形成磁模具体。结果,就不必直接把这组线圈组件放置到模具中,因此确保提高用来制造电感器的生产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制造的电感器局部剖面透视图;图2是一个示意地显示图1所示电感器使用的线圈组件透视图;图3是一个示意地显示用来制造图1所示电感器方法的一个步骤的截面图4是一个示意地显示用来制造图1所示电感器跟随图3步骤的下一步骤的透视图;图5是一个示意地显示用来制造图1所示电感器跟随图4步骤的下一步骤的截面图;图6是一个示意地显示用来制造图1所示电感器跟随图5步骤的下一步骤的透视图;图7是一个示意地显示用来制造图1所示电感器跟随图6步骤的下一步骤的透视图;图8是一个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制造的电感器局部剖面透视图;图9是一个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制造的电感器局部剖面透视图;图10是一个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制造的电感器局部剖面透视图;图11显示图10所示电感器的等效电路;图12是一个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制造的电感器局部剖面透视图;图13是一个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制造的电感器局部剖面透视图;图14是一个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制造的电感器局部剖面透视图;图15是一个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制造的电感器局部剖面透视图;图16是一个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例制造的电感器局部剖面透视图;图17是一个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实施例制造的电感器局部剖面透视图;图18是一个示意地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制造的电感器局部剖面透视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一电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一种包含磁性陶瓷材料的稀浆(在湿加压处理中用); 把稀浆引入到一个模具中,该模具已经容纳一个导电导线,并且进行湿加压处理以便获得一个磁模具体; 烧结包含导电导线的磁模具体,以形成一个磁烧结体;以及 在磁烧结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电连接到导电导线的末段部分的外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8-5-12 129118/98;JP 1998-5-12 129119/98;JP 11.一种制造一电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一种包含磁性陶瓷材料的稀浆(在湿加压处理中用);把稀浆引入到一个模具中,该模具已经容纳一个导电导线,并且进行湿加压处理以便获得一个磁模具体;烧结包含导电导线的磁模具体,以形成一个磁烧结体;以及在磁烧结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电连接到导电导线的末段部分的外电极。2.一种制造一电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一种包含磁性陶瓷材料的稀浆(在湿加压处理中用);形成包括一个磁芯部件和绕在磁芯部件上的导电导线的一个线圈组件;把稀浆引入到已放好线圈组件的一个模具中,并且进行湿加压处理以便获得一个包含线圈组件的磁模具体;烧结包含线圈组件的磁模具体,以便形成一个磁烧结体;以及在包含线圈组件的磁烧结体的外表面上形成电连接到导电导线的末段部分的外电极。3.一种制造一电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一种包含磁性陶瓷材料的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阳一郎,河端利夫,山本高弘,小松裕,森本正士,鹿间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