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凯专利>正文

多功能吸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89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吸氧管,包括供氧软管,进气端密封连通于氧气发生装置上;输氧软管,由一输氧直管和一环形输氧管构成,在环形输氧管上连通设置有鼻塞式吸氧部;转换接头,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第二连接端口,转换接头通过第一连接端口与供氧软管的出气端密封连通,转换接头通过第二连接端口与输氧直管的远离环形输氧管端密封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实现吸氧管多种用途间的任意切换,提升吸氧管的功能多样性;能够适配不同年龄段的病人使用,有效解决儿童吸氧时鼻孔插管不匹配问题,减轻吸氧时的不适感,进一步扩大本吸氧管的适配性。的适配性。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吸氧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耗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吸氧管。

技术介绍

[0002]吸氧即吸入氧气。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缓解缺氧。适量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时的重要方法之一。
[0003]病人在吸氧时需佩戴吸氧管,现有吸氧管功能相对单一,仅能连接在制氧机或氧气瓶上;但在临床手术或治疗中,经常会遇到病人需改变吸氧方式的情况,例如建立气管插管的病人,此时需将一供氧直管的出氧端直接固定在气管插管内进行供氧,导致现有环带与病人口鼻部的吸氧管无法使用;又如急救时需借助呼吸气囊进行快速供氧的病人,此时现有的吸氧管也无法连接在呼吸气囊上进行供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吸氧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吸氧管,包括:
[0007]供氧软管,进气端密封连通于氧气发生装置上;
[0008]输氧软管,由一输氧直管和一密封连通在所述输氧直管一端的环形输氧管构成,在所述环形输氧管上连通设置有插入病人鼻孔内进行输氧的鼻塞式吸氧部;及
[0009]转换接头,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其中,所述转换接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供氧软管的出气端密封连通,所述转换接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与所述输氧直管的远离环形输氧管端密封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鼻塞式吸氧部包括间隙套装于所述环形输氧管上的管状外套,所述管状外套的两端处设置有环形密封圈,两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外环面密封贴固于所述管状外套的内壁上,其内环面密封贴合于所述环形输氧管的外壁上;位于两环形密封圈之间的环形输氧管管壁上均布有出气通孔,在管状外套的外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一对与所述出气通孔相通的鼻孔插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管状外套由一对相互铰连的半圆形弧板扣合而成,所述鼻孔插管位于其中一所述半圆形弧板上,每一所述环形密封圈均由一对半圆弧垫片扣合而成,两对所述半圆弧垫片均为柔性垫片,成对的两半圆弧垫片分别对应贴固于两半圆形弧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转换接头为圆柱形结构的接头,转换接头上具有一贯通式腔道,所述贯通式腔道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其另一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口。
[0013]进一步的,靠近所述转换接头处的所述供氧软管外壁上设置有用于粘贴固定在所述气管插管上的固定粘带。
[0014]进一步的,所述贯通式腔道自下而上依次由第一连通段、锥形扩张段和第二连通
段构成,所述第一连通段的内径与所述供氧软管的外径一致,所述第二连通段的内径与所述输氧直管的外径一致,且在所述第一连通段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内螺纹,在所述供氧软管的出气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内螺纹适配螺接的第一连接外螺纹,在所述第二连通段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内螺纹,在所述输氧直管的远离环形输氧管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内螺纹适配螺接的第二连接外螺纹。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通段的内径与呼吸气囊的氧气连接端外径一致。
[0016]进一步的,在所述输氧直管上滑动套装有一调整环。
[0017]本技术优点在于通过转换接头连接的供氧软管和输氧软管不但保证了原有吸氧管基本的吸氧功能,而且还能通过对供氧软管的拆卸,从而将其出气端轻松固定在气管插管的腔道内,对建立气管插管的病人进行持续的氧气输送;同时还可将拆卸掉输氧软管的转换接头适配安装在呼吸气囊的氧气连接端上,从而满足急救时需借助呼吸气囊进行快速供氧的病人使用,实现吸氧管多种用途间的任意切换,提升吸氧管的功能多样性;另外,扣合于环形输氧管上带鼻孔插管的管状外套,配合均布于环形输氧管管壁上的出气通孔共同构成了鼻塞式吸氧部,从而能够适配不同年龄段的病人使用,当成年人或老年人使用时,可将管状外套套装于环形输氧管上进行使用,而当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时则可卸下管状外套,直接将带出气通孔的环形输氧管固定在儿童的鼻孔处,这样便能有效解决吸氧时的鼻孔插管不匹配问题,减轻吸氧时的不适感,进一步扩大本吸氧管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鼻塞式供氧部的轴侧放大图(分解状态)。
[0020]图3是图1中转换接头的纵剖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3]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
ꢀ“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吸氧管,包括供氧软管1、输氧软管2及转换接头3。其中,供氧软管1的进气端密封连通于氧气发生装置上;输氧软管2由一输氧直管201和一密封连通在输氧直管201上端的环形输氧管202构成,在环形输氧管202上连通设置有一插入病人鼻孔内进行输氧的鼻塞式吸氧部4,通过环形输氧管202能够轻松挂于病人两耳部,从而使环形输氧管202上的鼻塞式吸氧部4能够佩戴在病人鼻孔上进行吸氧;转换接
头3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转换接头3通过第一连接端口与供氧软管1的出气端密封连通,转换接头3通过第二连接端口与输氧直管201的远离环形输氧管202端(即输氧直管201的下端)密封连通。另外,在输氧直管201上滑动套装有一调整环5,通过向上滑动调整环5,从而夹闭一段距离的环形输氧管202,进而能够根据病人需求调整环形输氧管202的环圈大小。
[0025]具体的,如图2所示,鼻塞式吸氧部4包括间隙套装于环形输氧管202上的管状外套401,管状外套401的两端处设置有环形密封圈402,两环形密封圈402的外环面密封贴固于管状外套401的内壁上,其内环面密封贴合于环形输氧管202的外壁上,从而形成密封,当然,鼻塞式吸氧部4还应包括均匀开设于两环形密封圈402之间的环形输氧管202管壁上的多个出气通孔403,以及在管状外套401的外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与出气通孔403相通的鼻孔插管404。
[0026]为了方便安装及拆卸管状外套401,管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氧软管,进气端密封连通于氧气发生装置上;输氧软管,由一输氧直管和一密封连通在所述输氧直管一端的环形输氧管构成,在所述环形输氧管上连通设置有插入病人鼻孔内进行输氧的鼻塞式吸氧部;及转换接头,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其中,所述转换接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供氧软管的出气端密封连通,所述转换接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与所述输氧直管的远离环形输氧管端密封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塞式吸氧部包括间隙套装于所述环形输氧管上的管状外套,所述管状外套的两端处设置有环形密封圈,两所述环形密封圈的外环面密封贴固于所述管状外套的内壁上,其内环面密封贴合于所述环形输氧管的外壁上;位于两环形密封圈之间的环形输氧管管壁上均布有出气通孔,在管状外套的外壁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一对与所述出气通孔相通的鼻孔插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外套由一对相互铰连的半圆形弧板扣合而成,所述鼻孔插管位于其中一所述半圆形弧板上,每一所述环形密封圈均由一对半圆弧垫片扣合而成,两对所述半圆弧垫片均为柔性垫片,成对的两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凯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