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的绕线架,包括中空架筒、接脚座与分隔板。中空架筒为中空的多角形柱体。中空架筒上缠绕了多个铜线圈。中空架筒的转角处包括起绕点。接脚座包括接脚与入线导槽。接脚用以缠绕铜线的起点,入线导槽用以放置铜线的起点至起绕点的铜线线段。分隔板用以与中空架筒与接脚座相连。中空架筒的转角处为中空架筒的一上平面,与其上平面相交的侧平面以及分隔板的交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绕线架避免可能短路的情形,并提高变压器良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的绕线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避免线圈产生短路的变压器的绕线架。一般变压器主要包括有一绕线架(Bobbin)与一铁芯(Core),并用以进行低压端口与高压端口之间的电压转换。绕线架上用以分别缠绕低压端口与高压端口的铜线圈,铁芯分置于绕线架中间与绕线架两侧,以形成磁通路,达到电压转换的效果。请参照附图说明图1,其为现有变压器的绕线架立体图。绕线架100设置有一中空架筒102、分隔板104、106、108及110、接脚座112及114。中空架筒102的中空部分是用以放置铁芯(未标示于图中),中空架筒102的外侧用以缠绕铜线圈(未标示于图1中)。分隔板104、106、108及110分别与中空架筒102垂直相连,其中,高压端口的铜线圈缠绕于分隔板106与分隔板110之间,低压端口的铜线圈缠绕于分隔板104与分隔板106之间。分隔板110与108间形成绕线槽120,分隔板108与106间形成绕线槽122,分隔板106与104间形成绕线槽124。分隔板104与分隔板110还分别与接脚座112与接脚座114垂直相连。接脚座1112及114上包括多个接脚,例如是接脚116及118,其用以固定铜线圈的起点及终点。请参照图2A~2B,其中图2A为将部分铜线圈缠绕于图1的绕线架后的绕线架立体图,图2B为将所有铜线圈都缠绕于图1的绕线架后的绕线架立体图。在图2A中,铜线的起点200首先缠绕于接脚116上,接着,以顺时针的方向将铜线缠绕于分隔板108与110之间的中空架筒102上,以形成铜线圈204。在图2B中,当分隔板110与108之间的中空架筒102上已绕满铜线圈204后,接着通过分隔板108的凹槽(未标示于图中),继续将铜线缠绕于分隔板106和108之间的中空架筒102上。当所有的铜线圈204均缠绕完毕时,以分隔板108的边缘为途径将铜线缠绕至终点205。为了便于说明起见,将铜线的起点200与起绕点A之间的铜线线段定义为引入铜线206,而所有铜线圈204的集合定义为线圈本体208。其中,起绕点A为铜线缠绕于中空架筒102上时的绕线起点。请参照图3A~图3B,其所绘示的是图2B中,绕线架沿着X方向的前视剖面示意图与沿着Y方向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A中,铜线的起点200缠绕于接脚116后,接着,将多层铜线层204缠绕于中空架筒102上。因为部分的引入铜线206置于接脚座114上,部分的引入铜线206位于与YZ平面平行的分隔板110上。所以,位于分隔板110上的部分引入铜线206与所有铜线圈204的集合线圈本体208相接触于接触面302。图3B中,每个铜线圈204位于中空架筒102的上侧部分是以一个圆形来表示。同样地,铜线的起点200缠绕于接脚116,部分的引入铜线206与线圈本体208相接触于接触面302。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部分的引入铜线206与线圈本体208相接触于接触面302时将可能导致下列几个问题,第一,因为高压端口中铜线的起点200与铜线的终点205间的电压差很大,例如是1000伏特到1200伏特,所以,此处以高压端口包括绕线槽120与122为例,引入铜线206和绕线槽120中的线圈本体208的最上层铜线圈的电位相差极大,也是接近于500伏特到600伏特。引入铜线206和线圈本体208中的最上层铜线圈相互接触的结果,很可能因为铜线表面的绝缘漆膜缺陷的问题而产生短路情形。第二,因为在缠绕铜线圈204时,使用机器快速旋转来将铜线圈204缠绕于绕线架100之上。因为线圈本体208与引入铜线206相接触,所以极可能在快速缠绕铜线圈204的过程当中,线圈本体208的铜线圈204与引入铜线206相互刮伤而使得铜线表面的漆膜脱落。漆膜脱落之后,本有的绝缘效果消失,使得引入铜线206和线圈本体208中产生短路的情形,变压器因此被损坏而无法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的绕线架,此种绕线架的结构不会有引入铜线与线圈本体的接触面,而避免了上述可能产生的短路情形,以此更提高了变压器的质量及合格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变压器的绕线架,此变压器用以进行一第一端口与一第二端口间的电压转换,一第一铜线与一第二铜线分别缠绕在此绕线架上,形成多个第一端口的铜线圈与多个第二端口的铜线圈。绕线架包括一中空架筒、一第一接脚座、一分隔板与一第二接脚座。中空架筒为中空的多角形柱体。此各第一端口的铜线圈与此各第二端口的铜线圈缠绕在中空架筒上。中空架筒的转角处包括一起绕点,起绕点为第一铜线缠绕在中空架筒上时的绕线起点。第一接脚座,包括一第一接脚与一第一入线导槽。其中,第一接脚用以缠绕第一铜线的起点,第一入线导槽用以放置第一铜线的起点至起绕点的第一铜线的铜线线段。分隔板用以分别与中空架筒与第一接脚座相连。第二接脚座包括一第三接脚与一第四接脚,第三接脚与第四接脚分别用以缠绕第二铜线的起点与终点。其中,中空架筒的转角处为中空架筒的一上平面,与该上平面相交的侧平面以及分隔板的交点。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现有变压器的绕线架立体图;图2A为将部分铜线圈缠绕于图1的绕线架后的绕线架立体图;图2B为将所有铜线圈都缠绕于图1的绕线架后的绕线架立体图;图3A~图3B为图2B中绕线架沿着X方向的前视剖面示意图与沿着Y方向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变压器的绕线架立体图;图5A为将部分铜线圈缠绕于图4的绕线架后的绕线架立体图;图5B为将所有铜线圈都缠绕于图4的绕线架后的绕线架立体图;图6A~图6B为图5B中绕线架沿着X方向的前视剖面示意图与沿着Y方向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7A为图4中沿着Z方向的隔离突岛的上视图;图7B为图4中沿着Z方向的另一种形状的隔离突岛的上视图。请参照图4,其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变压器的绕线架的立体图,该绕线架(Bobbin)400包括中空架筒402,分隔板404、406、408及410、第一接脚座412及第二接脚座414。第一接脚座包括多个接脚(Pin),例如是第一接脚416与第二接脚418。绕线架400中第一接脚座412至分隔板406部分属于高压端口,绕线架400中的分隔板406至第二接脚座414的部分属于低压端口。中空架筒402为中空的长方体,其中空部分用以放置铁芯(未标示于图中)。一第一铜线(未标示于图4中)与一第二铜线(未标示于图4中)分别缠绕在中空架筒402上,分别形成复数个高压端口的铜线圈(未标示于图4中)与多个低压端口的铜线圈(未标示于图4中)。分隔板404、406、408及410分别与中空架筒402垂直相连。分隔板410与分隔板408形成绕线槽420,分隔板408与分隔板406形成绕线槽422,分隔板406与分隔板404形成绕线槽424。其中,高压端口的铜线圈缠绕在绕线槽420与绕线槽422上,低压端口的铜线圈缠绕在绕线槽424上。分隔板410与分隔板404还分别与第一接脚座412与第二接脚座414垂直相连。为了解决现有绕线架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绕线架的第一接脚座412上设置了一第一入线导槽444。第一入线导槽444与中空架筒402相交。第一接脚座412上的第一接脚416与第二接脚418分别用以缠绕第一铜线的起点与终点。第一铜线将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的绕线架,该变压器用以进行一第一端口与一第二端口间的电压转换,一第一铜线与一第二铜线分别缠绕在该绕线架上,形成多个第一端口的铜线圈与多个第二端口的铜线圈,该绕线架包括: 一中空架筒,该中空架筒为中空的多角形柱体,该各第一端口的铜线圈与该各第二端口的铜线圈缠绕在该中空架筒上,该中空架筒的转角处附近包括一起绕点,该起绕点为该第一铜线缠绕于该中空架筒上时的绕线起点; 一第一接脚座,包括: 一第一接脚,用以缠绕该第一铜线的起点;及 一第一入线导槽,用以放置该第一铜线的起点至该起绕点的第一铜线的铜线线段; 一分隔板,用以分别与该中空架筒与该第一接脚座相连;以及 一第二接脚座,包括一第三接脚与一第四接脚,该第三接脚与该第四接脚分别用以缠绕该第二铜线的起点与终点; 其中,该中空架筒的转角处为该中空架筒的一上平面,一与该上平面相交的侧平面、以及该分隔板的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的绕线架,该变压器用以进行一第一端口与一第二端口间的电压转换,一第一铜线与一第二铜线分别缠绕在该绕线架上,形成多个第一端口的铜线圈与多个第二端口的铜线圈,该绕线架包括一中空架筒,该中空架筒为中空的多角形柱体,该各第一端口的铜线圈与该各第二端口的铜线圈缠绕在该中空架筒上,该中空架筒的转角处附近包括一起绕点,该起绕点为该第一铜线缠绕于该中空架筒上时的绕线起点;一第一接脚座,包括一第一接脚,用以缠绕该第一铜线的起点;及一第一入线导槽,用以放置该第一铜线的起点至该起绕点的第一铜线的铜线线段;一分隔板,用以分别与该中空架筒与该第一接脚座相连;以及一第二接脚座,包括一第三接脚与一第四接脚,该第三接脚与该第四接脚分别用以缠绕该第二铜线的起点与终点;其中,该中空架筒的转角处为该中空架筒的一上平面,一与该上平面相交的侧平面、以及该分隔板的交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架,其中,该中空架筒上还包括一第二起绕点,位于该中空架筒的一第二转角处附近,该第一接脚座还包括一第二接脚与一第二入线导槽,其中当该第一铜线以相反方向缠绕时,该第二接脚可用以缠绕该第一铜线的起点,该第二入线导槽用以放置该第一铜线的起点至该第二起绕点的第一铜线的铜线线段,其中,该中空架筒的第二转角处为该中空架筒的上平面,一与该上平面相交的另一侧平面以及该分隔板的交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架,其中,该第一接脚座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升隆,黄晋初,薛景福,简政贤,
申请(专利权)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