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引流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03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引流袋架,涉及医院用品领域。提供一种能够悬挂引流袋辅助引流病人下床活动,并可避免引流管过度受拉的移动式引流袋架。该引流袋架包括架体、引流袋挂钩和连接在架体底部的滚轮,滚轮带有刹车结构;还包括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移动杆、导向套、细绳、砝码、砝码套和滑轮,导向套水平设置并与架体连接,滑轮位于导向套前方并与架体连接,砝码套竖向设置在滑轮下方并与架体连接,移动杆插入导向套并与导向套配合,砝码位于砝码套内,细绳绕过滑轮且两端分别与移动杆前端和砝码连接;引流袋挂钩与移动杆的后端连接。病人下床活动时,将引流袋挂在引流袋挂钩上,病人推着本移动引流袋架移动,方便了病人下床活动。活动。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引流袋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院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引流袋架。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好些疾病术后需要进行引流,即用引流管置入人体引出体内脓液等液体,并用引流袋进行收集。病人卧床时引流袋常悬挂在病床上,而若病人需要下床活动,则需要陪护人员手持引流袋或将引流袋挂在病人衣物上,很不方便,尤其是病人引流点较多,所用引流袋较多时。
[0003]为了方便上述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出现了移动式引流袋架。
[0004]ZL202020112566.4公开了一种移动引流袋架,该引流袋架包括底架、杆体和悬挂件,底架上连接有滚轮,杆体与底架连接,悬挂件与杆体连接。病人下床活动时,将引流袋挂在悬挂件上,病人推着该移动引流袋架移动即可。该移动引流袋架能够方便引流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但也有其缺点。其一、病人需要时刻注意引流袋架与自身的距离,以避免引流袋架离自身过远,导致引流管收到牵拉;引流管受拉会导致病人疼痛;若受拉力过大,还容易出现引流管拉出情况。其二、引流病人往往还涉及到输液,该引流袋架不能悬挂输液瓶,不能在病人下床活动时进行输液,适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悬挂引流袋辅助引流病人下床活动,并可避免引流管过度受拉的移动式引流袋架。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移动式引流袋架包括架体、引流袋挂钩和连接在架体底部的滚轮,滚轮带有刹车结构;还包括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移动杆、导向套、细绳、砝码、砝码套和滑轮,导向套水平设置并与架体连接,滑轮位于导向套前方并与架体连接,砝码套竖向设置在滑轮下方并与架体连接,移动杆插入导向套并与导向套配合,砝码位于砝码套内,细绳绕过滑轮且两端分别与移动杆前端和砝码连接;引流袋挂钩与移动杆的后端连接。
[0007]进一步的是:缓冲结构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限定移动杆前后移动的极限位置。
[0008]进一步的是:砝码表面附着有橡胶层。
[0009]进一步的是:砝码可更换。
[0010]作为一种优选:架体包括台面、立杆和扶手,台面水平设置,台面的形状为矩形,立杆竖向设置在台面下方,立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立杆分别连接在台面的四角,滚轮与立杆一一对应设置并与立杆连接,扶手连接在台面的后侧,缓冲结构连接在台面的下方。
[0011]作为另一种优选:架体包括台面、立杆、底座和扶手,台面和底座均水平设置,台面与底座间有距离,立杆竖向设置在台面与底座之间,立杆与台面和底座连接,扶手连接在台面的后侧,缓冲结构连接在台面的下方。
[0012]进一步的是:立杆的长度可调。
[0013]进一步的是:移动式引流袋架包括输液杆,台面上具有与立杆对应的输液杆插孔,输液杆插入输液杆插孔和立杆,输液杆的长度可调。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病人下床活动时,将引流袋挂在引流袋挂钩上,病人推着本移动引流袋架移动即可,不需要陪护人员手持引流袋或将引流袋挂在病人衣物上,方便了病人下床活动。病人手推本引流袋架,引流袋架还对本人有一定的扶持作用,同样利于病人下床活动。本引流袋架还可放在病床边上,病人卧床休息时也可悬挂引流袋,不需要卧床和下床活动时切换引流袋悬挂位置。
[0015]2、设置了缓冲结构,当病人下床活动没有注意,或病人卧床睡眠不自觉身体移动时,若导致病人身体与引流袋架距离过多增加,则引流管的拉力可使移动杆移出,引流袋随着病人移动。此时引流管受拉力约为砝码重力,合理设置砝码重力,可避免引流管过度受拉,该拉力还可给予病人提示,提示其应当注意避免离本引流袋架过远。病人与引流袋架距离减小时,砝码下移,使移动杆、引流袋挂钩和引流袋复位。
[0016]3、进一步设置输液杆,则病人推着引流袋架下床活动时,可同时进行输液,进一步方便了病人下床活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第一种移动式引流袋架主视图;
[0018]图2是第一种移动式引流袋架左视图;
[0019]图3是缓冲结构图;
[0020]图4是第二种移动式引流袋架主视图;
[0021]图中标记为:架体1、台面11、立杆12、扶手13、底座14、滚轮2、引流袋挂钩3、缓冲结构4、移动杆41、导向套42、滑轮43、砝码套44、砝码45、细绳46、限位结构47、输液杆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移动式引流袋架包括架体1、引流袋挂钩3和连接在架体1底部的滚轮2,滚轮2带有刹车结构;还包括缓冲结构4,缓冲结构4包括移动杆41、导向套42、细绳46、砝码45、砝码套44和滑轮43,导向套42水平设置并与架体1连接,滑轮43位于导向套42前方并与架体1连接,砝码套44竖向设置在滑轮43下方并与架体1连接,移动杆41插入导向套42并与导向套42配合,砝码45位于砝码套44内,细绳46绕过滑轮43且两端分别与移动杆41前端和砝码45连接;引流袋挂钩3与移动杆41的后端连接。移动杆41与导向套42的配合应当是较松的间隙配合。
[0024]病人下床活动时,将引流袋挂在引流袋挂钩3上,病人推着本引流袋架移动即可,不需要陪护人员手持引流袋或将引流袋挂在病人衣物上,方便了病人下床活动。病人手推本引流袋架,引流袋架还对本人有一定的扶持作用,同样利于病人下床活动。本引流袋架还可放在病床边上,病人卧床休息时也可悬挂引流袋,不需要卧床和下床活动时切换引流袋悬挂位置。
[0025]本技术设置了缓冲结构4,当病人下床活动没有注意,或病人卧床睡眠不自觉身体移动时,若导致病人身体与引流袋架距离过多增加,则引流管的拉力可使移动杆41移
出,引流袋随着病人移动。此时引流管受拉力约为砝码45重力,合理设置砝码45重力,可避免引流管过度受拉,该拉力还可给予病人提示,提示其应当注意避免离本引流袋架过远。病人与引流袋架距离减小时,砝码45下移,使移动杆41、引流袋挂钩3和引流袋复位。
[0026]本技术的缓冲装置4依靠砝码45重力缓冲和复位,相对常规的弹簧缓冲复位,移动杆41的移动距离可以更长,并且移动过程中引流管所受拉力恒定,不会增加。
[0027]为了避免移动杆41过度前移或被拉出,缓冲结构4包括限位结构47,限位结构47限定移动杆41前后移动的极限位置。如图3所示,限制移动杆41过度前移的限位结构47可以是引流袋挂钩3,也可以在移动杆41上设置凸缘,凸缘抵靠在导向套42后端实现限位。限制移动杆41被拉出的限位结构47可以是连接在砝码套44上端的挡片,挡片挡住砝码45上升,即可限制移动杆41被拉出。
[0028]砝码套44的作用是避免砝码45大的晃动,砝码45与砝码套44间应有距离以避免影响砝码45升降。如此则砝码45在砝码套44内仍有小幅晃动,为了避免砝码45触碰砝码套44发出声响,砝码45表面附着有橡胶层。
[0029]为了能够调节砝码4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式引流袋架,包括架体(1)、引流袋挂钩(3)和连接在架体(1)底部的滚轮(2),滚轮(2)带有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结构(4),缓冲结构(4)包括移动杆(41)、导向套(42)、细绳(46)、砝码(45)、砝码套(44)和滑轮(43),导向套(42)水平设置并与架体(1)连接,滑轮(43)位于导向套(42)前方并与架体(1)连接,砝码套(44)竖向设置在滑轮(43)下方并与架体(1)连接,移动杆(41)插入导向套(42)并与导向套(42)配合,砝码(45)位于砝码套(44)内,细绳(46)绕过滑轮(43)且两端分别与移动杆(41)前端和砝码(45)连接;引流袋挂钩(3)与移动杆(41)的后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引流袋架,其特征在于:缓冲结构(4)包括限位结构(47),限位结构(47)限定移动杆(41)前后移动的极限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引流袋架,其特征在于:砝码(45)表面附着有橡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引流袋架,其特征在于:砝码(45)可更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引流袋架,其特征在于:架体(1)包括台面(11)、立杆(12)和扶手(13),台面(11)水平设置,台面(11)的形状为矩形,立杆(12)竖向设置在台面(11)下方,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晓丽赵炼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